要多读书,更要多读好书
现在的中国,几乎所有人都认同要多读书,相对压根不读书来说,这已经有很大进步了。但光强调多读书,还远远不够。多读书是对的,但更重要的是多读好书。
多读书和多读好书,虽只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由于印刷技术的飞跃性提升,以及电子产品诸如手机、电子阅读器的诞生,人们可阅读的书其实已经是浩如烟海了。尤其是诸如今日头条等新闻app的诞生,使各类新闻充斥我们的眼球。但这种阅读,只可以用来打发无聊时间罢了,并不能增长我们的知识,最多可以增长一点见闻而已。
由于出版社的逐利本性,只要是个人都可以通过东拼西凑来出版发行书籍。由此,诸如心灵鸡汤、励志故事、回忆录等各类出版物也多如牛毛。书虽然多,但真正有思想有水平的书却依然很少。如果我们把时间都用在读这些书籍上,我们并不能得到提升。
市面上的书是无限的,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因此,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应该多读书,更应该多读好书。如果是书就拿来读,无异于囫囵吞枣。不仅毫无意义,而且还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所以说,一定要多读好书。那么问题在于,如何知道什么样书是好书?换句话说,什么样的书可以读,什么样的书不可以读?这个问题看起来复杂,但其实并不难。
愚以为,真正有思想有个性的书就是好书,这类书不用分文体,也不必管类别。哲学、文学、历史学、政治学、美学、社会学等等学科的书都可以拿来读。然而现在的书,很多都是东拼西凑,拾人牙慧,这种书读起来像吃隔夜的馊了的饭菜,不仅难吃,吃了还容易闹肚子。古人读书,强调要多读圣贤书,就是这个道理。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墨子等诸子百家的书,就是非常有思想也有个性的好书,可以多读。但现在愿意读这一类书的人太少太少了。此外,各个国家各个时代的伟大作家留下来的各类名著也都是好书,但数量不少,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挑着来读。
虽然选定了好书,但读书时也不能太功利。林语堂说,学校的教科书不是真正的书,但学校专教教科书。林语堂先生还说,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向来算为清高。“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所以读书向称为雅事乐事。但是现在雅事乐事已经不雅不乐了。今人读书,或为取资格,得学位,在男为娶美女,在女为嫁贤婿;或为做老爷,踢屁股;或为求爵禄,刮地皮;或为做走狗,拟宣言;或为写讣闻,做贺联;或为当文牍,抄帐簿;或为做相士,占八卦;或为做塾师,骗小孩……诸如此类,都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皆非读书本旨。按林语堂先生的意思,现在的人读书太功利了。读书原本是清高的事情,一旦功利起来,也就失去了读书本来的样子。失了初心,自然读的书也会变了味,再好的书也会被读歪了。
也就是说,光读好书其实还不够,更应该保持初心,回归读书的本质,这样才能真正把好书读好,使自己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