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让中国的老板成了无助的弱势群体,平时强势的他们,此时也期待得到理解和关怀。由于有着人群聚集的风险,占据GDP半壁江山的第三产业损失惨重,餐饮、旅游等服务企业损失惨重。1月31日,恒大研究院在《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与政策建议》中指出,2019年春节七天假期内,中国零售和餐饮业销售额约1万亿元人民币。据报告估算,餐饮业与零售业仅在春节7天内的损失就可能高达5000亿元。即使不看报告,西贝老板号称自己的现金流只能撑三个月的文章也在你我的朋友圈刷屏,全国人民都知道餐饮老板的困苦。但同样属于服务行业的线下体育场馆,其实也在承受着巨大的资金压力。或许是属于GDP和产值贡献不如餐饮和旅游的小微企业,除了行业内,很少有人会关注到他们的死活。但或许当疫情结束后,你想去锻炼时,却发现年前办卡的场馆已经倒闭了。在多地日前宣布的复工计划里,由于存在交叉感染风险,都将体育场馆、赛事和培训等机构的开业日期进一步推迟,最早也要到3月初开门,还有不少城市甚至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如果说餐饮行业还可以依靠外卖和小规模营业来自救,体育健身场馆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依赖于器械和人员服务,只能按兵不动默默守候疫情结束的曙光。没有一分钱进账,还要支出员工租金成本,这是很多线下场馆老板的真实写照。BonGym场馆邦此前发起了一项《疫情下健身场馆生存状态调研》,截止发稿时有超过500名健身老板参与了调研。数据显示,有近六成的场馆每月支出在5万元以上,有4.55%的场馆老板每月支出在200万以上。虽然大部分场馆从月支出成本上看起来不多,但为什么老板们都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呢?有场馆老板对BonGym场馆邦表示,这也是很多其他行业的从业者转行做健身的重要原因,甚至是首要原因。不管是会籍的预售还是购买私教课的交易模式,都让线下场馆拥有丰厚的现金流,这样才能承受日益增长的人力与土地成本。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正常营业,一旦闭店歇业,现金流也就断裂了。并且通常场馆都会在上一年的年末进行装修和新店的建设,好迎接来年节后业绩高峰期的到来。特别是健身场馆,很多场馆都摩拳擦掌准备百米冲刺,结果却被疫情的一声哨响,直接取消了比赛。其实健身场馆盈收的真正旺季也就是在2-6月份,到了下半年就进入淡季。因此这一场疫情不仅让大家上半年的收入锐减,甚至会让很多企业的全年规划泡了汤。我们的调研测算,全国健身场馆在本次疫情影响下,损失的金额会在百亿以上。就算是能尽快正常营业,场馆还面临一个巨大的考验:消费者信心。虽然各方预测都指出疫情过后,中国人将更注重健康与运动的习惯,来提升免疫力。但何时能安全出门?何时能放心大胆的进行室内锻炼,目前看来还会是未知数?并且即使那天到来,有多少场馆能撑到那一天?从我们的调研数据看到,65%的健身场馆的现金流储备,只能撑3个月。而近30%的场馆可能过完这个月就要面临关门的窘境。不过有趣的是,即使大家的日子过的水生火热,还是有53%的场馆老板对于疫情之后的日子持乐观态度。
有老板表示,这轮危机对于行业可能也是一次洗牌的机会,一些不规范的场馆早点被关是好事,“能让真正的好场馆留下来。”
在危机之下,没有场馆愿意坐以待毙,应该如何自救呢?
在知名企业家,成功带出3家世界500强公司的稻盛和夫所著的《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中,有几个观点值得大家思考。
一、全员营销
萧条时期,全体员工都应成为推销员。这样的做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就是在这段时间也不要放弃对客户的争取。
要注意,全员营销的概念不意味着大家还像以前一样进行死板的课程推销,而是都要想方设法维护好已有客户的关系,并加强对于潜在客户的联系,用品牌的思维去促进未来的销售。
比如之前央视报道的光猪圈湖南地区的教练为市民免费送菜,我们为什么赞赏这种行为,不仅因为他的热心,而是疫情过去后,那么多受他帮助的会员和朋友一定也更愿意去找他买课,这就是一个双赢的明智之举。
比如场馆邦了解到,不少健身场馆开辟了线上授课的产品,还有一些场馆开始向用户租赁健身器械,这些都是在特殊时期全员营销的有益尝试。
二、彻底节约费用,包括结构性节约
萧条时期竞争愈加激烈,眼看着订单数量、单价不断下降,这时仍要维持生存,就必须彻底削减成本。抓住萧条这个机会,花心血与员工共同努力,彻底推进削减成本的各种举措。萧条时期,是企业彻底节省成本的唯一时机。
比如高管带头降薪或者不拿工资,以及为了生存而进行的裁员,虽然稻盛和夫不主张裁员和降薪,但他在拯救日航时,却"狠心"裁掉三分之一的员工,高达16000人!如果不裁员,日航就会破产,剩下的3万名员工也将失业。
三、开发新产品和服务
萧条时期开发新产品非常重要。平时因工作忙碌而无暇顾及的一些创新产品,要积极开发,不仅是技术开发部门,营销、生产、市场调查等部门都要积极参与,全公司团结一致共同开发。
四、保持生产效率,培训生产力
一个企业,最害怕组织懈怠,一旦员工松懈下来,恢复战斗力需要很长时间,所以要保持生产效率,将没有事做的员工用于培训或干其它事情,总之,不能让大家闲下来。
五、企业文化和员工关系建设
萧条是构建企业内部良好人际关系的绝好机会。萧条来临,劳资关系往往出现不和谐的声音,景气时彼此都可以说些冠冕堂皇的话,一旦面临萧条的严峻状况,经营者要求严格时就不管用了。比如,企业提出要减少部分工资,就有一些员工不高兴,甚至跳槽,企业正好借机挑选出一批忠诚、担当的干部委以重任。
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经营者要爱护员工,员工要体谅经营者,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必须建立这样的关系。
稻盛和夫曾说过:萧条是成长的机会。企业在不景气的情况下,正好有时间来增强体质,为下一次飞跃积蓄力量。
剩者为王,经过冬天考验的企业,才有资格去拥抱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