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 Nature子刊:16S rRNA分析哮喘儿童体内上呼吸道微生物群与哮喘控制能力丧失之间的关系

编译:小鹿同学,编辑:小菌菌、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呼吸道微生物组在哮喘的病理生理中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关于哮喘儿童的呼吸道微生物组与哮喘控制丧失、哮喘重度恶化之间的关系,人们知之甚少。本文报道了微生物群的动态变化模式和组成与哮喘发作相关。研究者发现以Corynebacterium + Dolosigranulum为主要微生物群的受试者黄区时期发病率最低(p=0.005)。从随机分组时期到黄区时期呼吸道微生物群发生了改变。随机分组时期Corynebacterium + Dolosigranulum为主要微生物群的受试者在黄区时期微生物群转变为Moraxella为主,这也引起了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的最高风险(p=0.04)。黄区时期Corynebacterium 的相对丰度与哮喘重度恶化呈反比(p=0.002)。

论文ID

原名:The upper-airway microbiota and loss of asthma control among asthmatic children

译名:哮喘儿童上呼吸道菌群与哮喘控制能力丧失

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IF:11.878

发表时间:2019.12

通讯作者:Avraham Beigelman

作者单位: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儿童医院儿科

实验设计

本研究将微生物组研究和加强黄区时期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以防止哮喘恶化的临床试验结合起来。首先研究者对254名5~11岁学龄哮喘儿童进行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的统计,对其中参与临床试验的214名儿童分别在随机分组时期和黄区时期采集了鼻腔样本;接着对这些样本进行总基因组的提取,从而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及分析,根据测序结果,研究者使用相对丰度不低于0.1%的分类菌属来构建随机分组时期和黄区时期的热图;同时,研究者还利用qPCR对样本中的总细菌数进行了定量;最后,研究者通过层次聚类和完全连锁分析法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从而对微生物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 随机分组时期呼吸道微生物群的特征

首先,为了鉴定任何可以影响呼吸道微生物群的队列特征,研究者在随机分组时期(RD)从参加临床试验的214名儿童(平均年龄8.0±1.8岁,59%是男性,且57%是白种人)中收集的鼻腔刮拭样本进行了置换多元方差分析(PERMANOVA)。这214名儿童很好地代表了整个临床试验队列(n=254),因为参加该临床试验的254名儿童与这214名儿童的人口统计学数据和临床特征并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

各个年龄组的总体微生物组成和丰度具有明显不同(p=0.02,PERMANOVA)。通过DESeq进行的差异丰度分析表明,年龄较大儿童(8~11岁)中Staphylococcusp=0.04)的随机丰度较高,而年龄较小儿童(5~7岁)中Moraxellap=0.05)和Streptococcusp=0.03)的丰度较高(图1a)。与年龄较大的参与者相比,年龄较小的参与者(5~7岁)更容易出现黄区(YZ,即哮喘失去控制的早期迹象)(OR=3.2,95% CI 1.7-6.8,p=0.003)。房间内宠物的存在会增加YZ发生的风险(OR=2.8,95% CI 1.5-5.4,p=0.006;图1c)。22.9%的参与者在随机分组前6个月内接受了抗生素治疗,但这种随机变量并没有影响到随机分组时微生物群的组成(p=0.52,PERMANOVA)。除了年龄和宠物存在这些因素外,没有发现其它临床变量(性别、种族、BMI、总IgE水平、过去一年与哮喘相关的住院次数、外周酸性粒细胞的数目和肺功能值FEV1的百分比、FEV1/FVC)与YZ发生的风险相关。基于这些发现,所有后续分析(包括随机时期的样本)均根据年龄和家中宠物的存在进行了调整。

图1.随机分组时鉴定的前25种主要分类群。条形图显示了不同年龄组中前25个最丰富的分类群(a)和样本中存在的呼吸道病毒(b)。以95%置信区间来展示发展中YZ的比值(c)。原始数据通过源文件提供。

众所周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会加剧哮喘发作,因此研究者调查了研究队列中呼吸道病毒的影响。在随机分组时期的33%样本中检测到呼吸道病毒:其中64%是鼻病毒。较小的年龄组中病毒阳性样本的比例在数值上更高(年纪较小组:年纪较大组为39.3%:28.0%),但并不是显著不同(p=0.11,卡方检验)。与病毒阴性样本相比,病毒阳性样本中Moraxella(通过DESeq,p=0.04)的相对丰度较高,而Bacillus(通过DESeq,p=0.03)和Staphylococcus(通过DESeq,p=0.04)的相对丰度则显著较低,这表明病毒与这些细菌菌属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图1b)。然而,随机分组时期的样品中呼吸道病毒的出现(儿童并没有呼吸道症状)与未来YZ发生的风险(OR=1.4,95% CI 0.72-2.90,p=0.33)或未来哮喘发作的风险(OR=1,95% CI 0.39-2.44,p=0.9)无关。呼吸道病毒并不能在基线时预测随后的哮喘失控和发作,这一发现可能部分因为鼻病毒类型区分的缺乏,因为在儿童中,与鼻病毒A或B相比,鼻病毒C与哮喘发作最密切相关。尽管如此,所有随后的分析(包括随机时期的样本)都针对随机分组时期样本中呼吸道病毒的存在进行了调整。

2 基线时的微生物群和未来的哮喘失控

首先,为了评估哮喘得到良好控制时(随机分组时期)的微生物群是否与YZ时的哮喘失控相关,研究者对随机分组时的214个鼻样本进行了无监督的分层聚类分析。研究者确定了以下菌属占主导的四个簇:Corynebacterium + DolosigranulumStaphylococcusStreptococcusMoraxella(图2)。在随访期(320天)中,分别有75.7%和43.4%参与者分别经历了至少一次和两次的YZ发作。与其它3个簇、或任何其它簇的总和相比,随机分组时期的样本中拥有Corynebacterium + Dolosigranulum为主导簇的参与者的YZ发生中位数年变化率明显更低(图3a,b;p=0.005;秩和检验)。此外,Cox比例风险分析表明,与其它3个簇的参与者相比(图3c,p=0.03,ward test)及任何其它簇相比(图3d,p=0.05,ward test),Corynebacterium + Dolosigranulum簇中的参与者至少在两次YZ发生之间的时间明显更长。两组之间YZ首次发作的时间在统计学上并没有差异。

图2.随机分组时鼻样本中鉴定到的细菌簇(n=214)。通过层次聚类和完全连锁分析法鉴定到Corynebacterium + Dolosigranulum(蓝绿色),Staphylococcus(黑色),Streptococcus(粉红色)和Moraxella(蓝色)。相对丰度大于0.1%的细菌菌属用于聚类分析。对每个细菌簇进行了年龄分组、样品中出现呼吸道病毒和黄区发作年变化率的标注。原始数据通过源文件提供。

图3.随机分组时呼吸道细菌簇的黄区(YZ)年率。a.与其它3个簇的组合相比,Corynebacterium + Dolosigranulum簇的YZ年率。箱形图中间的线代表YZ年率的中值;箱形图底部和顶部的线分别代表数据值的25%和75%。垂直线上方的点代表数据中的异常值。b.四种呼吸道细菌簇的YZ年率。在图a,b中,每个点代表簇中的每一个参与者。使用秩和检验来检测两个簇之间YZ年率的统计学差异。c. Corynebacterium +Dolosigranulum簇与其它3个簇的组合相比,发展为YZ时期至少2次哮喘发作(通过Cox比例风险分析,p=0.02)的可能性显著减低。d. Corynebacterium +Dolosigranulum簇与Moraxella 簇、Staphylococcus簇相比,发展为YZ时期至少2次哮喘发作(通过Cox比例风险分析,p=0.05)的可能性显著降低。c,d图中细菌簇的颜色与a,b图中一致。原始数据通过源文件提供。

3 从随机分组时期到YZ时期呼吸道微生物群的变化

接着,研究者利用来自102位参与者的样本从随机分组时到YZ发作时的鼻微生物群的动态变化,这些参与者在随机分组和YZ时期均提供了样本(102对样本,总共204个样本)。个体患者的细菌组成及其相对丰度表现出从随机分组时到YZ时期的深刻变化(图4b,图5)。令人惊讶的是,超过一半的患者这两个时间点之间切换到了一个不同的优势簇群,最常见的是Streptococcus簇(图5)。结果,Streptococcus簇变成了YZ时期最普遍的簇(图4a)。微生物群的变化在细菌α多样性和细菌总数中也很明显。在YZ时期,总细菌数(图4c)和细菌富集度(图4d)显著高于随机分组时期的情况(两个均p<0.01,秩和检验)。

图4.随机分组时期(RD)和黄区时期(YZ)之间细菌微生物组的比较。a.使用成对的随机分组时期(n=102)和黄区(n=102)数据鉴定出5个细菌簇。每个条形图代表了属于给定细菌簇的患者比例。RD采集的样本为绿色,YZ采集的样本为橙色。绿色/橙色条形的比例总和等于100%。使用Chiseq-test确定5个簇中患者分布的统计学差异。b.每个研究参与者在RD到YZ过程中细菌微生物组的相对丰度变化。图中标绘了每一个受试者在RD(上图)到YZ(下图)过程中前25种细菌的相对丰度变化。样品按照RD的细菌簇排列,从左到右依次为(1)Corynebacterium + Dolosigranulum(2)Haemophilus(3)Moraxella(4)Staphylococcus(5)Streptococcus。c. RD和YZ样本中的总细菌数。通过qPCR估算总细菌数为每微升16S rRNA百万个拷贝。d. RD和YZ的细菌丰富度。使用秩和检验检测总细菌数和细菌丰富度的统计学差异。原始数据通过源文件提供。

图5.从随机分组时期到黄区时期细菌簇的变化。RD(左边)和YZ(右边)中每个细菌簇中的数字是每个特定簇转变的患者数目。原始数据通过源文件提供。

4 YZ时期和哮喘发作时的呼吸道菌群

为了检验YZ时期的微生物组是否与哮喘病情恶化有关,研究者比较了需要口服糖皮质激素(OCS)治疗的重度哮喘参与者(30/105=28.6%)和无需OCS治疗参与者(75/105=71.4%)之间的微生物群差异(图6)。研究者发现,YZ时期与其它3个簇相比,来自Corynebacterium + Dolosigranulum簇的需要OCS治疗的患者的比例在数字上要低,但在统计学上不具有统计意义(图7a,p=0.35,Chiseq-test)。此外,对特定细菌菌属的分析表明,YZ时期发作但未发展为重度哮喘患者中收集的样本中,Corynebacterium更为丰富(图7b,p=0.002,DESeq)。此外,Corynebacterium 相对丰度较高与病情恶化的风险有所降低相关(OR=0.92,95% CI 0.89-0.94,p=0.04)。这种效果不是很强的原因可能与受试者发展为重度哮喘的比率相对较低有关,从而导致YZ时期的分析效果降低。研究者没有发现随机分组时期与重度哮喘时期的微生物组之间有任何关联,这可能是因为RD和YZ之间的微生物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终,黄色区域时期的细菌富集度(p=0.64,秩和检验)或总数(p=0.16,秩和检验)与重度哮喘发作时的情况无关。

图6.黄区时期(YZ)的105个鼻样本中鉴定的细菌簇。通过层次聚类和完全连锁分析法鉴定到Corynebacterium + Dolosigranulum(蓝绿色),Staphylococcus(黑色),Streptococcus(粉红色)和Moraxella(蓝色)。相对丰度大于0.1%的细菌菌属用于聚类分析。原始数据通过源文件提供。

图7.YZ时期的微生物组和哮喘重度恶化的治疗结果(OCS治疗)。a.在YZ的不同细菌簇分组中发展为哮喘重度恶化患者(OCS治疗,n=30)的比例。b.发展为哮喘重度恶化患者在YZ时期的Corynebacterium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02,DESeq)。原始数据通过源文件提供。

5 微生物群的动态变化和哮喘加剧

考虑到大多数参与者的上呼吸道菌群从随机分组时期到YZ时期发生了改变(图5),研究者接着调查了微生物群的动态变化(即切换至不同簇或维持同一个簇不变)是否与哮喘加剧有关。与其它组合簇群的变化相比,随机分组时期Corynebacterium + Dolosigranulum簇转变为YZ时期的Moraxella簇,这种变化与哮喘加剧的高风险相关(P=0.04,Chiseq-test)。

6 YZ时期的呼吸道病毒和哮喘加剧

接着,研究者评估了YZ时期的呼吸道病毒对哮喘加剧的潜在影响。在YZ时期样本中有78份(74.3%)检测到了呼吸道病毒,其中48份样本呈现肠病毒/人鼻病毒(EV/RV)阳性。病毒的存在与哮喘加重没有关系,这可能是因为这些样品中的病毒检出率非常高,同时YZ时期只有极少数没有病毒的样本,所有这些因素导致分析效果降低。属于Moraxella簇的样本(n=4)及属于Haemophilus簇的样本(n=6)都呈现出病毒阳性(图8)。有趣的是,YZ时期Moraxella簇或Haemophilus簇占主导的微生物群的大多数样品都是从RD时期非Moraxella簇或Haemophilus簇的样品转变而来的(图5),这反映了YZ时期会出现Moraxella簇群或Haemophilus簇群。

图8. YZ中五个细菌簇内呼吸道病毒呈阳性或阴性的受试者比例。病毒阳性(红色,n=78)和病毒阴性(蓝色,n=27)的样本数量不成比例的分布在不同的细菌簇中。属于Moraxella簇或Haemophilus簇的受试者都呈现病毒阳性反应。原始数据通过源文件提供。

讨论

在这项前瞻性的纵向研究中,研究者表征了每日接受低剂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使哮喘得到很好控制的(随机分组时期)和哮喘失控的(YZ时期)学龄儿童的上呼吸道细菌菌群。研究者发现呼吸道微生物群的定殖模式与哮喘失控和哮喘加剧的风险之间存在差异关联。具体而言,与那些致病性较高细菌(尤其是StaphylococcusStreptococcusMoraxella)为主导的微生物群相比,在随机分组时期归类为Corynebacterium + Dolosigranulum为主导的儿童呼吸道微生物群与哮喘失控风险较低相关。此外,在YZ时期,Corynebacterium的相对丰度与YZ时期发展为重度哮喘的可能性呈反比。

先前的研究发现,哮喘患者体内机会性致病细菌(包括StaphylococcusMoraxellaHaemophilus)在上呼吸道的定殖要比健康个体更为普遍。本文的研究发现仍然需要在独立队列中进行验证,表明这些细菌在哮喘患者中具有潜在的致病作用。这些发现与最近一项针对重度哮喘儿童的研究结果一致,该研究表明以Moraxella为主导的上呼吸道微生物组与哮喘加剧的风险增加有关。本文的研究发现将Moraxella的潜在致病作用扩展到了轻度哮喘的儿童人群当中,而这包括了大多数儿童哮喘患者。此外,本研究表明Staphylococcus并不是保护性微生物,相反,其与YZ频繁发作相关,这一点与先前的研究不同。这种差异可能与不同的年龄组、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或不同的Staphylococcus物种类型有关。尽管以前的研究并没有该特征,但在本研究中,绝大多数Staphylococcus是由Staphylococcus aureus组成的,该菌在以前的报道中被发现与儿童和年轻人的气喘和哮喘有关。
研究者的发现强调了共生细菌(比如CorynebacteriumDolosigranulum)与哮喘控制之间的关联。Corynebacterium 是人类微生物组计划在鼻子中鉴定到的最丰富的菌属,其可以表征健康成年人中正常微生物群的组成,同时,在成年哮喘患者中该细菌作为鼻腔微生物组主要成员的频率降低了,表明这种细菌可能具有保护作用。由于定殖于上呼吸道的细菌与定殖在人体内其它生态位的细菌处于竞争状态,因此竞争定殖可能是共生细菌为防御病原体定殖和过度生长从而提供保护的因素之一。实际上,CorynebacteriumDolosigranulum可以通过释放能够抑制Streptococcus定殖的抗菌肽产物从而抑制Streptococcus的生长。这些观察结果可以共同表明,从生态学角度来看均衡状态下的微生物组能够抵抗病原菌的定殖,并且对健康呼吸道的维持十分重要。这一假设得到了本研究发现的支持,因为呼吸道健康时的呼吸道微生物群的组成与随后的哮喘失控相关。通过独立队列验证此次发现可能会实现呼吸道健康时潜在微生物组标志物的鉴定,从而预测未来的哮喘失控。
目前本研究针对学龄儿童进行的研究发现扩展了Teo等人先前的研究结果,他们发现在学龄前儿童体内检测到StreptococcusMoraxellaHaemophilus为主导的上呼吸道微生物群,且与呼吸道健康时相比,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中更常见的是微生物群感染,并且据此可以预测其能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此外,以Corynebacterium,StaphylococcusAlloiococcus(在某些数据库中为Dolosigranulum)为主的微生物群在检查良好期间更为普遍,这一现象支持了本研究中鉴定的CorynebacteriumDolosigranulum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在随机分组时期到YZ检查期间,呼吸道微生物组的组分发生了巨大变化。本研究已发现这种转换的方向性十分重要,因为以Corynebacterium / Dolosigranulum为主导的微生物群向以Moraxella簇为主导的转换与哮喘加剧的风险较高相关。该观察结果表明,哮喘儿童的共生鼻腔微生物群似乎并不能阻止所有病原菌(尤其是Moraxella)的过度生长,表明呼吸道微生物群特定成员之间存在复杂的微生物互作,这仍有待阐明。此外,在大多数YZ时期样本中都检测到呼吸道病毒,主要是鼻病毒。尽管受到样本量的限制,研究者仍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YZ时期属于MoraxellaHaemophilus为主导菌群的样本均对呼吸道病毒呈现出阳性反应。这一发现与随机分组时期中具有这种微生物群特征的儿童样本中病毒阳性的高发生率相一致,同时,这也与先前的研究报道相联系起来,即鼻病毒感染时可以在呼吸道中检测到这些细菌菌属。
这项研究强调了一些与哮喘出现良好转变相关的细菌,以及与哮喘发病率相关的一些其它细菌。但是,本研究的设计并不能确定其中的因果关系。微生物组的变化是否驱动哮喘发作,或是病毒感染的结果或引发因素,抑或是YZ发生和急性哮喘加剧期间微生物组与宿主粘膜、系统性免疫应答之间双向串扰的结果,这些都是未知的。微生物群的变化也可能反映出哮喘失控和呼吸道炎症。若进行更频繁的采样,结合同时进行的宿主免疫学研究,可能有助于洞悉这其中的相互作用。此外,对感染这些细菌的小鼠进行研究可以确定其中的因果关系。
这项研究的优势在于其进行的研究结合了精心设计的临床试验。研究者对患者进行了仔细表征,从而获得都需要接受第二步哮喘治疗的均质学龄儿童群体,并且他们都接受了相同剂量的ICS治疗。因此,研究者将可能与疾病严重程度/ICS不同剂量等影响相关的微生物群差异减少至最小,而这些是已知的可能会影响呼吸道微生物组的因素。作为临床试验的一部分,前瞻性数据和样本收集以及紧密跟随的检测和访问,需要将回访和检测数据的偏差降至最低。最后,在进行研究干预措施(高剂量ICS治疗)之前就收集了YZ时期样本,从而消除了大剂量ICS对微生物组的影响。
本研究也有一些局限性。提高黄区时期吸入型糖皮质类激素以防止恶化(STICS)的亲本临床试验具有相对较低的YZ发作率,并且正如预期那样,只有30%的YZ发作发展为哮喘重度恶化,从而导致YZ分析的效果降低。此外,本研究并没有获得YZ时期之后的鼻腔随访样品,它可能在哮喘发作解决时提供微生物群组成等相关的重要信息。可能与微生物组组成相关的另一个因素是特应性儿童的过敏原暴露。由于研究者没有过敏原暴露的数据,因此研究者无法在本研究中评论这种关系。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调查了根据细菌相对丰度定义的细菌簇与临床结果之间的关联。确定宏基因组样本中不同细菌的绝对密度是微生物组研究中的一个新兴概念,其在粪便微生物组研究中已经展现出了有趣的结果。研究者认为微生物的相对和绝对丰度是互补的。作为一个低生物量材料,洗鼻液中的细菌密度值得将来在方法学上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效率、鲁棒性以及用于微生物组分析的数据标准化。此外,通过转录组数据或IgA-Seq分析表征细菌微生物组的功能水平可能会加深研究者对呼吸道微生物组在哮喘及其恶化中作用的理解。
这项研究表明上呼吸道的变化与下呼吸道的一些事变有关。尽管肺部和上呼吸道微生物群的组成之间存在相似之处,但研究表明这些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微生物群组成,因此,研究者承认鼻部微生物群的变化可能代表一种继发现象,且不一定与哮喘控制相关。然而,一些关键性细菌类群共存于鼻腔和支气管中,尤其是哮喘患者体内。此外,多项研究强调了上呼吸道微生物群与其作为肺部微生物群代替物之间的相关性,并且表明上呼吸道是一个相关的区域,可以提供与哮喘发作、哮喘诊断和哮喘加剧等相关的有效数据。
总之,研究者证明了学龄哮喘儿童体内上呼吸道菌群组成与哮喘失控、哮喘加剧风险之间的关系。随机分组时期以Corynebacterium + Dolosigranulum为主导的上呼吸道微生物群与YZ时期的发作率显著降低相关。此外,上呼吸道的微生物组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YZ时期转换为以Moraxella为主导的微生物群/YZ时期较低的Corynebacterium丰度均与第二年哮喘重度恶化的风险增加有关。这些发现仍需要在独立队列中进行验证。然后,有必要进行动物研究,从而进一步调查本研究中鉴定出的细菌在哮喘急性发作中的作用。如果其作用得到证实,可以指导更多先进策略(如调整微生物群的组成)的研究,从而降低哮喘恶化的风险。

评论

哮喘急性发作对于儿童及其他们的家庭具有很大的影响。学龄前儿童中呼吸道微生物组与呼吸道系统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儿童哮喘有关。但是,尚不清楚呼吸道微生物群是否与哮喘的控制及学龄轻度哮喘儿童病情加重的风险有关。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给出了相关解释。本研究发现呼吸道微生物群的定殖模式与哮喘控制丧失、哮喘重度恶化的风险之间具有差异相关性,其中,以更多病原性细菌(包括StaphylococcusMoraxellaHaemophilus)为主的微生物群相比,以Corynebacterium + Dolosigranulum为主的呼吸道微生物群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这些结果为制定降低哮喘恶化风险的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你可能还喜欢

  1. 2019年度回顾 | 微生态环境微生物类微文大合辑

  2. 2019年度回顾 | 微生态人体/动物微生物类微文大合辑

  3. 2019年度回顾 | 技术贴合辑大放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