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王朝怎样屠杀辽东汉人,把辽东赠给慕容鲜卑和高句丽|文史宴
文/平沙无垠
本文是辽阳史的第二篇,前文可看“辽阳1”。
公孙渊玩弄曹叡、孙权
公孙康死后,因为他的两个儿子都尚未成年,所以主君之位就传给了公孙康的弟弟公孙恭。此人上位以后,被魏文帝封为车骑将军、假节,爵号也从永宁乡侯变为了平郭侯,变得辽东本土化了。
公孙恭上位以后。辽东还告别了一位老朋友,就是著名隐士管宁(字幼安)。早先,管宁来辽东避难的时候,避难者一般都呆在郡的南部(今大连一带),唯有管宁北上至辽东郡北部的山谷中(大概是今辽阳本溪一带太子河河谷当中)。
待到曹操平定袁氏,中原稍稍安定后,许多人都选择了回归故乡,但是管宁和他的朋友王烈还是留在了辽东,其间朝廷数次征召,他也不去就命(一方面是管宁自持操节,一方面也是因为公孙康扣住了几次召命)。
到了曹魏黄初四年(223年),司徒华歆又一次向魏文帝举荐管宁,管宁当时也是看到辽东内部潜藏着叔侄(公孙恭与公孙康之子公孙渊)不和的危机,加上故交邴原此时已在洛阳就职,王烈已经在辽东辞世,就决意应召,但他没有直接奔赴洛阳,只是带着家眷与部属渡海回到了故乡北海朱虚(今山东安丘)。
公孙恭与侄子公孙渊有嫌隙,不独如此,他还有“阴消”(阳痿)之疾,实在是拿不出手。所以管宁走后没多久,他就被侄子奉着先父公孙康的正统名分被驱逐下台,还被投入牢狱之中(曹魏太和二年,228年)。
光荣三国志的公孙恭画像
是不是应该没胡子更合理一些?
公孙渊上位后不久,就引起了曹魏政府的警觉,侍中刘晔上书魏明帝,说公孙氏仗着自己路途遥远且有山海为险阻,而且如今已经历经三代,在当地颇有人望,如今若不能除,恐怕日后会生祸患。同时,在洛阳当人质的公孙渊的哥哥公孙晃也料定弟弟日后必然反叛,希望朝廷将其剪除。
但是魏明帝不听,加上公孙渊刚上位时候还算老实,所以魏明帝就承认了公孙渊的地位,拜其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
只是没过多久,公孙渊就派人出海联络刚刚称帝了的孙权,还上表称魏国不能善待功臣之后,反而对我方的土地图谋不轨,故而愿效昔日的陈平、耿况,为陛下效前驱之力云云。
不巧这事还是走漏了风声,所以没过多久,曹魏朝廷就对辽东等郡下了公文,批判了一番先前孙权假意对朝廷屈膝逢迎实则包藏祸心的行为,期望辽东等地官民能改邪归正,重新心向朝廷。但事实上,公孙渊仍然在玩他的两面派游戏。
到了曹魏太和六年(吴嘉禾元年,公元232年),曹魏朝廷看不惯公孙渊的两面派手段了,就令汝南太守田豫从青州出发走海路,幽州刺史王雄从陆路发兵进攻辽东,结果两路大军均告失败。
本身,在这次讨伐以前,曹魏内部也有人反对,蒋济认为若讨伐失败则是驱使为贼,应先除大害(蜀、吴);公孙氏“累世委质,岁选计考,不乏职贡”,就算成功也所得不多,若失败还结怨失信。同时在地方上过得闷闷不乐的曹植也认为,这征伐得不偿失,有蜀吴在旁,应该先解决大敌。曹植还认为,应轻徭蒲赋,然后派遣贤相良将,自可平之。
同年早些时候,在孙权派出一伙人出海去台湾抓了几千个土著回来当奴婢以后,又派出将军周贺、校尉裴潜带着使团北上出海去联络公孙渊,主要是为了获取吴国稀缺的战马资源。
此时被流放到交州的前吴国重臣虞翻认为,辽东路远,派人到那里求马并没有益处,只会损耗人力和财力;但虞翻想劝谏但又不敢,请求交州刺史吕岱传话但吕岱又不肯。而且不幸的是,这个使团在回程的路上遭遇风浪,在山东半岛最东端成山头避风时,被曹魏方面截获,使团成员通通被魏将田豫抓获并斩首。事后孙权后悔,想召回虞翻,不料虞翻却已经去世。
眼见着魏、吴双方都没得好处,公孙渊的野心愈发膨胀,派遣宿舒、孙综向孙权称藩,并献貂马。孙权得信后又体内荷尔蒙大量分泌,对于公孙氏这个“盟友”依然不死心,派遣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率兵万人,金宝珍货、九锡备物,往辽东册封其为燕王,及督幽、青二州十七郡七十县的头衔。
吴国群臣还是劝谏孙权不要宠遇过厚,毕竟这个“盟友”离得太远,难以倚仗。东吴元老张昭甚至道出公孙渊只是惧魏讨才降,他日又重投魏,陛下就会取笑于天下,弄得孙权差点和这位当年孙策的托孤老臣动了刀子。
群臣最终还是没能说动,孙权的使者又一次上路了。果然,这一次公孙渊暴露了其两面派本色,先杀了持文书的使节团,后出兵进攻在沓津(今旅顺附近)上岸的使团其他成员。事后公孙渊把首级悉数传于魏国朝廷,还借此讨来了大司马、乐浪公、持节的官职与封号,时为魏太和七年(公元233年)。
这次魏国朝廷派来的使臣,还尝到了一点公孙渊的猫腻,因为先前公孙渊派去洛阳的计吏(州郡掌簿籍并负责上计之小吏)曾汇报:“使团中有位名叫左骏伯的人,力大无穷,不是普通人。”公孙渊大为恐惧,于是带领甲士包围使者居住的宾馆,然后才出来拜见使者,又数次对陪伴的国内宾客口出恶言。
使者回洛阳后,便对明帝说明此事。弄得曹魏朝廷对公孙氏辽东的反感也开始加增,公孙渊也从让魏、吴双双受损走上了令魏、吴双双讨厌的境地。
公孙渊屡次玩弄魏、吴两国
司马懿残害辽东汉人
到了曹魏景初元年(237年),公孙渊不做不休,索性自称燕王,改元绍汉(明显这是要与曹魏争夺汉朝延续下来的正统),下设文武百官,与曹魏抗衡。同时还给鲜卑首领发印绶,怂恿鲜卑人骚扰中原。
公孙渊的手下长史郭昕、参军柳浦还经上峰授意,给朝廷进表,吹捧自家主公。同时这些公孙氏的私臣也表现出了一点多年效力后产生的“燕独”思想:“臣等闻仕于家者,二世则主之,三世则君之。臣等生于荒裔之土,出于圭窦之中,无大援于魏,世隶于公孙氏,报生与赐,在于死力。”但这很明显暴露了贰心,肯定要招来一番兵戈了。
次年(238年,曹魏景初二年),曹魏方面果然派出司马懿前去征讨辽东。
司马懿老谋深算,对公孙氏的战略早有断言:倘若公孙渊弃城而走,便是上策;要是倚仗辽东地形抵抗讨伐大军,便是中策;若是只会死守襄平,便是下策。
在魏军到来以前,为了讨救兵,公孙渊又一次向孙权称臣。孙权还记得上次公孙渊派人带着吴方使臣首级去曹魏方面请赏的事情,就要拒绝。不过吴臣羊衜劝道:“不可,我们不如派点奇兵探探究竟,若是魏军失败,我们也算够意思,若是魏方胜利,我们就去抢劫一下捞点好处。”
同时,魏明帝也在关心孙权会不会兵的问题,魏国将军蒋济回答道孙权为人短视而且离辽东太远,顶多也就派几个人来意思一下抢劫点东西,不必担心。
待到司马懿到了前线,果然发现公孙渊所执行的,正是他所预料的中策。
当时公孙渊派大将军卑衍、杨祚领兵数万,依托辽河的有利地势,在辽隧县(或作辽队县,今辽宁海城西北)一带筑起坚营高垒,准备防御魏军的进攻。
在司马懿率军抵达以前,曹魏方面也争取到了两个盟友,其一是公孙氏的死敌高句丽,早先高句丽也斩首了孙吴方面派来的使者并且传首于魏廷;其二是鲜卑人当中的一个首领,莫护跋(慕容氏之祖),可能是因为莫护跋没有受到公孙氏的封赏于是心怀不满,所以归附了曹魏方面,莫护跋的部队,大致是沿着医巫闾山北麓过来跟随司马懿的。
司马懿军到达战场以后,还迎来了新的盟友:当年袁熙至辽东的带来的右北平乌丸单于寇娄敦、辽西乌丸都督王护留等人,率众五千余人降魏。可惜这点小利不足以改变战局,只能算是为明年司马懿扫除点障碍。
大概是因为有了乌桓人鲜卑人的配合,司马懿大军玩了一次疑兵行动,多张旗帜,佯作南行,卑衍等尽力南追。司马懿却潜渡济水,北趋襄平,可能也是跟莫护跋的人马回合去了。至卑衍等人察觉到转向北进以后,却被司马懿用伏兵掩击,杀得七零八落,窜往首山。
同时,乐浪、带方两个在朝鲜半岛上的郡,已经被魏国海军袭取,甚至还把给公孙氏上供的日本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派来的使者给拉到了洛阳去。
卑衍逃往首山以后,魏军又三战皆捷,毌丘俭无法攻克的辽隧,已为司马懿所下,进围襄平。公孙渊不得不从司马懿预料的中策走向了下策。
此时已是盛夏七月,襄平连续淫雨三十日。辽水暴涨。虽然魏军有可用海船自辽口至襄平城下之利,但平地水深数尺,司马懿麾下诸军颇为恐慌,想要移营,司马懿严令胆敢移营者斩,都督令史张静还是犯令,斩后军中方无后患。
公孙渊看着城外被大水泡着的魏军,也舒了一口气。诸将都劝司马懿早日下令攻城,但司马懿不听,决意要跟公孙渊耗时间拼给养,同时要对敌军樵采放牧的补给人员打劫以资己用。
此时,连远在洛阳的朝廷都听说了前线的困难,朝臣们都说还是把远征军召回吧,不过魏明帝相信司马懿能建立功勋,就没有下令回师。
淫雨过后,司马懿终于开始下令攻城。这时候公孙渊笑不出来了,因为他的给养确实不及魏军,燕方已经开始人吃人了,部将杨祚还向魏军投降了,魏军同时也在架起各种器械预备攻城。
最终,到了八月,有一枚长数十丈的白色长星,自襄平城西南流于东北,坠于梁水(太子河),城中震慑。这又给本来就不稳的燕军军心增添了变数,于是公孙渊派人前去乞降,司马懿不允,说“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余二事惟有降与死耳。汝不肯面缚,此为决就死也,不须送任。”
此时襄平城已接近崩溃,公孙渊只好带上儿子公孙修带上数百骑兵连夜从东南方向逃走,不料正被魏军截获,父子皆被斩首。其后不久,襄平也彻底失陷,辽东公孙氏的统治,画上了一个句号。
但是随后襄平城又遭到了一个巨大劫难:城中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余人皆被司马懿下令斩杀,头颅被筑城京观。公孙渊的官吏部众又被杀了两千余人。中原人士想要还乡的,可以听其自由。
曾经煊赫一时的公孙氏辽东,至此竟成为一片鬼域。这也使得日后曹魏西晋政权在辽东乐浪玄菟带方四郡统治力量都不稳固,令辽西慕容氏与高句丽两大外来势力得以趁势崛起。
司马懿收复辽东是辽东的灾难
在司马懿痛下屠刀以后,曹魏朝廷仍然致力于外迁辽东人口,使得原公孙氏所控五郡的人口,相对东汉时大幅度下降。
据《三国志·魏志·齐王芳纪》记载:(景初三年,239年)以辽东东沓县吏民渡海居齐郡界,以故纵城为新沓县以居徙民……(正始元年,240年)以辽东汶、北丰县民流徙渡海,规齐郡之西安、临菑、昌国县界为新汶、南丰县,以居流民。可见曹魏朝廷依然对这片远离中原的昔日叛土不甚信服。
在正始三年(242年),高句丽曾经侵攻辽东郡西安平县,随后,曹魏朝廷还是正始五年(244年)派遣曾跟随司马懿征辽东的老将毌丘俭主伐高句丽,屠其都城丸都城,还征服了诸多高句丽的从属部落,一直打到图们江江口以北,并在丸都城故地勒石记功。魏军还俘获高句丽人口数千,将他们迁入内陆。
这一役使得曹魏方面恢复了当年汉武帝初立汉四郡时代的故土,可惜毌丘俭只知劫掠人口,并没有在新征服的国土上设立郡县(大司马按:曹魏朝廷不支持建设辽东,毌丘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也为永嘉之乱以后高句丽的复兴埋下了隐患。
另外曹魏政权分辽东、昌黎(合原辽东属国与辽西郡卢龙塞以东地区新设之郡,治昌黎县(今辽宁义县))、玄菟、带方、乐浪五郡为平州,治襄平。不久仍废入幽州。后来到了永嘉之乱以后,为了拉拢忠于晋室的辽西慕容氏,平州才得以复设。
博弈辽东:慕容氏与高句丽
西晋时,晋武帝司马炎曾经封其弟司马定国为辽东王。可惜到了八王之乱时期,辽东王司马蕤因不肯亲附司马伦的叛乱集团而被处死,辽东国也从此断了统绪。
两晋南北朝的辽东郡,则出了更多的变故。
永嘉三年(309年),辽东太守庞本因为私愤杀了东夷校尉李臻,于是鲜卑首领素连、木津二人就以为李臻报仇为托词,在辽东郡兴兵作乱。但却没有因新任东夷校尉封释设计杀死庞本而罢兵,竟乘机攻略辽东郡中诸县。当地晋兵更屡次兵败。
乱事持续了两年,封释已经无力再战,请和但不果。而辽东百姓期间大多因战火而投靠慕容廆。永嘉五年(311年),慕容廆面对这个情况,接纳儿子慕容翰的建议,起兵讨伐素连等人,将木连、素津二人杀害,并吞并其部众,还将他们所掠的三千多家人及早前归附自己的辽东郡人送还本郡,保全了辽东郡。
借此,慕容部的势力,也越过了原来所在的昌黎郡,向东进入了辽东郡。
其后,慕容廆招纳了更多的中原流亡者,他所在的昌黎郡,也逐渐压倒了辽东郡,成为了平州的中心。到了永嘉七年(公元313年),西晋在乐浪、带方的军事统帅,乐浪太守张统(三国名将张辽之孙)迫于高句丽的压力,弃城西归投奔慕容廆。
此后乐浪带方郡故地基本就成了高句丽与百济争夺的热点。但是,晋朝在二郡仍然有官府与人民的存在,一直到高句丽好太王高谈德上位以后,这块土地才被高句丽彻底占有。
眼见着辽东郡对中原流亡者的吸引力赶不上慕容廆的大本营大棘城(今辽宁省北票市章吉营子)。平州刺史、东夷校尉崔毖(崔琰的曾孙)急了,他自认为是当时的名士,意欲以此为号召招纳流亡的汉人,割据一方,充当公孙度第二。
不料当时许多流民反而前往归附鲜卑慕容部首领慕容廆。崔毖大为不满,认为是慕容廆强行扣留流民,于是就暗中勾结高句丽及宇文部鲜卑、段部鲜卑,商议消灭慕容廆而瓜分他的土地。
不料慕容廆却大展神威,大破四国联军。崔毖惧慕容廆起兵报复,派侄子前往慕容廆处恭贺其胜利。慕容廆于是派兵“护送”其侄回平州,告诉崔毖“降者上策,走者下策也。”崔毖自知不妙,只好率家族和亲兵数千人逃亡高句丽。
慕容氏龙兴辽域
同年,高句丽还派军攻打辽东郡,被慕容廆击败。慕容氏从此占领了平州全部。慕容廆派遣镇守辽东郡的人,正是其庶长子慕容翰,此人膂力过人、能征善战,还雅好儒学,深蒙辽东郡吏民支持。不过,他却把办公地点从靠近高句丽势力的襄平,搬到了南面的平郭。
慕容翰和他的弟弟,慕容廆的世子慕容皝(小字“万年”)颇为不和。所以在慕容廆死后,因为受到猜忌的原因,慕容翰就逃到了鲜卑段部之中。
慕容皝的另一个弟弟,征虏将军慕容仁(小字“千年”)劝慕容昭起兵废黜慕容皝。于是慕容皝杀慕容昭,并且派使者探查慕容仁的虚实,在险渎与慕容仁遭遇。
慕容仁知道事已败露,杀了慕容皝的使者,向东回到平郭。慕容皝派遣其弟建武将军慕容幼、司马佟寿等人讨伐他。慕容仁带领全部人马抵抗,慕容幼军大败,人马都沦入敌手,佟寿(其墓文人名作“冬寿”)还投降了慕容仁一方。
襄平令王冰、将军孙机携辽东反叛慕容皝,东夷校尉封抽、护军乙逸、辽东相韩矫、玄菟太守高诩等弃城逃回。慕容仁就此占领了辽东,但仍然把总部安置于平郭。
随后,慕容皝就对反叛的兄弟开始了攻略,先是在陆路上占领了居就(今辽宁省辽阳县河栏镇)、新昌(今辽宁省海城向阳寨)、襄平三地,解决了北路的问题,还把辽东郡的大姓迁到了慕容部的总部大棘城。随后,又在冬天从海上进军,跨过辽东湾,趁慕容仁不注意一举将其击溃,占领平郭,“千年”的分裂势力,到底还是没有敌过“万年”。
慕容仁的余党,有不少逃亡到了高句丽,比如佟寿, 此人最后还以高句丽为跳板,逃到了奉东晋年号的乐浪郡。
襄平虽然在慕容氏治下,地位渐渐下降,都要赶不上平郭了。但仍然是一处前线军事重地。在咸康八年(342年)讨伐高句丽的作战当中,慕容皝就从襄平出发,让慕容翰带着慕容皝的儿子慕容霸(日后大名鼎鼎的慕容垂)作前锋,沿着险峻的南道(大概是沿着鸭绿江河谷)进军,一举攻破了高句丽的都城丸都城。还挖了高句丽先王的坟,搜刮了许多财宝、人口才回去。
慕容氏政权稳定以后,辽东平安无事,郡治也迁回了襄平。仅仅是在慕容儁称帝以后,建立了奉祀慕容廆的祖庙。后来前秦灭燕时,慕容皝之子宜都王慕容桓想要占据辽东郡,却被已经降秦的辽东太守韩稠所拒,最后不敌秦军身死,成了前燕的最后孤忠。
前秦治下的辽东,也很太平。不过到了淝水之战以后,高句丽又有了动作,在晋太元十年(385年),高句丽故国壤王高伊连甚至攻破了此时燕王慕容垂所据的玄菟、辽东二郡郡治。慕容垂只好下令,再一次把辽东郡郡治迁到平郭。
等到后燕被北魏打得丧失河北土地以后,辽东也渐渐守不住了,从401年到405年,打了几年持久战,辽东、玄菟二郡最终还是被高句丽所占有了,高句丽还顺道南伐,占领了奉东晋年号的乐浪、带方二郡的汉人自治势力。原襄平县也被高句丽更名为辽东城。后燕只能与高句丽以辽河为界。
在南北朝时代,高句丽在南北两方之间来回跳舞,南四朝给高句丽国王的封号当中,就有“辽东郡开国公”一项。但是高句丽的都城却还是迁到了原乐浪郡郡治附近的平壤城,辽东城主要还是作为与中原政权打交道用的一个工具,譬如北燕的末君冯弘,在投奔高句丽以后,就曾经被安置于辽东城。
此外,高句丽人为了更好地守护辽东,还在太子河北岸的石城山筑了一座卫城——白岩城(今辽宁省灯塔市燕州城遗址)。
白岩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