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历千年丝绸之路重镇

河西四郡——武威郡

昨天各位已经跟着小编结束了河西四郡之一的酒泉站的旅程,今天请继续跟随小编的脚步,来到我们的河西四郡之旅的第二站武威站,来继续感受河西走廊、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人文魅力。


武威历史及名称由来

武威,古称凉州、雍州、姑臧,是古代西北首府,五朝古都,古时候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大凉都曾在此建都,是雍凉文化的发源地。因汉武帝为彰显大汉帝国军队的武功军威而因此得名——武威,是汉代时期的中国第三大城市,西北的军政中心、经济文化中心。

凉州自古以来就是“人烟扑地桑柘稠” 的富饶之地,“ 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的西北商埠重镇。

武威市地图


武威发展概况

“武威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2005年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2年10月被命名为中国葡萄酒城。”——引用自中国·武威政府网

武威地区地处黄土、青藏、蒙新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依次形成南部祁连山山地、中部走廊平原和北部荒漠三个地貌单元,为河西最大的堆积平原,且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适合葡萄的生长,所以才可以被授予“中国葡萄酒城”的美誉。

武威城市剪影


人文历史景观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佛教在西汉时期便已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中国内陆地区。武威,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镇,所以佛教文化在当地也是传播广泛,非常兴盛的。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凉州建立政权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当时的统治地位,极力宣传佛教文化,使得佛教文化在中国空前发展。

在蒙元时期,由于藏传佛教(喇嘛教)萨迦派教主萨班法王、八思巴来凉州传教,藏传佛教在当地空前盛行。萨班按照佛教天地生成的理论创建了凉州四寺,即以凉州城为中央,象征须弥山;东建白塔寺,南建金塔寺,西建莲花寺,北建海藏寺,象征世界四大部洲。直到今天,以上寺院不仅是佛教圣地,还是旅游文化胜地,吸引着众多的人们前来瞻仰和观赏。

所在要了解武威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从佛教有关的文物古迹着手了解。

武威出土的马踏飞燕

白塔寺

白塔寺,藏语称夏珠巴第寺,又名百塔寺,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750多年的历史,为藏传佛教凉州四寺(白塔寺、莲花山寺、海藏寺、金塔寺)之一,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城东南20公里的武南镇白塔村。公元1247年,西藏萨迦派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简称萨班)与蒙古汗国皇子、西路军统帅阔端为解决西藏归顺问题,在武威白塔寺举行了著名的“凉州会谈”,达成了西藏归顺蒙古汗国的条件,并颁布《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结束了西藏近四百多年的混乱局面。白塔寺因此成为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

白塔寺内景

白塔寺白塔远景

莲花寺

莲花寺坐落于武威莲花山,但比起莲花寺,莲花山在我国历史上,以及我国佛教、道教文化的发展上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莲花山是研究西域佛教、汉传佛教、西域佛教与藏传佛教融合的见证。隋唐时莲花山扩建,一直到明朝还保留有完好佛教寺院和道教道观70多处1000多间,供奉有古印度佛像,藏传佛教佛像,出自阐教截教三百六十五路正神,三百六十五路邪神,有成庞大体系佛道诸神诸佛庙宇,气势恢宏。玉虚宫,奉天承运御道统,总领万仙镇八方。

莲花山

莲花山上尤其以唐宋时期的壁画最为精美,菩萨栩栩如生,佛陀超凡脱俗,这些壁画充分展示了不远万里来自西域的绘画大师精湛的技艺,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巧夺天工,可惜全部毁于破四旧时期。虽屡遭浩劫,但始终挡不住其在西北群山中显赫的地位。

莲花山壁画

莲花山脚下旱滩坡古墓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规模庞大,埋战国历代亡灵。李广、刘恭、马超、邹岐、温恢、周洪、杨雍、张则、贾诩、佛图澄、鸠摩罗什、牵弘、玄奘、李益、高适、王维、不空(游历凉州、太原十年)、李蕴芳、牛鉴(捐赠两次)、张大千等也来此游玩,张大千作有《莲花山飞瀑图》。

张大千《莲花山飞瀑图》

金塔寺

金塔寺是公元十三世纪初西藏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代法王萨迦智达·贡嘎坚赞与蒙古汗国西路军统帅阔端举行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凉州会谈”时修建的。原寺院所拥有的佛塔(吉祥佛塔)毁于1927年的大地震,其余诸多佛殿、佛像、佛经多毁于1966年。为重现历史遗迹,供众人瞻仰、追思前辈的光辉业绩,经武威地、市政府同意,由西藏那兰扎寺格西·堪布,藏传佛教萨迦派法脉传人,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主任医师,天文历算研究所研究员慈成坚赞大师及弟子筹资修建了这座280m2的大殿,供奉铜质镀金法轮、宝幢、祥麟宝瓶、藏式唐卡壁画,高1.6米的铜质镀金萨班坐像。坐像内装有阿底峡尊者亲手制作的印塑佛塔、萨班的法衣等珍贵圣物。

武威金塔寺

海藏寺

海藏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东晋大兴三年凉州刺史、前凉王张轨被杀,,州人推其弟张茂摄政。他登上宝座不久便开始垒土筑台,“周轮八十余堵,基高九仞”。灵钧台上有一水井亦称海心,现称“药泉井”,传说与布达拉宫的龙王潭相通,游客信众入寺拜佛转经,饮此泉水,方了心愿。

除了佛教文化遗址和圣地以外,提到武威,还有关于西夏国的遗址遗迹和文物也是必须要去参观和了解的。

海藏寺内景

海藏寺内景

海藏寺匾额

武威西夏博物馆

武威西夏博物馆位于甘肃武威文庙门前,座东向西,为"回"字型仿古框架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3570平方米,展厅面积1400平方米。展览用大型浮雕、文物图片、壁画、背景画相结合的手法,真实生动了反映了西夏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夏博物馆正门

展出的重要文物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夏碑、国宝木缘塔、国家一级文物西夏木板画及西夏泥活字版经文等。展品中最为珍贵的当属西夏碑。西夏碑,本名《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是全国现存唯一的、保存最为完整的、西夏文与汉文对照文字最多的一块石碑。

西夏碑刻于西夏崇宗天佑民安五年(1094年)。清嘉庆九年(1804年),我国著名学者、金石学家、邑人张澍在武威大云寺发现,1898年法国学者德维利亚考定此碑正面为西夏文,近代,我国著名文字学家、金石家学罗福成破译了碑文。

西夏碑高2.6米,宽1米,厚0.3米,两面刻文。正面以西夏文书题名,意为“敕感通塔之碑文”,正文为西夏文楷书28行,每行65字,背面为汉字篆书“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正文为汉文楷书26行,每行70字,碑文大意讲述了护国寺塔的初建、显灵及重修的经过,保存了许多史料,对研究西夏语言文字和经济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被中外学者称为研究西夏文的活字典。除文字外,尚有多种图案,花卉、人物等,雕刻技巧高超优美,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

西夏博物馆内藏品

西夏碑


在看过了这么多武威的风土人情之后,相信各位已经对武威有了一定的了解。感谢各位读者长久以来的陪伴。接下来我们会带领大家去更多的地方看看。如果有兴趣了解我们,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