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河梁玉器外来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牛河梁所有的丘岗上,几乎都有遗址分布。诸多以大石块砌筑的积石冢之间有祭坛,冢与坛方圆有致,有互成组合的规律。而女神庙和庙北的山台座落在牛河梁地区地势较高的主梁的梁顶,并顺山势定方向,从而形成诸多积石冢围绕庙台而设的坛、台、冢三位一体的组合,成为独立于居住区以外,规模宏大的、宗教祭祀性礼仪建筑群体,其大规模的规划布局所体现的人文融于自然的文化景观,规模宏大、盛况空前、前所未见、叹为观止。特别是“唯玉为葬”的独特墓葬形式,说明玉器已经具备礼器的功能。牛河梁遗址发现女神庙、大型祭坛、大量精美的玉器,这说明一个文化共同体祭祀中心已经在这里形成。这个文化共同体的范围究竟有多大,是否仅仅限于考古学认定的内蒙古及辽宁省区域内的“红山文化”遗址分布区呢?考古学家努力想证明这一点。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然而,多年以来考古却一直没有在辽西蒙东发现大的聚落,与牛河梁规模宏大的祭祀中心相对应的聚落中心更是毫无线索。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经过与其它中国顶级考古专家讨论后,给出结论:牛河梁遗址的众多积石冢规模大小不一,在结构上又形态各异。特别是随葬玉器形制、组合也多有不同,这说明这些处于相同时期的积石冢所属的墓主人,远不限就近活动的群体,而是从较远(吉林)甚至更远的地方(黑龙江)向牛河梁聚集的,这个范围甚至涉及整个松辽平原史前玉器分布区。
这就是著名的牛河梁红山玉器外来说,这个观点得到了整个考古界的认可和支持,考古学家郭大顺先生在论文中多次引用这个观点。我们从陪葬的玉器材质、工艺、形制也可以印证严先生的结论是正确的,很多牛河梁出土的红山玉器,与辽西当地红山玉器是有很大区别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1.26辽西红山遗址盗掘案收缴红山玉器,可以视为辽西当地红山玉器,实际上与牛河梁玉器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牛河梁也发现了相当数量的异地迁移墓葬 :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牛河梁遗址第2地点1号冢7号墓中的三堆人骨和玉器出土状态。这是一座三人合葬墓,为异地迁葬,迁葬时死者骨骸多已朽烂,于是清理出墓中的骨骸和随葬品,不知经过多长时间的跋涉来到牛河梁再次下葬。这个石匣墓中葬有三人的骨骸,其中偏西部为1号人骨,男性,年龄30-35岁;东为2号人骨,男性,年龄18-20岁;南为3号人骨,男性,年龄30岁左右。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牛河梁第2地点1号冢8号墓墓室。此葬为异地二次迁葬,墓主为女性,年龄约40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Z2Z1M16号墓室。此墓为异地二次迁葬,女性,年龄50-55岁。由于是二次葬,只剩下头骨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双人首三孔玉梳背。Z2Z1M16出土,标本第1号。所谓玉梳背,即梳子的把柄而已,骨质或者木质的梳子,早就腐烂了,只剩下不腐的梳背。长6.8、最宽3.1、厚0.6、大孔径1.5厘米。一边一个人头,很显然这不就是苏联大鼻子嘛!?还是老年妇女的形象,牙都掉没了,你看她憋憋个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N2Z1N21(牛河梁第2地点1号冢第21号墓)墓室。墓主人为男性,年龄30岁左右。到目前为止,牛河梁古墓群出土玉器者以此墓为最多,达二十余件。对于吉林史前玉器熟悉的藏友,一看便知这些玉器具有明显的吉林的特点。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玉器身上这种非常明显的吉林地域特征,不要说红山玉器专业收藏人士可以看出来,很多文博考古专业的人士也已经发现,并且深入吉林地区展开了研究。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或许,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已经放弃陈旧的思维模式和种种偏见;或许,在未来的很长的时间里,我的一些观点仍将经受各种考验。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建立尊重、平等、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和谐收藏环境,将是我们这些红山文化玉器收藏爱好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愿我们与智慧和风度同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