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公十二年 吴王寿梦 祭娶朝聘之礼
【经】十有二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我东鄙,围台。季孙宿帅师救台,遂入郓。夏,晋侯使士鲂来聘。秋九月,吴子乘卒。冬,楚公子贞帅师侵宋。公如晋。(公元前561年,庚子,周灵王十一年,鲁襄公十二年,齐灵公二十一年,晋悼公十二年,秦景公十六年,楚共王(亦书龚王)三十年,宋平公十五年,卫献公十六年,陈哀公八年,蔡景公(景侯)三十一年,曹成公十七年,郑简公五年,燕武公十三年,吴寿梦二十五年,许灵公三十一年,邾宣公十三年,杞孝公六年,纪平侯三十年,莒犁比公十六年,滕成公十三年,薛献公十八年)
【传】十二年春,莒人伐我东鄙,围台。(在今山东临沂市费县东南。杜预注曰:琅邪费县南有台亭。)季武子救台,遂入郓,(“东郓”,莒邑,位于今山东日照市莒县北部东莞镇袁家庄。)取其钟以为公盘。
夏,晋士鲂来聘,且拜师。
秋,吴子寿梦卒。(吴王寿梦名乘,这是《春秋》首次记载吴君卒,盖吴国自寿梦始与中原诸国相交往、通报。)临于周庙,礼也。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是故鲁为诸姬,临于周庙。为邢、凡、蒋、茅、胙、祭临于周公之庙。
冬,楚子囊、秦庶长无地伐宋,师于扬梁(在今河南商丘市东南,似乎更靠近虞城县境。),以报晋之取郑也。
灵王求后于齐。齐侯问对于晏桓子,桓子对曰:「先王之礼辞有之,天子求后于诸侯,诸侯对曰:『夫妇所生若干人。妾妇之子若干人。』(杜预注曰:不敢誉,亦不敢毁,故曰若如人。)无女而有姊妹及姑姊妹,则曰:『先守某公之遗女若干人。』」齐侯许昏,王使阴里逆之。(杜预注曰:为十五年刘夏逆王后传。)
公如晋,朝,且拜士鲂之辱,礼也。
秦嬴(杜预注曰:秦景公妹,为楚共王夫人。)归于楚。楚司马子庚(名午,楚庄王之子)聘于秦,为夫人宁,礼也。(杜预注曰:诸侯夫人,父母既没,归宁使卿,故曰“礼”。)
译文
十二年春季,莒国人进攻我国东部边境,包围台地。季武子救援台地,就乘机进入郓国,掠取了他们的钟,改铸为鲁襄公的盘。
夏季,晋国的士鲂来鲁国聘问,同时拜谢我国出兵。
秋季,吴王寿梦死了,鲁襄公在周文王庙哭泣吊唁,这是合于礼的。诸侯的丧事,异姓的在城外哭泣吊唁,同姓的在宗庙里,同宗的在祖庙里,同族的在父庙里。因为这样,鲁国为了姬姓诸国,到周文王庙里哭泣吊唁。为了邢、凡、蒋、茅、胙、祭各国,在周公庙里哭泣吊唁。
冬季,楚国子囊、秦国庶长无地进攻宋国,军队驻扎在杨梁,以报复晋国的得到郑国。
周灵王在齐国求娶王后,齐灵公向晏桓子询问如何答复。桓子回答说:“先王的礼仪辞令有这样的话:天子在诸侯那里求取王后,诸侯回答说:'夫人所生的若干人,妾妇所生的若干人。’没有女儿而有姐妹和姑母,就说:'先君某公的遗女若干人。’齐灵公答应了婚事,周灵王派遣阴里作了口头约定。
鲁襄公去到晋国朝见,同时拜谢士鲂的到来,这是合于礼的。
秦赢嫁给楚国,楚国的司马子庚到秦国聘问,为了夫人回娘家,这是合于礼的。
附
春秋》:“春王二月,莒人伐我东鄙,围台。季孙宿帅师救台,遂入郓。”
“台”,在今山东临沂市费县东南。杜预注曰:琅邪费县南有台亭。
“郓”,“东郓”,莒邑,位于今山东日照市莒县北部东莞镇袁家庄。
《公羊传·襄公》:“围台。邑不言围,此其言围何?伐而言围者,取邑之辞也。伐而不言围者,非取邑之辞也。大夫无遂事,此其言遂何?公不得为政尔。”
(城邑是不说包围的,这里说包围是什么意思?攻打一座城邑,并说包围了它,这是夺取这座城邑委婉的说法。攻打一座城邑,但不说包围了它,这是不夺取这座城邑委婉的说法。大夫在未奉君命的情况下,是不能在做完一件事后擅自做另一件事的,这里说季孙宿接着攻入邪城是为什么?因为这时鲁襄公还掌握不了政权。)
《谷梁传·襄公》:“伐国不言围邑,举重也。取邑不书,围,安足书也。遂,继事也。受命而救邰,不受命而入郓。恶季孙宿也。”
(攻伐一国不必记包围了城邑,记重要的。占领城邑都不必记,包围城邑,哪值得记呢?遂,表示紧接着另一件事。接受命令拯救邰邑。没得到命令就擅自进入郓城。对季孙宿表示憎恨。)
《春秋》:“夏,晋侯使士鲂来聘。”
《春秋》:“秋九月,吴子乘卒。”
吴王寿梦(前620年―前561年),姬姓,名寿梦,又名乘,字熟姑,又称攻卢王,吴侯去齐之子, 吴国国君,前585年-前561年在位。在位期间,奠定了吴国的强盛的基础。寿梦是一个很有进取心的君王,寿梦称王时,吴己据有江苏,浙江杭嘉湖平原及安徽江南地区,并拥有步兵及水军三万余人。《世本》称“吴孰姑徙句吴”,宋忠曰“孰姑,寿梦也”。
公元前584年,春,吴伐郯,郯成。季文子(季孙行父)曰:“中国不振旅,蛮夷入伐,而莫之或恤,无吊者也夫!《诗》曰:'不吊昊天,乱靡有定。’其此之谓乎!有上不吊,其谁不受乱?吾亡无日矣!”君子曰:“如惧如是,斯不亡矣。”
巫臣请使于吴,晋侯许之。吴子寿梦说之。乃通吴于晋。以两之一卒适吴,舍偏两之一焉。与其射御,教吴乘车,教之战陈,教之叛楚。置其子狐庸(屈狐庸)焉,使为行人于吴。吴始伐楚,伐巢、伐徐。子重奔命。马陵之会,吴入州来(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北)。子重自郑奔命。子重、子反于是乎一岁七奔命。蛮夷属于楚者,吴尽取之,是以始大,通吴于上国。
公元前583年,晋侯(晋景公)使申公巫臣如吴,假道于莒。与渠丘公立于池上,曰:“城已恶!”莒子(莒渠丘公)曰:“辟陋在夷,其孰以我为虞?”对曰:“夫狡焉思启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国蔑有?唯然,故多大国矣,唯或思或纵也。勇夫重闭,况国乎?”
晋士燮(上军佐)来聘,言伐郯也,以其事吴故。公(鲁成公)赂之,请缓师,文子(士燮,谥文,又称范文子)不可,曰:“君命无贰,失信不立。礼无加货,事无二成。君后诸侯,是寡君不得事君也。燮将复之。”季孙(季孙行父)惧,使宣伯(叔孙侨如)帅师会伐郯。
公元前582年,为归汶阳之田故,鲁成公会晋景公、齐顷公、宋共公、卫定公、郑成公、曹宣公、莒渠丘公、杞桓公诸侯贰于晋。晋人惧,会于蒲,以寻马陵之盟。季文子(季孙行父)谓范文子(士燮)曰:“德则不竞,寻盟何为?”范文子曰:“勤以抚之,宽以待之,坚强以御之,明神以要之,柔服而伐贰,德之次也。”是行也,将始会吴,吴人不至。
公元前576年,冬十有一月,叔孙侨如会晋士燮、齐高无咎、宋华元、卫孙林父、郑公子鯂、邾人会吴于钟离,始通吴也。
公元前574年,舒庸人以楚师之败也,道吴人围巢,伐驾,围厘、虺,遂恃吴而不设备。楚公子櫜师袭舒庸,灭之。
公元前570年,春,楚子重(公子婴齐)伐吴,为简之师,克鸠兹,至于衡山。使邓廖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以侵吴。吴人要而击之,获邓廖。其能免者,组甲八十、被练三百而已。子重归,既饮至,三日,吴人伐楚,取驾。驾,良邑也。邓廖,亦楚之良也。君子谓:“子重于是役也,所获不如所亡。”楚人以是咎子重。子重病之,遂遇心病而卒。
晋为郑服故,且欲修吴好,将合诸侯。使士匄告于齐曰:“寡君使匄,以岁之不易,不虞之不戒,寡君愿与一二兄弟相见,以谋不协,请君临之,使匄乞盟。”齐侯欲勿许,而难为不协,乃盟于耏外。六月,晋侯(晋悼公)使荀会逆吴子(寿梦)于淮上,吴子不至。
公元前568年,吴子(吴寿梦)使寿越如晋,辞不会于鸡泽之故,且请听诸侯之好。晋人将为之合诸侯,使鲁、卫先会吴,且告会期。故孟献子(仲孙蔑)、孙文子(孙林父)会吴于善道。九月丙午(二十三),鲁襄公会晋悼公、宋平公、卫献公、郑僖公、曹成公、莒犁比公、邾宣公、滕成公、薛献公、齐世子光、吴人、鄫人盟于戚,会吴,且命戍陈也。穆叔(叔孙豹)认以属鄫为不利,使鄫大夫听命于会。
公元前563年,鲁襄公会晋悼公、宋平公、卫献公、曹成公、莒犁比公、邾宣公、滕成公、薛伯(?)、杞孝公、小邾穆公、齐世子光会吴子寿梦于柤。
公元前561年,秋九月,吴子乘卒。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王寿梦二年(丁丑,前584),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怨楚将子反而奔晋,自晋使吴,教吴用兵乘车,令其子为吴行人,吴于是始通于中国。吴伐楚。
十六年(公元前570年),楚共王伐吴,至衡山。
二十五年(公元前561年),王寿梦卒。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余祭,次曰余眜,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
“二十五年,王寿梦卒”,《春秋》襄公十二年记“吴子乘卒”,这是《春秋》首次记载吴君卒,盖吴国自寿梦始与中原诸国相交往、通报。《世本》称“吴孰姑徙句吴”,宋忠曰“孰姑,寿梦也”。
“诸樊”,《春秋》作“吴子遏”,《公羊传》作“谒”,“遏”、“谒”古音同,互借。《左传》称“诸樊”。遏是其名,诸樊是其号。
“余祭”,又曰“句余”、“戴吴”。“祭”。
“余眜”,又作“夷末”、“夷昧”,音通互借。
“季札”,又曰“吴季子”、“吴公子札”。封于延陵,故曰“延陵季子”。又封州来,故曰“延州来季子”。
(王寿梦死。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叫诸樊,次子叫余祭(zhài,寨),三子叫余昧,四子叫季札。季札贤能,寿梦生前也曾想让他继位,但季札避让不答应,于是让长子诸樊继位,总理诸种事务,代理执掌国政。)
《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第二》:“寿梦元年(公元前585年),朝周,适楚,观诸侯礼乐。鲁成公会于钟离,深问周公礼乐,成公悉为陈前王之礼乐,因为咏歌三代之风。寿梦曰:“孤在夷蛮,徒以椎髻为俗,岂有斯之服哉!”因叹而去,曰:“于乎哉,礼也!”
二年(公元前584年),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适吴,以为行人。教吴射御,导之伐楚。楚庄王怒,使子反将,败吴师。二国从斯结雠。于是吴始通中国而与诸侯为敌。
寿梦五年(公元前581年),伐楚,败子反。
寿梦十六年 (公元前570年),楚恭王怨吴为巫臣伐之也,乃举兵伐吴,至衡山而还。
寿梦十七年(公元前569年),寿梦以巫臣子狐庸为相,任以国政。
寿梦二十五年(公元前561年),寿梦病将卒。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余祭,次曰余昧,次曰季札。季札贤,寿梦欲立之,季札让,曰:“礼有旧制,奈何废前王之礼,而行父子之私乎?”
寿梦乃命诸樊曰:“我欲传国及札,尔无忘寡人之言。”诸樊曰:“周之太王知西伯之圣,废长立少,王之道兴。今欲授国于札,臣诚耕于野。”王曰:“昔周行之德,加于四海,今汝于区区之国,荆蛮之乡,奚能成天子之业乎?且今子不忘前人之言,必授国以次及于季札。”诸樊曰:“敢不如命?”寿梦卒,诸樊以适长摄行事,当国政。。”
《春秋》:“冬,楚公子贞帅师侵宋。”
《春秋》:“公如晋。”
(鲁襄公(15岁)到晋国朝见,同时拜谢士鲂(彘恭子,下军佐)的到来,这是合于礼的(杜预注曰:士鲂聘在此年夏,嫌君臣不敌,故曰“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