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月光很好。
23:30,小约洗漱完毕,钻进被窝,设定好闹钟,例行在睡前点亮手机屏幕。夜夜重复此时此刻,微光中小约恍惚以为自己打开了时光机。
“嘀,打卡,友友晚安!”
固定留言结束,灯灭。
你以为小约遇上了网聊诈骗?先别急着报警。其实,小约只是在“冲浪能手”侄子的安利下,最近加上了一个新群——豆瓣“孤寡人士中老年送医收尸互助”小组。
父母亲人皆不在?朋友熟人都没有?
同性异性爱无能?
注定孤老终生?不想去敬老院?
快加入中老年送医收尸互助小组!……
小组中已有2万多名自嘲“孤寡人士”的网友在豆瓣上寻找同城组队,每天晨起、睡前微信打卡沟通,如遇情况互相帮忙求助送医。目前为止,该小组的分舵开遍全国各地,同城的网友互相沟通确认健康,如有不适,小组成员上门帮忙送医甚至准备后事。类似的,还有1万多成员的“不婚不育互助社区”等小组,整个豆瓣几乎弥漫着一片又暖又丧的“矫情”和谐气象。不结婚,不生孩子,老后靠网友,怪诞的狂欢背后,是年轻人的群体隐痛。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公布: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8.70%,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近日,更有“中国单身人口超2亿”的话题引发网络热议。民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起我国单身成年人口已达2.4亿,超过7700万人独居,在2021年,这一数字预计会上升到9200万人。隔壁的日本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好些年了,大批宅男宅女时常恐惧、担忧自己将来老了,有可能除了拐杖就无所依伴了,社缘、血缘、地缘的关系也被时间一步步切断,个体只能无声地消匿于尘世。所谓的“低欲望”社会,也是老龄化带来的同步现象。当5月最新的全国人口数据发布,提示我们国家也开始步入老龄化时代时,以前在网上调侃说“养儿防老,还不如防晒抗衰老”的网友突然慌了:现如今,不管防不防晒可都逃不掉面对“养老”的命题,不得不在正当盛年之时,早早为夕阳之途铺砖垫瓦。(小约上次发布的 《微信“遗嘱热”真相:当代年轻人的集体自救 》一文中,可见90后群体的抗风险意识,意外地更加灵敏而迅捷。)网上各类奇葩互助小组的火爆,似戏谑,似严肃,其实背后是主流单身青中年面对未知的未来,已经开始警觉。孤独本身不足以恐惧,单身多久也是自由选择,但面对有可能独自终老的人生谢幕,每个人都有了一丝紧迫感,希望能做点什么来让人生终点尽可能温暖而平静。其实这届年轻人真的挺难,之所以整体呈现一种焦虑状态,是因为这届年轻人不仅有购房购车带来的经济压力,还要承受互相对比的伤害。父母辈年轻时可以一穷二白地奋斗,反正大家都差不多,即使有部分先富群体,他们的生活也不太被外人所知。但是现在,大家连异国他乡的网友每天吃什么都知道,人与人就怕对比。大家焦虑的不是怎么生存,而是如何活得体面,甚至光鲜。此前的两会期间,关于渐进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话题已冲上微博热搜,人口老龄化进程带来的还有养老金可能出现亏空的预判。只依靠社保已经不能令人完全放心了,多渠道为退休生活做铺垫,是未来的大趋势。潮水退后,才会知道谁在裸泳。忽然之间,有些人发现自己完全没有考虑过养老这件事,但养老问题却已经摆在事实面前了。最怕的是,自己毫无准备,而身边人却已经早早播种耕耘了。人社部的数据显示,2017年,养老金的支出比收入多6000多亿。到80后60岁的时候,全中国将有四亿多人靠养老金生活,是现在的两倍。八成老年家庭的月收入少于一万元,超过一半的老人家庭月收入不足5000元。
《素书》中有一句话: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当我们开始对未来感到焦虑恐惧的时候,恰恰是行动起来的最好时候。不被恐惧绑架大海捞针般向陌生人押宝,而是未雨绸缪地做好大类资产配置(房产、股票、基金、保险、黄金),规划好不同人生阶段的风险(生、老、病、死、长寿)转移机制,让自己达到温和守道的状态,将养老生活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对未来才会更有安全感。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平日里与上至对门邻居下至侄女外甥嘘寒问暖增加情谊,生活里真要遇上个磕磕绊绊,邻居搭把手,才真应急。等到确实年龄大了,组团请护工、保姆、管家,抱团养老……要是有余力,再投资一些商业养老保险等作为资产结构补充。一本本小账盘算下来,其实日积月累的养老支出好像也没有那么令人恐慌!
来源:日本NHK纪录片《7位一起生活的单身女人》|@人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