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印梦想有望成真,保险牌照三诱惑促巨鳄竞相追逐
对于2017年的工作目标,许家印提出恒大集团要实现金融全牌照。已经取得的保险牌照未来3年将助力恒大实现“年销售收入超1万亿,总资产超3万亿,年利润超600亿”的目标。近来,拥有一张保险牌照成为众上市公司和PE巨头竞逐厮杀的猎物,其背后的巨大诱惑是资本贪婪的市场抢占和金融布局。
融中传媒:thecapital《融资中国》杂志官方微信,整合十年报道资源,用心传递中国股权投资行业的人与事。
来源:融资中国 作者:张秀华
日前,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在恒大集团2017年度工作会议上,定调了恒大未来3年的发展,对于2017年的目标,许家印提金融集团要实现参股、控股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公募基金、互联网金融等金融全牌照。
金融牌照,即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是批准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正式文件。目前金融许可证由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等部门分别颁发。金融牌照种类在我国需要审批的金融牌照包括银行、保险、信托、券商、金融租赁、期货、基金、基金子公司、基金销售、第三方支付牌照、小额贷款、典当等共18种。
这里面最为重要且有价值的就是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期货和租赁。在中国拥有了金融全牌照则意味着拥有了完整的“金融帝国”,坐拥了金山的开发权。而其中,能获取长期廉价资金的最好牌照——保险牌照,则是近年来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不久前,信中利发布公告称,信中利参与筹建国富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已获批, 这预示着又一PE巨头圆了“保险牌照”梦。
公告指出,信中利参与筹建保险公司,为了优化公司投资经营结构,提升综合竞争力。发起设立国富人寿,是信中利推进发展大金融相关业务的重要里程碑,而国富人寿和公司现有业务(自有资金投资和投资管理)协同发展则被寄以希望。
其实,近年来各大举牌上市公司和PE机构早已蠢蠢欲动:从2015年末恒大地产通过收购中新大东方人寿股权并将之更名为“恒大人寿”,到2016年2月份万达集团通过增持百年人寿跃升为第一大股东“曲线”摘得保险资管牌照,再到“碧桂园”近段时间的蠢蠢欲动,PE巨头里不只信中利,包括鼎晖、赛富、红杉、弘毅、复星、九鼎等都通过不同形式表达对保险公司的好感。曾经,九鼎曾一口气通过发起设立或收购方式,参股或控股三家保险公司。一时间各路大佬积极布局保险业,保险牌照成了社会资本“新宠”。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迅速,保险行业竞争愈发激烈。这也引得举牌上市公司和社会资本将保险牌照视为资本运作的低门槛通道,纷纷“占领高地“。在过去一年中,保监会一口气批筹了至少17家保险公司,目前仍有约200家公司排队等候。
根据保监会行政许可公布的通知进行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10月以来,保监会审批筹建的财险、寿险、健康险、养老、资产管理、经纪、保险销售等保险类公司已经达到222家,其中财险24家,寿险17家,资产管理16家,健康险2家,养老公司2家,再保险2家,控股公司1家,上述累计保险牌照合计65家,而各类险企在各地分公司准入更是不计其数,各类资本竞相希望能够进入保险业。探究原因究竟为何?
保险牌照=现金流
虽然保险行业利润正处于下滑趋势,但是整体保费收入却未见减少。保监局数据显示,上半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2.5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37%。保险通道依然能够带来强大的现金流。
保险才是资金流“永动机”
华泰证券预计,保险资金投资总额在2020年将达到23万亿元。而利润丰厚的保险费可以有效创造无息贷款,重新用于投资。
这也就能解释为何国内资本市场都在积极寻求获取保险牌照。而这样的操作模式在国外早已有迹可循,最知名的莫过于股神巴菲特。
巴菲特利用伯克希尔公司的资本参股保险公司,后者成为巴菲特的“永久杠杆”,不仅为巴菲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巨额低成本保险资金,还让他能够大规模收购企业或投资股票。而在取得很高的投资回报后,巴菲特保险业务的资本实力大大增强,从而有更多的资金收购更多的企业或股票,更多的回报再带来更多的保险,如此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而国内资本系当前走的正是这条路。
险资是PE最理想的LP类型
另外,就PE机构来讲,他们看重的是,保险公司大额、长期、稳定的资金源,这与PE投资属性更为契合。数据显示,保险公司2014年投资PE总额超过650亿人民币;而到了2015年底,保险资金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的规模已经达到1980多亿,险资早已成为国内重要的机构LP,也是PE机构最理想的LP类型。
未来:国家监管和审批趋严
较好的盈利能力以及宽泛的投资范围,使得保险牌照正成为各路资本的新宠,多数公司寄希望于:在保险业的快速上升期,通过参股保险公司涉足金融领域分一杯羹。2017年以来,保监会在保险牌照的审批上明显加快了速度。目前今年已经有6家获批筹建的保险公司,他们分别为北京人寿、中国人民养老保险公司、海保人寿、国富人寿、国宝人寿和融盛财险,4家筹建申请被否的保险公司分别为正佳人寿、福泰财险、福康人寿、中阿人寿。
从获得牌照的公司特点来看,企业自身条件过硬、商业模式清晰、股权结构合理是“硬杠杠”,部分公司来自法人保险机构空白地区,这和保监会在牌照审批上坚持的原则十分契合。
不过,目前已有4家保险公司筹建申请被拒,而去年全年被拒数量亦为4家。另外,由于保险牌照以及金融全牌照的炙手可热,催生了扭曲的牌照买卖和中介的地下市场,严重扰乱了牌照正常审批市场。
“正本清源”的监管动向从近日的保险公司批复情况中也可见一斑:保监会批复同意北京顺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共同发起筹建北京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不予许可福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筹建。不予许可的原因之一是主要股东不符合具有持续出资能力。从保监会给予“不予许可”的众多批复中也可以看出,申请被否的原因还有,这些公司一是设立意图不清晰、发展模式定位不明确,或是出资方持续出资的能力不强、部分股东财务指标不符合条件、拟任的高管不符合资格等等。
随着资本的集聚,风险也逐渐积聚。保险市场存在发展模式粗放等问题,已被监管部门“看在眼里”。比如,有公司进入保险业后,在经营中漠视行业规矩,规避保险监管,将保险作为低成本的融资工具,以高风险方式做大业务规模,“摇钱”摇得盆满钵满,却偏离了保险保障的主业,成为备受争议的“野蛮人”。
事实上,拿到保险牌照只是敲开了保险业的大门,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才是最大的考验。保险公司盈利周期较长,其中寿险公司盈利一般需要7至10年,且需要股东持续不断投入,个别保险公司经营不稳定甚至陷入困境,使得出资股东也备受煎熬。
千金易得,牌照难求。拿到牌照的保险公司要精耕细作,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把保险业务当成“提款机”;准备申请牌照的公司则要对保险市场和行业发展规律保持清醒认识,在明确经营定位、构建差异化经营模式等方面下功夫,不打无准备之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