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巨变 | 戴晋鹏

山村巨变

戴晋鹏

《列子·说符》“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世上的万事万物时刻都在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
有家乡情结的人会关注家乡的变化。其实家乡一直在变。在家乡生活的短暂时空中,家乡的点点滴滴给我们烙上了深深的无法抹去的印迹,以致我们对家乡有了固定的特有的记忆,容不得有半点改变。但现实中,家乡一直在变,特别是近年来,变化幅度之大,让每个人都有点赶不上这节奏。
家乡那个名不经传的小山村变化最大的是它的容貌。记忆中的山村是土里土气的、自然纯洁的少女,没有修饰、没有装扮,朴素大方,不矫揉造作,开朗、健康……入村的路是大土路,主要街道由石板铺就。下雨土路泥泞难行,下雪石板路高一脚低一脚,打滑摔跤,晴天土路尘土飞扬,一年四季总没有个干净、好走的时候。现在村村通、户户通,下雨泥不了鞋,日常沾不上土,每一条街道都平平整整、干干净净,与城市接了轨。山村的人们享受到了羡慕已久的硬化路、柏油路和以前只有城市能见到的风景树、绿化带、健身器材、太阳能路灯等。进入山村,随处乱跑的鸡、到处乱堆的柴草垛、大大小小的猪圈、行走在街上的牛羊和骡子,也早已经看不到了,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窑洞,白色颜料涂刷写着各式标语的墙面,固定的垃圾池,整洁的村委会等等,整个山村像是小伙子洗过澡,理过发,换上新衣服一样,朝气蓬勃,用凤凰涅槃来形容很是恰当。看着旧貌换新颜的山村,心潮澎湃,思绪早已回到了儿时的山村。
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都养着很多鸡。我们家院子里住着的三户人家也一样。每天早上,母亲和二大大、三大大,三个人每人拿葫芦瓢,盛着玉米,各自咕咕一叫,各家的鸡就会都跑到脚下。回想起来很是神奇,每只鸡就像训练有素的士兵,一叫就到,而且跑不错地方。当然院子、街道的鸡粪也就到处都是,不得不每天清扫。最让人讨厌的是,夏天中午歇晌时,鸡下蛋后不停地咕咕叫,让人气愤而无奈。最让人生气的是个别撂蛋鸡,经常不知把鸡蛋下在哪里,让大人们总找不着,心生怨恨。最让人高兴的是撂蛋鸡不知什么时候就从外边领回一群小鸡来,让全家人把原先的抱怨全部化作喜悦。
过去家里不仅养鸡而且还喂猪。我家院子外有七八个猪圈,一到夏天,猪圈里猪粪、苍蝇、蚊子、臭味,形成特有的“风景”。雨过后,猪圈变成洼地,气味更难闻。晚上蛤蟆的叫声此起彼伏,搅得睡不着觉。记得晚上,睡不着觉的小二哥总是一个人穿着裤头聚精会神地蹲在猪圈边,眯着眼睛,拿土坷垃,哪里有蛤蟆叫声就打向哪里,有时还打在猪身上,打的猪不得不满圈嚎叫,也惊得大人们以为狼又进村了。时间长了,猪圈的猪粪和垃圾也就满了,父辈们穿着雨鞋,手拿铁叉子,不畏臭味,将猪圈的猪粪清理出来,付出的辛劳,都默默地融在了长势较好的庄稼里和能卖个好价的肥猪身上。
现在,村里的猪圈早已消失殆尽,而喂牛、喂骡子的也几乎没有了。过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能喂养大牲口的一般都是劳动力多、地多的人家,我家人少,没有喂养过牛、骡子之类的大牲口。但大爷家喂了一条队里分下来的骡子。只记得那条骡子很听话,力气也大,靠堂哥喂养。每天要切草,晚上起来要添料,圈满了要除圈,夏天要割草,天天忙得不亦乐乎。冬天为了储备足够的草料,村里到处都堆满了骡子吃的谷秸和牛吃的玉米秸,整个村庄仿佛一下子饱满许多。大爷的骡子一直喂了好多年,直至老死,其作用被堂哥买的三轮车所代替。
村里喂养的最后一头牛,大概是三全大爷喂的牛了。三全大爷和父亲是本家兄弟,记忆中此人一直一幅弱不禁风的样子,说话从来都是底气不足,从没见过他高声说过话,用村里的话来说是一个没出息的人。但这个没出息的大爷,据说鼓打的很好,以前在村红火班里也是“唱主角”的,不知什么原因在我记忆中他并没有加入到娱乐班中,只见过一次他听娱乐班吹打时,无意中拿起一面小锣,跟着娱乐版的节奏敲锣,配合完美,让当时的我感到很惊讶。他喂牛出名估计是村里最后一个喂牛户的原因。牛的慢与他性格有着十分的相似,在大家都忙着买三轮车,紧跟时代步伐大步向前跑时,他牵着牛好像与整个世界格格不入,显得特另类,给村里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和闲聊的话题。现在村里的牛和骡子早没有了,拴牛和骡子的石头也不知被谁打坏了,曾经拴牛和骡子的固定场所也不复存在了,家家户户的粪池也被集中统一的垃圾池代替了。就这样不知不觉中,山村曾经的一段历史就无声无息地消亡了,山村的环境也就在这不知不觉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山村的改变不单体现在面貌的改变,还体现在饮食方式的改变。饮食文化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又随着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而丰富着自己的内涵。民以食为天,过去山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着独特的饮食习惯。山村以种植玉米、土豆、谷子为主,日常的饮食当然也就离不了这些东西,一日三餐,粗粮细作,杂粮混做,花样繁多。以玉米为主的食品就有玉米面饸饹、抿圪斗、捻疙瘩、擀疙瘩、糊糊、窟垒、窝窝、饼子等多种花样;以谷子为主的食品有小米红稠饭、菜稠饭、肉稠饭,小米稀子、炒米稀子,大黑豆菜饭、饼折等;还有凉粉、烀山药、灌肠、馓子等等。如今生活的改变,白面大米、各类蔬菜、肉食等曾经的奢侈品已成为日常的主食,而过去的那些主食却成了人们日常饮食中的奢侈饮食,甚至成为一些人的回忆,对年轻人来说,它们更像是天方夜谭。
山与城的距离越来越近,有时在饮食上还真难分出哪里是山哪里是城,而山村人观念的改变则让山村更加不像过去的山村。
人们观念的改变首先体现在生产方式的改变。过去种地是人们一年中最重要的工作,把种地当做是发家致富的唯一出路,长年累月,将汗水抛洒在有限的田地间。从春天的刨砍、到沤粪、播种、锄草、收获等等,每个工序来不得半点马虎,就像是抚养一个婴儿,在一片片土地上虔诚地付出,累弯了腰、晒黑了皮肤、磨出了老茧、蹉跎了岁月……记忆中,村里每年秋冬天会把玉米结拉回村里,用铡草刀把秸秆铡碎,一层一层盖上土,浇上水和大粪,把秸秆发酵后以便来年作土地肥料。冬天天冷、风大,大人们顶着严寒,不畏黄土弥漫,拉秸秆、扛秸秆、铡秸秆,过几天还要对正在沤制中肥料翻翻。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挑水和挑大粪,然后把水格粪往已铡好的秸秆肥料上浇。一到星期天,有大半时间去做这个活,磨得肩膀红肿生疼。可以说过去所有秸秆除用作牛骡的食物外,要全部用来沤肥。现在的人们由于生活节奏的快速,没有时间去做这些,也因为化肥使用的方便,人们不再受过去那种罪了。每年的秸秆成了农民的负担,一火烧之成了常态。除此之外,播种多以机械化,并用上了除草剂,省时省力,人们把腾出来的时间用作打工挣钱或休闲生活,完全改变过去整日不离土地的习惯。
人们观念的改变还在于对一些传统风俗习惯的改变。过去婚丧嫁娶个个都有讲究,各种节日庙会都有说道。比如婚姻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礼记·昏仪》中说“夫礼始于冠,本于婚,重大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将婚作为本。过去山村的婚姻要经过说媒、相亲、合八字、订婚、择吉日、迎娶、下轿、拜天地、认大小、闹洞房、捞儿女、回门、住九日等环节,而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讲究,而现在多以自由恋爱为主,好多环节都省略了一些繁琐的内容,让整个婚姻变得快捷、简洁,少了仪式感,增添了时代感。此外,丧葬、过节等习俗也在逐渐变得更加简单。人们不再以农耕为主。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不得不一切从简,甚至对一些过节习俗慢慢淡忘。
变,一切在变。所有的变最终体现在了人们观念的改变。人们不再生养越多越好、不再死守黄土地;人们开始走出去,走向城市,走向工厂,近距离与城市接触,感受社会的变迁、紧跟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在变中求发展、求幸福。山村也因人的观念的改变而改变,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宜居、更加富饶……
者 简介
戴晋鹏,网名越霄野老,70后, 毕业于晋中师专中文系。先后从事教育、组织、纪检等工作。热爱生活,喜欢读书、摄影,喜欢用笨拙之笔记录生活的点滴,记录家乡的点滴。
戴晋鹏文集链接

【戴晋鹏 文集】

(0)

相关推荐

  • 胡永宏 || 狼爱上羊 ||“一人一城一故事”优秀征文选登(181)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quo ...

  • 家乡的记忆

    在阅读文章之前,请欣赏音乐.带给你不一样的心情. 人生有二者殊难遇,一曰伯乐 ,一曰知己.红尘万丈,于千万人中亦难得一二.昨天的文章在家乡引起了很大的共鸣,好多人关注公众号并点赞,这是我意想不到的,在 ...

  • 我拿什么跟你告别(1)

    点击蓝字"时光如棉"关注我吧 我拿什么跟你告别 1 老娘住进养老院以后,我一直想跟家里的院子告别. 这是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院子.像村子里几百个院子一样普通.不同的是,这是 ...

  • ​刘媛玲 | 家乡巨变...

    ​刘媛玲 | 家乡巨变...

  • 了不起的中国丨“洋助理”亲历山村巨变

    了不起的中国丨“洋助理”亲历山村巨变

  • 稷山 王月芳//人杰地灵刘家坪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2021新年来临之际,我们初步总结整理了七十余位写作爱好者的作品链接,以丰盈后稷文学宝库!点击下面加粗字链接,品读<后稷文苑>宝葫芦: 后稷宝葫芦  文苑新年礼 发刊 ...

  • 平台作者:魏德崙[诗歌]​山村巨变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山村巨变 文//魏德崙 我的家乡 山凉雾爽 既依溪山 亦傍清江 成 ...

  • 父亲的自行车 | 戴晋鹏

    父亲的自行车 在过去的六七十年代,物质贫乏,社会产品也不丰富,各家各户经济条件有限.如果有人家能拥有一辆自行车那是很值得骄傲的事.当然自行车在当时是排在奢侈品行列中的,能买得起的人少之又少.因而人们看 ...

  • 第一书记风采|王坟镇后黄马村陶军军:精准扶贫引领山村巨变——潍坊市教育局帮扶王坟镇后黄马村纪实

    精准扶贫引领山村巨变 --潍坊市教育局帮扶 王坟镇后黄马村纪实 在迤逦的夜色中,王坟镇后黄马村村口的霓虹流烨着溢彩的晖光,沥青硬化.绿植美化.路灯亮化的进村路通向人们向往的品质生活,人声鼎沸的村民广场 ...

  • 打 砣 | 戴晋鹏

    打  砣 戴晋鹏 不知不觉已到了中年,看着公园里活泼乱跳的孩子,心仿佛回到了童年,但回想自己的童年生活,与现在的孩子相比,总感觉土里土气的.记得我们小时候玩的也就是跳圈.打包.捉迷藏.打砣等一些经济实 ...

  • 这个有独特“斜塔”的闽西山村,新老照片见证巨变

    2018年 中国改革开放40年 弹指一挥间,40年沧桑巨变 中国的变化让国人瞩目 让世界赞叹 农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发源地,四十年来,上杭县中都镇田背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闽西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巨变的 ...

  • 名老中医吴文鹏的百会穴新针法1.针刺法交...

    名老中医吴文鹏的百会穴新针法 1.针刺法 交叉式刺法:用两根针向前.后.左.右,于"百会穴"进针1-1.5寸,使局部产生强烈胀感. 放射式刺法:用3根针向前刺入"百会穴& ...

  • 古卫平‖山村春耕忙(视频)

    山村春耕忙 客家谚语有云:"小孩爱过年,大人爱莳田".过年时可以穿新衣.戴新帽,可以打锣鼓.放花炮,可以吃上各式各样的客家美食,还可以收到长辈们给的大红包,孩子们岂有不爱之理.大人 ...

  • 梁德新‖山村学校二三事

    山村学校二三事 文/梁德新 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福建省永安县曹远公社岩头村岩头村小学只有一.二年级十多个学生.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要到约2公里的下早小学读书.那时学校只有一位老师.老师姓钟是二十余岁的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