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班训”中成长

今年,我带的是八年级三班。从他们上初中第一天开始,作为班主任的我,就把“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这十六个字作为班训。

一年多来,我曾把这十六个字的班训用美术字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以示警醒。早操期间,让学生喊口号,以此熟记于心。我相信,这十六字的班训,肯定对大部分学生起了作用,但也不排除,有部分学生依然对此班训不理解,更别说付诸于实践了。

学生上了初二,明显比初一成熟了些,当然,有些学生似乎迷茫了,缺少了动力。上周五晨训时,我让学生大声诵读了好几遍班训,并布置了任务,要求他们写一篇关于对班训解读的日记。今天早上,我迫不及待翻阅学生的日记,欣喜地看到大多学生对班训有正确、明晰的认识,这就说明班级绝大数学生思想价值取向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于是,我就有这样的想法,在下午班会课上,就以解读班训为主题,展开一次教育。

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从老师的角度,解读一下这十六字的班训。为了让学生听得明白,有实效性的帮助,我尽量说的通俗一点。

所谓“人格自尊”,就是让学生知荣辱、明是非,这是思想上的教育。初中学生,尤其初二的学生,正处在人格培养关键期。如果这个时期,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混沌,意识模糊,那么势必会影响学生所有一切的培养。所以,我把“人格自尊”放在班训教育的首要位置。为此,作为班主任,必须在平时教育当中,把学生的人格培养放在首位,其实,这也就是我经常所说的,学好习前,先把人做好。

一个班级是否充满了正能量,是否积极健康,就看班级的每一个成员,是否做到了“人格自尊”,是否做到树立了积极向下的价值观。 所谓“行为自律”,其实就是对学生提出的纪律要求,当然,班训里的“行为自律”,不仅仅要求学生在学校遵守纪律,而且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自我约束。由原来老师、家长的强制监督要求,以至于到最后学生的一种自我习惯。作为好动的青少年学生,要做到自律,难度是很大的,但在班训的要求里,就希望学生真正的学会自律,让自律规范学生的行为,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让“行为自律”成为一种习惯,首先需要在日常教育中,老师、家长监督强制地去要求学生,从而在最后自然而然地形成强大的、不可改变的良好习惯。

所谓“学习自主”,不仅仅是对学生方法的一种要求,更是对学生态度的一种要求。现在的学生,在学习当中缺乏自主精神,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为学习而学习。抄作业、应付作业,已成为好多学生学习的常态,这是很可怕的。所以,把“学习自主”作为班训,就希望学生真正学会学习,真正地为学习而学习。班级要想成为学风浓的好班集体,就需要班级每个成员克服懒惰,积极主动起来,从学习中获得快乐,从学习中寻到自信。

所谓“生活自理”,就是希望学生在成长的路上,学会人生路上需要各种技能。现在的学生很金贵,父母疼爱惯养,自己懒惰散漫,在家靠父母,在学校靠老师,这样一来,我们的学生除过能念点书,其它几乎低能。所以,在班级教育中,必须让学生不仅学好习,而且要做好事。自己能做的,学生一定要做,自己有可能做好的,家长、老师指导着做,自己不会做的,家长、老师帮着尝试着去做。只有让学生不断地去实践,才能培养出自理的生活能力。所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家长、老师对学生,该放手就得放手,学生该自己做的,绝不逃避!

总之,这十六字的班训,不仅仅让学生喊在口上、记在心中,更要在平时班级教育中,落实在行动当中,不断实践,不断进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