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庵里写春秋(115)

                 115
10月5日,学校确定开运动会。但这天早上,突然下起了大雨来,而且持续不停,不得已,运动会只好临时取消。
大雨一直下到晚上,约九点多钟的时候,公社广播站突然向全公社播报着一条让人震惊的消息:“王凡村起火了!请附近村民到王凡去救火。”播报这条消息的是一个男子,语音粗犷又急切,而且一遍又一遍地叫喊着……
那时候,学校老师的房间里都装有广播,广播急切的播报声,触动了全公社每一个人的神经。我急忙跑出房门外张望,又跑到校门口,只见王凡村上空一片通红,从许宅、占江、紫微山方向已经有人流涌动,有的人在快跑,有的人在叫喊“救火啊”,有的人在边哭边跑,向着王凡村奔去……
这时,学校大门口已经聚集了很多撑着雨伞的老师,也有一些住校的学生。我叫上郭兴跃老师和冯龙星老师,撑着伞也朝王凡村跑去。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见救火的人挤满了公路,有的人手里还拿了救火工具,或脸盆或水桶,我为乡亲们救人所急的热情所感动。在乡下,这种纯朴的急人所急,救人所难的行动与所谓的现代文明城市人,那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的。
我们跑到着火处的时候,火光已经冲天,着火的噼啪声,呼喊声、哭喊声、泼水声,房屋倒塌声混为一处。周围都是人了,熙熙攘攘。一支水龙喷射着水柱往火猛烈处扑去;有的人已站在了墙头,墙上架了几架梯子,梯子上站了人,下面的人用水桶往上递水,现场形势一片紧张,地上都是咕咕流动着的水。
天上虽然下着雨,但这雨对于强大的火势,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为了隔断火势的蔓延,很多人守在着火两边的房子上,在那里与火抢时间和搏斗着。人们排成了一排排队伍,手里传着水桶和水盆往屋顶送水。人们已经顾不得脸上的雨水,也顾不得全身湿透,脸已变得乌黑,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不久,东阳县城出来的消防车到了,大家纷纷让出道来,消防车的水势大,消防员动作娴熟,目标准确,没多久,就把火势压了下去。
这时,有人问,这是谁家?有个王凡人说:“是金君宝家。”
又有人问:“怎么起火的?”
那个王凡人说:“谁知道!”
我心里一震,金君宝是我前级学生金园芳的父亲。她家怎么这样不小心呀,居然发生了火灾,这损失可大了!
10月1日前,洪塘公社文化站的刘飞燕找到我,要我协助他办一份《洪塘通讯》刊物,并告诉我由我任主编。他跟我说:《洪塘通讯》是一份向县政府反映公社主要工作内容的刊物,也可以在后面附少量文学作品。
我想起上学期只办了一个学期便呜呼哀哉的《孺子牛》和其中所受到的委屈,就不想搞这玩艺,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刘飞燕说:“这是以公社的名义办的,反映全公社的工作,还要上报县政府的。”
我说:“那我更不能做了,万一校长和老师说我不务正业怎么办?”
他说:“这个你放心,我们会与许校长沟通的,只要许校长同意,你就放心吧。”
我说:“那是,那是。”我知道,校长也是在公社管辖下工作的,他不敢违抗公社的意图,只要做通了校长工作,我也不用承担风险的。
他说:“稿件由我提供,你在文字上把关,我们联手合作,一定能把《洪塘通讯》办好。”
我说:“油印和纸张怎么办?还有刻蜡纸的人,这些都是具体的工作,而且还涉及到经费。”
他说:“经费没有问题,文化站可以承担,但油印和刻写最好由老师承担。”
我说;“这事得你找校长谈,包括经费的事。只要校长同意,那就好办了。”
许先申老师对创办《洪塘通讯》极为关心,他是学校的总务主任,本公社上国村人,个子不高,人却很机灵,交际范围很广,跟官场上的人物关系密切,大凡洪塘范围内的事情,没有他不知道的,外面的许多新闻都是由他传来的,不但有教育界的,还有一些官场上的秘闻,所以他被我们称为“消息灵通人士”。
有一天,我正在备课,他走到我的房间里来,笑眯眯地跟我说:“总编大人,这次可要好好表现呀,为洪塘争点面子过来。”
我知道他已经知道了我办《洪塘通讯》的事情了。他开门见山地跟我说:“你大胆干就行了,还提什么经费、纸张和油印的事,只要公社需要,我们都要支持!”
我说:“学校研究同意了?”
他说:“公社书记许光培跟我说了,我跟他说,这事应该无条件地支持,这么一点小事还研究什么?”
我说:“你可以有资格说这话,我可不敢。”
他说:“你只要把稿子编好就可以了,其他的事,都由学校安排。”
他走后,许校长也来了,他跟我讲了和许先申老师意思相同的话。有了他们两人的支持,我做起工作来就顺风顺水了。
10月1日之后,刘飞燕拿来了一些稿子,稿子以刘飞燕写为主,也有别的村里一些人的名字,我大都不认识。只有许永闯认识。他是南门村人,是我校民办老师许汝燕的儿子。我想,一本刊物的作者都是同一名字不好,就给刘飞燕拟了几个笔名,这样看起来也好些。
我审好稿子之后,就交给了郭天松老师,他已被确定为《洪塘通讯》的刻写人。他的仿宋字刻得有特色,上学期的《孺子牛》也是由他刻的。
然后我把刻好的蜡纸交到学校油印室里印刷。那时候,油印是由张毅负责的。因为校长有过交代,他也不敢违抗。
10月6日,散发着油墨芳香的第一期《洪塘通讯》终于印出来了,总计印了100份,每份八开20页。
欢迎关注“流水船歌
欢迎点赞和留言,欢迎转发和赞赏
(0)

相关推荐

  • 秀秀//精神脱贫的践行者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秀秀文苑作品集(2020.4.30) 稷山秀秀//五月赞歌 (外二首) 稷山秀秀//题图:马趵泉石马 秀秀//莺歌燕舞四月天 秀秀//麦收在即 秀秀//一池碧水煮年华 秀秀//思故 ...

  • 我班文集《花开有声》之后记

    [往期选读] 徐国华老师    李日兵老师 孔德高老师    周源老师 掼蛋人生    我班文集<花开有声>之序言 春节快乐,恭喜发财! "我们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江 ...

  • 三台打印机

    我非常佩服有很多阅历的人,尤其是有过很多不同工作阅历的人,因为阅历就是财富. 这是我工作的第17年,工作单位由濮阳市市区高中更名为濮阳市华龙区高中,因为市区被改成了华龙区.所以,17年来,我工作的单位 ...

  • 【山东】剑锐丨小说/路在脚下(上)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剑锐:本名逄建锐,山东青岛人.2011年开始写作,在<参花>.<胶东文学>.<古城文学>.<中国草根>等文学杂志发表作品二十万字. ...

  • 姜广富:公社院里的两个通讯员|散文

    段英贤:海南最后遗存的水上人家--陵水新村港疍家船民 文/姜广富 [作者简介]姜广富,喜爱文学写作,习惯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活跃在文学创作圈内的老兵.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堽城公社院里有 ...

  • 【文学之路】方格纸上书写人生/徐 朝

    弹指一挥间,自1977年参加工作,到2020年八月退休,43年来笔耕不辍,在各级报刊.电台.电视台刊发.播出稿件1600多篇,70多万字,有的作品在国家.省.市级报刊获奖.用过多少方格纸已无法计算. ...

  • 【河南·宝丰】朱硕民丨那些年,那些事儿

    那些年,那些事儿   作者/朱硕民     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上世纪8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我高中毕业回到宝丰县小店乡石洼村,适逢农村正在推行土地承包,家里分到了8亩责任田.当时,大姐二姐已经出嫁,弟弟 ...

  • 【我爱我家】爸爸妈妈我爱你(二)/熊立功

    一晃高中毕业了,当时村里小学的校长知道我学习成绩好,让我到学校代课,不到半年代课老师需要定职民办教师,校长征求爸爸妈妈的意见,意想不到的是妈妈竟然请校长让哥哥去当民办教师,给我说你小两岁还有机会,不行 ...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5)

                   125 11月21日,星期四.下午放学以后全体教师到王凡中心学校召开全公社教师会议,中心议题是民办教师转公办的事情.这次民转公全县只有41个名额,城关区分到名额只有5名. ...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4)

                    124 1985年下半年,洪塘中学迎来了一位新校长--蒋著海.这是我进入洪塘中学以来的第三位校长了.第一位是许朝叙,第二位是许锡信. 洪塘中学是一个不好弄的学校,外面传 ...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6)

    126 小雪过后,寒风一阵紧似一阵,气温明显下降,空气像被冰块凝固了似的,总是透出丝丝冷气来,即便穿上了毛线衣,还是觉得冷,难道应该穿上棉衣了? 凌晨,天还在朦胧之中,月亮挂在空中,旷野像被披上了一层 ...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7)

                    127 天气骤然转冷.天上乌云密布,阴风怒号,枯叶飘零,野外早已一派肃杀景象,眼看一场风雪就要来临了. 我的心情也跟这天气一样,很是波动不安,甚至有些无聊躁动,叹息声接 ...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3)

                  123 5月3日,星期五下午劳动课,学校统一安排,初二年级学生去操场边茶叶山上摘茶叶. 在摘茶叶以前,我先对班级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我对他们说:"劳动也是学习,学习 ...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2)

                       122 腊月初十是周三,下午放学的时候,许先申老师来到我房间,跟我说:"晚上我家切粟米糖,到我家吃晚饭吧." 给许老师家切粟米糖的人是我校的老 ...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1)

                    121 1985年的元旦我是在王凡小学度过的.许先申老师的夫人蒋裕光是王凡小学的老师,许老师平时就住在王凡小学里. 这一天,我在王凡小学写成了一篇题为<王苏芳的致 ...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0)

    120 1984年的第一场雪是12月18日下的. 我正在房间里备课,骤然室外有人喊道:"下雪啦!"我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表,时间为9点15分. 我忙离开案头,走向室外.这时,只见小雪 ...

  • 水月庵里写春秋(119)

                        119 中国教育自古以来就是先生教,学生学的模式,也有人称之为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自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社会进行了大变革,教育的变革也成为必然. 就全国来说,语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