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日本光学工业的巨人(四)
书接上文,Nikon在旁轴落寞之际毅然转身投入单反相机的开发,推出了具颜值和性能与一身的经典大F。大F面市之后,Nikon又迅速听取市场反馈,对大F做了诸多细节上的改进,快速发布了F2。
F2可以说是Nikon机械单反的巅峰,但是纯机械相机有着它天然的不足之处:机身内置了大量的机械传动和控制机构,这些部件既容易磨损,又会受灰尘和油污的影响;同时这些机械部件的尺寸设计又很死板,大大限制了相机的设计。
Nikon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F2之后就开始逐步试水电子化相机,通过Nikormat EL、EL-2和Nikon FE等机器积累的经验技术,终于在1980年推出了密谋已久的Nikon F3。
Nikon F3是尼康首台加入电子化部件的顶级旗舰机。快门为电子石英振荡器控制,速度8s~1/2000s,保留了一档1/60s的机械快门,以防电池没电时相机无法工作;增加了光圈优先模式、曝光补偿和TTL闪光控制。
可能有人会质疑,机械相机虽然会磨损,但是通过定期保养,依然可以维持很好的状态工作许多年,可电子化相机的电子部件老化却是无法挽救的。但事实告诉我们,Nikon F3生产了20多年才停产,担心其耐用性和维修成本根本就是杞人忧天。
当然在保守派之外,还有一部分激进派觉得Nikon F3还不够电子不够自动化。但F3毕竟是Nikon第一台电子化旗舰机,首要还是稳定。
相机业和汽车业的跨界合作不是Leica M10 Zagato第一个这么玩的。
早在30年前,Nikon就聘请了意大利著名的工业设计师乔治·亚罗为Nikon F3做设计。F3在乔治·亚罗灵巧的双手下一抛日本臃肿怪异的风格从而变得大气国际范儿。
乔治·亚罗代表作品:阿尔法罗密欧Canguro、法拉利250GT、玛莎拉蒂5000GT、阿斯顿马丁DB4、菲亚特850 Spider、宝马3200CS、第一代大众Golf、兰博基尼Gallardo。
F3机身材质为铜铝合金一次铸浇而成,厚度在1.4~2mm之间,极其坚固。顶盖和后背均为黄铜制造。
Nikon F3除了使用电子换门和增加了A档,还有一大明显的不同就是反光镜箱前装了一块液晶显示屏,用来显示曝光数据。这块液晶屏耗电少,不存在数据延迟,而且无论更换什么样的取景器,曝光数据都可以通过反光镜投射到目镜中。
而且F3的测光元件是内置在反光镜箱中,真正的实现了TTL测光,所以无论更换什么取景器也都不会影响测光,更不需要另外计算曝光补偿。
F3还在许多细节方面有所改进,比如卷片机构更轻巧顺滑、胶片仓中的卷片轴和卷片杆使得上面更快速和胶片更平整、还有为配合MD-4卷片马达而设计的电子触电。
F3的优点深得人们喜爱,但缺点也同样让一些人无法接受。
显示曝光数据的液晶屏没有背光,弱光的时候观察困难,所以还要给它配一个照明灯(按相机棱镜外面的红色小按钮可以打开)。但毕竟多了一项手动操作的步骤,变得更繁琐不是一件好事。
同时液晶屏对温度也非常敏感:零下时液晶屏反应非常迟缓,60℃以上时会变黑,幸好降温后会恢复正常。液晶屏老化也非常快,使用几年对比度就会下降难以观察,还需要返厂换一块新的。
有毒君能理解Nikon想要给用户更多惊喜,但是这块液晶屏在使用过程中有这么多问题,实在不该把这么不成熟的方案用在F3这样顶级的机器上。
F3没有自带热靴或冷靴,需要在退片机构上加装一个插闪光灯的附件。这样一来如果要打开相机后仓盖,还需要先取下闪光灯,操作十分不方便。
后来Nikon推出了AS-7,解决了安装闪光灯和拆装胶卷的冲突。
Nikon F3直到2001年才停止生产,目睹了日本单反从机械化到自动化的整个演变过程。
F3也许并不是最优秀的相机,在它同时代还有Canon New F-1、Pentax LX、Olympus OM-4 Ti,从性能上看它们每台机器都各具特点,谁都不输F3。但F3的稳定性、其功能不多不少恰到好处的设计和高素质镜头群的加持,让它取得了专业市场的霸主地位。
佳能New F-1被F3打得满地找牙,翻身梦彻底被粉碎,不得已才放弃FD卡口,铤而走险做EOS系统。
F3除了自身的优秀设计以外,在整个Nikon旗舰机系列中也承担了由机械化向电子化转型的重要角色,为后续更强大的Nikon F4、F5打了一个精彩的头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