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教学随笔:“物理课堂实施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的课堂观察

2016年山东省初中教师全员远程研修期间,研修平台给每位老师随机发布了四节优秀课例,需要老师们进行观课评课活动。在认真研读每节课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近几年“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将其中的一节优秀课例《在流体中运动》进行赏析如下:

观课背景:

目前在“唯分数论”的片面导向下,在初中物理的实际学习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不容乐观,已经到逐渐衰退的地步,不得不让人感到担忧。作为师者,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课本那点有限的知识,更应该重视方法的指导。决不能把初中物理课上成“第二数学”,更不应该把学生领进“题海”的深渊。因此,在我的物理教学中,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动起来,在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让教师和学生不再认为课堂学习是一种折磨,而是一种享受,深切感受物理课堂之美。为此,笔者一直在引导学生学习物理不再“纸上谈兵”,而是回归到正确的道路上——“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

鉴于此,对于今年观课评课的观察点侧重从“物理课堂如何实施实验教学”入手。

观课维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观课过程:

在日常物理教学过程中,笔者按照如下的教学的流程实施物理课改,即:课前家庭小实验——课堂实验探究——课后“个性化作业”(小制作、物理日记)——课后探索性实验。通过近三年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自己逐渐走出了“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正确之路,从而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学科的无穷魅力。

下面将《在流体中运动》一节课从实验教学实施的角度进行观课赏析:

环节1:开篇激发学生强烈探究欲望——教师演示飞机模型

画面1:斑头雁飞越喜马拉雅山、奥托.李林达尔模仿仙鹤的翅膀做成的滑翔机滑翔、莱特兄弟的飞机飞行视频、今天现代化的飞机起飞的过程。

设计意图:把这些视频放在同一画面,可以让学生明白:它们之所以都能飞翔关键因素在于都有翅膀,进而提出问题——这种形状的翅膀是怎么帮助鸟和飞机飞翔的呢?引发学生的思考。

画面2:教师演示自制的飞机模型。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为了结合刚刚看到的飞机起飞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知道飞机起飞时空气和机翼之间发生了相对运动,进而用吹风机来模拟演示风动实验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机翼上下表面所受的原本基本相等的压强,在空气流动时发生了变化,引发学生对气体压强和流速关系强烈的探究欲望。

这一环节的最大亮点就是教师自制教具,这是需要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其实,在这里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完成“飞机模型”的小制作。

环节2: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画面3: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自主探究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首先引导学生如何来设计实验,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最后学生的汇报交流,从而得出:气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这一结论。

环节3:探究飞机升力的问题——模拟飞机飞行原理

画面4:在探索升力问题时,把重点放在了认识机翼的形状对于气流的影响和机翼在气流中的受力的情况,用风洞实验模拟飞机飞行原理,观察机翼受力运动的情况,进而引导学生分析升力产生的原因。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可以使学生理解机翼上下表面空气流速不同引起压强的变化,这部分的设计优点在于,在学生观察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感性认识,并通过理性分析,学生真正认识到知识就在学生身边,生活中随处随时都可学知识,在生活中学知识,用知识指导生活,从而增加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增强了学生观察生活,探索大自然的无限欲望。

环节4:伯努利原理的应用——现场打豆浆实验

画面5在应用方面主要选取了我们身边的一些与之有关的现象:(1)车安全线的问题,进行安全教育;(2)万利达米糊机打迷糊时为什么原本在锅底的豆子都跑到上面去挨刀;(3)了解贝克汉姆的橡胶球和乒乓球的弧圈球。

设计意图:通过现场打豆浆实验,让学生明确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总评:从实验教学的角度进行观察赏析,本节课应该说比较到位,从课前教师自制教具的实验准备,课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以及最后的知识应用环节教师演示打豆浆的实验。这些环节都能够体现出实验教学的特点。不过需要改进的一点就是:学生参与实验的力度可以再放大一些,例如课前自制“飞机模型”,课堂设计更多有创意的小实验,课后进行“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创新性实验,这样效果会更好。

附件:扫描以下二维码,可以分享笔者《流体压强》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及教学反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