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教学随笔:“重力”课时设计思路

“重力”是继学习了“弹力”以后第二个重点知识,本节课重点学习以下内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重心以及万有引力等。应该说,本节课的内容较多,尤其和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下面结合教学实际,将本节课的教学思路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师: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课本P7“想想议议”中的两个问题。

(1)水为什么总是从高处流向地处?

(2)掷出的铅球为何总要落回地面?

生:(1)思考并讨论“想想议议”中的问题;

(2)进行如下小实验,并且思考为何橡皮需要用线拉住才不会跑掉?

师:其实要想解决大家刚才遇到的这些问题,就需要学习第二重要的力——重力。

(设计意图: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入手,从生活走进物理,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

第二环节:课堂探究

知识点1:重力的概念

探究活动1:重力的产生

师:刚才我们大家看到的这些现象,都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导致的,那么大家列举一下身边还有重力存在的事例吗?

生:讨论并列举重力存在的实例。

师:刚才大家列举的这些实例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产生的,看来大家都很注意观察生活。

那么重力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第一自然段,看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生:阅读课本并找出重力产生的原因。

师:通过刚才的阅读大家已经知道——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那么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生:地球

(设计意图:关于重力的产生这部分知识由学生通过阅读来完成,教师适当加以引导点拨。)

探究活动2:万有引力

师:刚才我们在学习重力产生的原因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一个问题没有,那就是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可是并没有说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实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做万有引力。

那么什么是万有引力?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第二自然段,思考何为万有引力?

生:阅读课本并得出万有引力的概念。

师:牛顿认为,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设计意图:在学习万有引力的时候,结合牛顿由“苹果落地”引发的思考,进而得出的伟大发现,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

知识点2:重力的大小

探究活动3: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师:托起质量不同的物体,会感到所用的力不同,也就是说,不同的物体重力大小不同。那么,地面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8给出的实验过程,进行分组实验。

生:完成分组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并完成图像。

生:结合实验数据或图像,分析得出结论。

师:刚才同学们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物体的质量增大几倍,其所受的重力也就增大几倍,即: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大小成正比。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进一步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生:阅读课本并总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设计意图:关于重力大小这一知识点是通过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来完成的,教师在学生进行完实验以后适当加以引导点拨,进一步得出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知识点3:重力的方向

探究活动4:重力的方向

师:物体所受的重力方向是怎样的呢?

生:思考问题并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师:由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请同学们结合课本思考一下都有哪些应用?

生:阅读课本并讨论重力方向的应用实例。

师:我们站在地面上,脚朝下,站得很稳。但地球是圆形的,在我们脚下的阿根廷人,好象是脚朝上的,他们为什么也站得很稳呢?我们通常所说的“下”到底指的是什么方向?

生:分组讨论得出“下”是指——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这里的“下”是指向地心。

(设计意图:重力的方向是个难点,尤其对于“竖直”以及“下”的理解,学生容易混淆,为此通过学生实验并互相讨论才能加以解决。)

知识点4:重心

探究活动5:物体的重心

师: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的表现就好像作用在物体的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那么物体的重心如何确定呢?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找到的物体的重心如何确定?

生:阅读课本并找出物体的重心如何确定。

(1)重心在物体上(质地均匀、形状规则)

(2)重心不在物体上

师: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如何来确定它的重心呢?——悬挂法。

生:结合动画演示进行分组实验,学习找重心的方法。

(设计意图:物体的重心是本节课的又一个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实验来加深理解。)

探究活动6:重心与稳度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物体的重心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完成以下实验,并思考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生:讨论以后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心越低越稳定

师:你能列举几个重心与稳度实际例子吗?

生:讨论以后进行回答

例:不倒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实际上是重心的应用,引导学生进行小实验,并结合实际例子加以理解和强化。)

第三环节:课后探究

探究活动7:万有引力与航天

探究活动8:超重与失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知识的推展与延伸,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后完成,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微信ID:shupengchaguan
(0)

相关推荐

  • 小丑走钢丝实验认知(动画版)

    生活中我们都看到过这样的杂技表演,走钢丝的人在高空如履平地 那么小朋友们有没有知道那个长长的杆子是干嘛的吗?今天我们就要探究下 要想知道杆子的作用,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重力 在地球上,水总是由高处往第 ...

  • (原创)教学随笔:“水能和风能”课时设计思路

    <水能和风能>是鲁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四节的内容.它是前面已经学习了动能和势能,以及机械能相互转化以后的应用. 下面将"水能和风能"一节课的设计思路梳理如下: 第一环 ...

  • (原创)教学随笔:“机械能及其转化”课时设计思路

    <机械能及其转化>是鲁科版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三节的内容.它是前面所学<动能和势能>的延伸,又为后面的<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由演示得出动能.势能的 ...

  • (原创)教学随笔:“势能”课时设计思路

    <势能>是鲁科版物理第十章第二节内容.本节的知识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影响重力势能大小.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授课时间为一课时.本课内容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能量的存在,理解重 ...

  • (原创)教学随笔: “动能”课时设计思路

    <动能>是鲁科版物理第十章第一节内容.本节的知识包括动能的概念,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授课时间为一课时.本课内容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能量的存在,理解动能,是学生进一步理解能量的引路石 ...

  • (原创)教学随笔:“功的原理”课时设计思路

    <功的原理>安排在学生学习了杠杆.滑轮.功和功率之后,它既符合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可以说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起到一个梳理.总结的作用.另外,功的原理是 ...

  • (原创)教学随笔:“机械效率”课时设计思路

    本节主要包括"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以及机械效率两大方面的内容,它既是前面的知识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广泛的应用,而机械效率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且物理课程 ...

  • (原创)教学随笔:“功率”课时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四节<功率>,是对前面做功的深化理解,也是本章的重要计算.本节课的知识点分为三板块,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材通过实例引起思考怎么 ...

  • (原创)教学随笔:“功”课时设计思路

    <功>是鲁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用一课时进行教学.本节内容主要是功的理解和计算,能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是<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 ...

  • (原创)教学随笔:“滑轮”课时设计思路

    定滑轮和动滑轮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杠杆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中学生将认识这两种机械,并分别通过观察钩码的数量和用测力计测量这两种方法研究滑轮的省力情况.在课堂上通过科学实验活动希望帮助学生认识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