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学习能力强的人都具备这4种思维方式
作者|田志刚
好的老师都知道,那些会学习的孩子思维能力都比较强。
仅仅靠刷题能提高分数,但这个提高是有限的:因为你不可能把所有的题目都做完,真正的学霸不仅做了大量的题目,同时他们一定有意无意的对题目的类型进行了归纳概括提炼,总结成集中常见的类型,这样在他们遇到新的题目时,能够根据给定的题目条件,快速的判断出新题目属于之前哪种类型,核心是想测试什么知识点,从而快速的解题。
而那些思维能力较差的同学,可能做的题目也不少,但由于欠缺有意识的去思考,或者思考能力不够,就无法把握不同题目之间的共同性,无法发现其中的规律(或者发现的层次低数量少),到面临新题目的时候就抓瞎了。
另一个,学习好的孩子概念能力都比较强,对概念、定律、规则的理解更加深入,他们能够在做了大量题目后回归课本的基本定义、概念,对这些基础的内容理解的更加深刻,就能做到无论考试题目多么新颖、需要多个知识点的时候都能游刃有余。
真正大型的考试,譬如中考、高考,出题人都是相应领域的专家,为了保证测试出能力和真实水平,他们出的题目一定不会是之前大家比较熟悉的题型,而是创新的题目和场景,这样的情况下,思维能力强的孩子就能保证在新题型的时候仍然得高分,而一些在平日考试时还不错(平日考试老师们一般较少自己设计新题目)但思维能力不高得孩子,一遇到大的考试分数就行了,背后其实也是思维能力的问题。
02
成年人的高效学习过程就更加离不开思维能力,很多也热爱学习并进行了学习的人,之所以最后的成效并不明显的原因,大概率是因为思维能力的欠缺。
另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知识是思维的结果,许多时候我们需要学习的并非某个结论,而是得出结论的方法和过程,就是要能看出知识描绘内容背后所展现出的思维结构,但不少人由于对思维能力不够熟悉,无法识别出知识中蕴藏的思维方法,就很难真正抓住这个学习的核心。
关于成年人高效学习中的思维能力,其实每个阶段都有需要,大致涉及到这样几类思维能力。
第一类思维能力是目标思维。
在学习的开始阶段,目标思维就很重要。在信息爆炸知识更新加快的环境下,如果没有目标的学习,基本上就是“自嗨”:当无法将自己学习目标进行聚焦时,你只能学到很多个领域的皮毛,但这些皮毛无法提升个人的能力形成竞争优势。
无论在任何层级的学校学习,即便是到博士阶段也有导师具体指导和培养计划,有人告诉你需要学什么,但对于成年人的学习而言,遇到的第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学什么的问题。
不少人由于不理解方向和目标对于成年人学习的价值,不具备学习上的目标思维,不会聚焦,成了“学习爱好者”:什么热门学什么、什么时髦学什么,最后是学了很多,但没有产生作用。
在“卓越密码:个人知识体系构建能力”在线课程中,我们第一个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首先使大家有目标思维的意识,理解“不学习不行,学习也不一定行”的逻辑,真正有效的学习一定是目标导向的;其次是提供了相应的模板,让确定学习内容和目标的过程可操作,促进学员去思考自己当前应该学什么、为了自己个人发展应该学什么等内容,并结合元知识、专业知识和客户知识的分层,让每个人都能列出自己最急迫学习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通过练习的方式使大家养成基于目标学习的思维习惯,在未来不断迭代升级自己的学习内容清单,这个不仅会提升学习的聚焦程度,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03
第二类是框架思维的能力。这个之前的文章有详细的讲述过,如果不能借鉴或者自己建立个人知识获取的框架,你学习的内容就不够全面和系统,是支离破碎的,效果当然也不会好。
之前讲过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有较高的学习能力,我们有个简单的测试问题:“假如我想了解关于UFO(不明飞行物)的知识,应该去学什么?”
大部分人面临这样的问题时就有点蒙,虽然可以基于自己当时的思考说一些想法,但谁能保证你当时说的就是正确的、全面的呢?这种反映的背后其实是欠缺了“掌握一个领域知识框架”的问题。
这里面UFO可以转化成如果你想学习新媒体的知识该学什么、你想学习无人机的知识该学什么。当你有这样的框架时,其实可以比较自如的转化。
真正会学习的人,需要积累、学习和掌握一些框架和模型。当提到大部分经常学习的对象时,首先头脑中要有相应的模型,譬如如何掌握一种方法、了解一个行业或者机构、一个人的框架,这是每个人在工作中都经常用到的。
学习的前提是知道自己学什么,目标思维确定了大致的方向,而框架思维则将方向和目标拆分成具体可以学习的内容。掌握任何一个复杂的主题、问题通常都需要去了解、学习多个维度的内容,这些维度就构成了学习框架。
如果头脑中没有相应的框架,那学习的时候就类似盲人摸象:如果时间足够并且你的运气足够好,到最后也许能够拼出来一个全景来,但谁能保证自己的运气那么好呢?而学习的高手呢?大部分他需要学习的问题都有相应的框架,所以在学习新领域的时候他仍然比普通人更快、更高效。
这些框架是怎么来的?第一个是借鉴他人成熟的框架,另一个是基于自己工作场景沉淀出来,并经过验证好重复应用。
04
为什么你读了很多书、听了很多课,却感觉没有学到什么?每天大量的碎片化输入,可过后就忘了或者真正想用这些输入的内容时,却想不起来?
如果把学习简单的类比为输入-处理-输出,那么很多人在学习上的误区是只关注了输入:读更多的书、听更多的课,但欠缺了处理的过程。这个处理最基础的就是如何将书上、课上或者其他渠道看到的碎片化内容归纳概括起来,并跟自己既有的之前已经有所积累的知识建立关联。只有建立起这种关联来,输入的内容未来才可能遇到问题的时候取出来、用起来。
所以第三类思维是归纳概括。这种能力其实自小我们就练习,在小学中学的时候总结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就是干这个工作,这也是一个人的基础能力。但并非每个人这一部分的能力都足够,高手在听几个人讲话后可以立马抓住重点,能够将大家讲话的意思归纳概括出来,并有所提升。但也有人听了很多、看了很多,却没有办法理解,就是这种能力的差异。
当然这类思维能力与一个人的知识积累关联,之前积累越多的人相对应归纳概括能力的意识越敏锐、能力也越强。如果你去看、听自己从来没学的新知识就无法快速的具备归纳概括能力。当然这种能力,还与一个人的概念能力、分类能力等相关联,是一种综合的要求。
到这里你也就明白为什么许多人那么“愿意”读书,而不愿意思考了:仅仅去读,而不去处理是最快乐的。但要想将书真正读透,则需要大脑做很多复杂的处理,去尝试各种关联的建立,发现既有知识与新输入知识的显性关系和深层次的相似性,这其实就是深度的思考,很耗费精力的。
归纳概括思维需要不断地练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具备敏感性将看到、听到、想到的归到一种类型下。这种能力的提升没有什么捷径,只有不断的去尝试、去分析,慢慢的相应水平就提上来了。
05
在“卓越密码:个人知识体系构建能力”的在线课程中,有一个同学问:为什么我学的读书、上课很多,而且在讨论的时候也能说的头头是道,但到具体工作的时候却显不出自己的优势来?
这类似于“懂得了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你在书上学的、课上听的道理也许都是对的,但这些都是抽象的、普遍的东西,这种东西有价值对于你理解世界和解决问题有基础性的作用,但到干活解决具体的问题时,仅仅靠这种道理是没有告诉你步骤流程是什么、什么样的情况下该用哪些方法、注意的事项是什么、问题是什么滴。
一个小孩把书上的概念定律都背过,也不一定能考高分,因为如何用这些概念定律的场景他还需要去做大量的练习题才可能掌握,这是更具体可用的知识。从外部的理论化普遍化知识到每个人具体需要操作的知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少爱学习的人没有认识到这里个区别,所以只学了大量的普遍性知识,而欠缺可用的、能直接指导工作的内容,结果就是不会干活。
第四类思维就是实践转化的思维能力,将普遍性知识经过解决问题后提升成跟你的工作场景下结合更紧密的能指导下次实践的知识。
我们将一个人的知识体系分二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遍性知识之间的关联,这个决定了一个人的潜力和底蕴,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第二个层次的知识体系是能指导具体解决问题的知识体系,这个决定了一个人的办事能力、绩效水平。
举个简单也不完全恰当的例子,一个学历更高(譬如博士毕业)的人第一层次的知识体系相对比较丰厚,所以他们入职的时候薪水比较高人们对他们的预期也比较高,未来发展的可行性想象空间较大。但并非每个博士毕业的人,经过几年实践后最后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的能力也很高(当然从概率上讲还是不错的)。
原因就是有的学历高的人能将这些理论化的知识跟具体场景结合的很好,而那些学历高但问题解决能力不行的人,背后其实是转化思维能力有问题,或者是根本没有相应的意识没有认识到需要转化,或者是不具备转化的能力,最终结果是没有形成第二类的知识体系,或者这个体系不具备可用性、独特性,这样的人即便学历很高慢慢的也就泯然众人矣,人们只会觉得他们“眼高手低”、高分低能书呆子等。
这个转化的思维其实是一种复合的思维能力,本质上是一种知识生产的过程:从理论化知识到实践知识的生产,涉及到前面的归纳概括、也涉及到了分类、概念,同时也跟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有关,是否有“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追求、探究事物运行规律的好奇心等等。
06
概括一下,一个人学习的过程、建立个人知识体系的过程,其实跟人的思维过程是在一起的。
如果没有较高的思维能力,不可能有比较强的学习能力,反过来说那些学习能力强的人,思维能力也会比较高。
进一步说,人的思维能力是如何训练的,其实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步一步的提升上来的:思维本身不是独立的存在,它就在我们获取信息和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要想提高这些能力,还是之前讲过的,第一个层次首先是要有认知,能觉察自己的思维过程,具备相应的敏感,有意识的去改进提升。譬如当你看一个东西却觉得抓不住核心的时候,你能自己分析出这种问题是什么造成的,能有意识的去提升。
另一个是不断的练习,譬如看一段内容后就强制自己用一句话或者几个词概括出来,当你做同样的事情有几次后,强制自己将经验提升成模板、模式、框架、方法等。
这样不断的循环,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就都提升上来了。
千万不要陷入“伪学习”,总找最容易做的事情,时髦的书就看看、有可以听的课程就听,有不要钱的资料就下载。不论多时髦如果跟你的目标无关就没必要看;如果需要看的内容就要在过程中归纳概括跟你的既有知识去建立关联等。
真正有效的学习,需要去研究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去研究你定的目标和要实现这些目标应该准备哪些知识和能力该学什么、练什么,然后基于目标不断的输入、思考,让你的大脑长期保持活跃,自然就会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