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病,胃家“实”3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对于阳明病提纲条文中“实”的含义,医家多引用内经中“邪气盛则实”的说法,说明胃家“实”就是胃肠邪气盛。但从六经提纲整体来看,其余五经均为症状描述,符合《伤寒论》辨脉证并治的精神。唯独阳明病不叙述症状表现,仅谈邪气盛,显然有悖逻辑。
考古代文字学典籍,“实”不仅仅有“盛、富”之意。如:《广韵》:“实,诚也,满也。”《广雅》:“实,塞也。”皆取为充满、壅塞不通的意思。结合内经“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 “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则阳明病提纲中的“实”应为胃肠中容纳的水谷和糟粕壅塞,甚而结块阻隔。胃肠以通降为顺,更虚更实,更虚更满,如此水谷得以传化,则阳明不病。
从病理方面讲,“实”解为壅实更能体现阳明病的特点。若太阳、少阳之邪热转入阳明,热结于腑,形成燥屎,有壅实之感;若其人体虚,胃中虚冷,寒邪偏盛,以寒凝收敛,使寒浊凝闭肠腑,不能通降传导,亦可有壅实之感。胃家实是因燥屎或寒浊停于胃肠,所致胃肠腑气壅实。而不可将胃家实仅限定为燥热炽盛之腑热壅实。
唐本伤寒论作“胃家寒”,对于“寒”字历家多称不可解,据以上说法,“寒”亦恐为“塞”字之传写之误。《说文》:塞,隔也。如此则较宋本作“实”字意长,且与其余五经提纲相符。
通观阳明篇条文,既有热证、实证,也有虚寒证。后人多把阳明虚寒附属太阴病,而不知二者实有本质的区别,皆因为误读阳明提纲所致。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