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如父子
《修真秘籍-论师徒》语云:师徒如父子。
父慈子孝,师能徒尊。此自然之理也。为父者欲得孝子以光门庭,为师者欲得贤徒以广宗祠。
所谓师访徒三年,徒访师三年者即此也。徒之贤者侠肝义胆,正大光明,尊师爱友,继承师传,保门护道,患难相扶,休戚与共。荣辱不分,贵贱不嫌,不忌不怨,终身相依。如是师乃放心,倾囊倒匣,竭诚相授,师诚徒义,水乳交融,共存共荣。反之则欺师叛道,必招天殃,慎之戒之。
余之见闻,为徒者初学以诚心求教,略得真知一二,流于世俗,自觉超人所长,反观师亦觉师为平常。孰不知师乃过来之人,守旧律返朴归真,不自欺亦不欺人;身藏诸艺,心存本真,岂是鬼头鬼脑之小人所可揣测,此徒非良器,不可呈真,人世纷纭,俗为累累。
虽为徒者,一是自足于自娱,或是年深曰久为尘患所熏,不能尽持宗风教化,苟且一生。诸般形骸,宗风难持矣。道是真道,师是真师,所谓圣真为之不修自真。执其纯正,世俗多扰,致俗人闻道大笑而已,是宗风难持。师徒相寻三年矣,非指三年光阴,是言其缘其机难遇耳。
夫宗风脉持,要走正宗不为旁门所惑,要千万别练成狂人,遇真师相渡不可错过。概言真师者,自有广博学识,过人超世之擅。亦朴亦谆,授人施之以礼,教学行之以度,观其小效而验其大成。循续渐进,文武同宗,免之后学,继之前踪。一慈、二俭、三不敢为天下先。再求上者,善古诗者必属雅才,文笔超凡,记做惊人,有三绝在身,有宗风传真。先贤曰:“课子课孙先课己,成仙成佛且成人。”
为师者,治学严谨,弘传统之法乳,哺化群生,授徒课教,以尽宗风,以成济世之广材。因人施教,授之以真,视之以神。明之在心,守之在魂,不苛不慢。施法度于徒以仁,教诸众慧化以慈。研学时有本有源,阐化时悟,修真自持,警喻世人。以易理衡真,顺自然而求天然。泛诸辞言,是师心亦是己心所出之诚言。上期天地曰月拱抑之德,下合万物阴阳顺化之情。理出天然,道法自然。著斯文以警世,记斯篇以明心。是此,是为师真之篇。
据说,师徒相遇是累世的缘份。人海茫茫,师徒相遇,一切都是因缘际会。
中国传统师徒关系
在过去,无论是武行,还是其他的行当里,学艺先拜师,拜师之后就成立了师徒关系,因此古语云:“投师如投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中国传统的师徒关系无限接近于父子关系,不然绝技也不能传承。过去一入师门便由师傅管教,父母无权干预,甚至不能见面。
“师徒如父子”,父慈子孝,师能徒尊。此自然之理。为父者欲得孝子以光门庭。为师者欲得贤徒以广宗祠。
所谓“师访徒三年,徒访师三年”,即此。
弟子的划分
通常在古代,对于从学之人,都以弟子相称呼。虽然都叫弟子,但不同的叫法之间还是区别的。
1学道弟子
学道弟子,是没有正式拜过师的学生,只要交一定的学费就可以跟师父学习,当然也有一些因特殊机缘,师父不收费的情况。
学道弟子对外不可说教导他的人是他的师父,只能说是老师。师父对学道弟子只有“教”的义务,没有其他义务和责任。
2记名弟子
可以看作是试用期的弟子。
记名弟子为学生之中有较好综合素质者,为老师所认可,加递拜帖,记下名字,成为后备,也有试用考察的性质。
师父交给一些东西,来考察这个弟子的勤奋刻苦、专一不二、能力才气、身体根骨、心性品德、悟性智慧……等等。
一旦通过考察,则进入列入门墙、登堂入室等逐步高级的学习阶段,成为老师可相倾授之人。
3入门弟子
入门弟子,从字面上解释的话,过去的住宅有大院和内室,“入门弟子”就是进了大院之门,成为了这个门派的成员(门徒),但不是可以随便进入“内室”。
入门弟子需要正式拜师,需要遵守本门规矩。
师父对于入门弟子有一定的要求,人品德行要好,要有一定天赋,有一定经济基础,态度、心态要好,还得有悟性,愿为本门做出贡献等等。
入门弟子一般是从学道或记名弟子中产生,也有经由中间人引荐的,还有一种情况是师父自己看中并主动收徒的。
4入室弟子
入室弟子,是在众多入门弟子当中,得到师父的青睐、认可而进入“内室”,获得师父不传其他弟子的绝招、秘诀,将来可成为师父的嫡传弟子,衣钵传人,即接班人。
5嫡传弟子
嫡传弟子一般也叫“亲传弟子”,就是师父亲自手把手,用心传授别人学不到的那些内容,以及对所学内容更加精益求精的帮助提升所教出来的接班人。
6关门弟子
关门弟子是指师父收的最后一名弟子,此后则收山,不再收直传弟子了。而由自己的徒弟去收徒孙--再传弟子。
一般而言,关门弟子是老师最钟爱的弟子。是做师父的认定得此一人,此生技艺可以托付无忧了才关山门的。因此,关门弟子在众弟子中地位是非常特殊的。
入门弟子和入室弟子的区别
入门弟子和入室弟子从字面上就很好理解了,过去的住宅有大院和内室,“入门弟子”就是进了大院之门,成为了这个门派的成员(门徒),但不是可以随便进入“内室”。
而入室弟子则是个别门徒得到师父或者掌门人的青睐而进入“内室”,获得师父或者掌门人不传其他弟子的绝招,将来作为师父或者掌门人的接班人。在过去,无论是武行,还是其他的行当里,学艺先拜师,拜师之后就成立了师徒关系,因此古语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又曰:“师徒如父子”,可见在当时的师徒关系是多么的亲密,不然有些绝技也不能传承。
师徒如父子。
父慈子孝,师能徒尊。此自然之理也。为父者欲得孝子以光门庭。为师者欲得贤徒以广宗祠。所谓师访徒三年,徒访师三年者即此也。徒之贤者侠肝义胆,正大光明,尊师爱友,继承师传,保门护道,患难相扶“师徒,休戚与共。荣辱不分,贵贱不嫌,不忌不怨,终身相依。如是师乃放心,倾囊倒匣,竭诚相授,师诚徒义,水乳交融,共存共荣。反之则欺师叛道,必招天殃,慎之戒之。
通过你的拜师经历观看,你认为:如今的师徒关系,以上的内容还适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