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217章)

再说朝中之事。
因为一个人的提拔与否,张九龄再次站到了李隆基的对立面。这个人就是朔方行军大总管牛仙客。
牛仙客出生于675年,比张九龄年轻两岁,比李林甫年长八岁,曾担任河西节度判官,是河西节度使萧嵩的心腹。729年,萧嵩入朝拜相后,牛仙客被提拔为河西节度使。736年,牛仙客调任朔方行军大总管,河西节度使之职由崔希逸接任。
不久,崔希逸上报朝廷,牛仙客在任时厉行节约,积蓄财物,政绩可观。李隆基颇为好奇,命刑部员外郎张利贞前往核实。张利贞回奏朝廷,称河西的确仓库盈满,器械精劲。李隆基大悦,想让牛仙客到尚书省任职,担任六部尚书。
中书令张九龄知道后,上奏反对道:“自开国以来,尚书之职只有德高望重者才可担任。牛仙客边疆小吏出身,骤然提拔到清要之位,恐怕会遗羞朝廷。”
李隆基虽然心中不悦,但张九龄说的不无道理,便只好退了一步,说给牛仙客加封爵位。不料,张九龄再次反对说:“封爵是为了奖励功劳,牛仙客身为边将,充实仓库,修理器械,乃是本职,不足以论功。陛下赏赐金帛即可,不可封爵。”
张九龄字字句句,在李隆基听来是如此刺耳,却又一时挑不出刺来,便默然不语,不欢而散。退朝后,李林甫故伎重施,暗中向李隆基进言道:“牛仙客确有宰相之才,张九龄墨守陈规,不知变通,倒是有些不识大体了。”几句话就把李隆基说得龙颜大悦。
次日上朝时,李隆基再次提出要给牛仙客封爵,张九龄仍旧反对。这下,李隆基终于怒不可遏道:“你嫌牛仙客家世寒微,难道你出身名门?”
张九龄摇了摇头,一脸肃然道:“臣出身岭南寒门,不如牛仙客中原人士,但臣却在中枢执掌文诰多年。牛仙客此前只是边疆小吏,目不知书,如加以重用,恐难孚众望。请陛下三思。”
退朝后,李林甫再次暗中进言:“只要有才识,何必满腹经纶?天子用人,有何不可?”
于是,这一回,李隆基再也不顾张九龄反对,铁定了心赐封牛仙客为陇西郡公,采邑实封三百户人家。
消息传来,牛仙客自然对李林甫感激涕零、感恩戴德,朝中大臣们无不议论纷纷,看张九龄的眼光越来越不一样了。
转眼间,便到了八月初五。这天是李隆基生日,宫中照例举行千秋节。寿宴进行到高潮时,文武百官纷纷向李隆基献上奇珍异宝,而张九龄送上的贺仪却是他亲自撰写的《千秋金鉴录》。
他手捧书稿,上前一步,向李隆基语重心长道:“陛下,以镜自照见形容,以人自照见吉凶。臣述前世兴废之源,为书五卷,谓之《千秋金鉴录》,还请陛下笑纳。”
李隆基面上淡淡地笑了笑,心里却恨恨想道:“今日是朕的好日子,你却拿这个来提醒朕,要朕从善如流,励精图治,言下之意,不就是怪朕不够从善如流,不够励精图治么?”
如果说这些矛盾虽然让李隆基对张九龄越来越不满,但还不足以让李隆基对张九龄出手,压垮张九龄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李林甫告发中书侍郎严挺之徇私枉法一事。
736年11月,李林甫告发中书侍郎严挺之徇私枉法,张九龄作为严挺之的上司,深知严挺之是清白的,就为严挺之据理力争。
不料,李林甫早已向李隆基参了一本,说张九龄和中书侍郎严挺之、尚书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卢怡等人交往过密,有结交朋党之嫌。
李隆基对结交朋党最是深恶痛绝,一怒之下,二话不说,就罢免了张九龄的中书令之职,降为尚书右丞相。
与此同时,因为裴耀卿与张九龄交好,也因此事牵累,被免去门下侍中一职,降为尚书左丞相。
至此,李林甫终于赶走张九龄,当上了梦寐以求的中书令,总理朝廷政务。在李林甫大力推荐下,刚被封为陇西郡公的牛仙客,也如愿以偿进入尚书省,担任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式入相。
“玉娘,我苦心经营了二十多年,从被人踩在脚底的千牛直长做起,一路摸爬滚打,终于当上了这大唐第一宰相!你说,你服不服我?我这算不算大器晚成?”
“服,服,即便你不当这第一宰相,我也服你!大器是大器,这晚成么,倒还不算,你何曾老了?”武玉娘知道李林甫此刻定是心花怒放,言语间不由也带上了几分媚意,不过,她忽然想起了武惠妃,不由眉头微皱道,“哥奴,虽说你当上了第一宰相,但惠妃交代的事,你还没有办成呐!这终归是桩心病。要废除太子,谈何容易?你到底有几成把握?”
“哼,当真是妇人之见。你说,这朝中上下,谁反对废除太子最凶?当然是张九龄和裴耀卿。如今,他俩都被我赶下了宰相之位,这朝中上下,谁还敢再吱一声?你放心,不出半年,我便会帮武惠妃办妥此事,你信也不信?”
“信,信,我何时不曾信你了?再说了,谁当太子,我关心作甚?我关心的,只有你一个……”武玉娘知道,随着李林甫当上中书令,他身边的美娇娘一定会越来越多。她不知道她还能抓住他的心多久,她只知道,这一刻,他还在她身边……(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立仗马,大唐的衰落

    大唐 唐朝是个开放的时代,也是个让中国人倍感自豪的时代.自618年开国以来,李渊.李世民.武则天在治国.用人.军事等方面都相当灵活务实,唐朝的前100年开局相当好,李隆基继位后,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又持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237章)

    当崔希逸向王维吐露这件不敢和外人道的心事后,心里好受了许多.王维也感动于崔希逸对他的信任,两人惺惺相惜.一见如故. 河西节度使管辖范围很大,下设赤水军.健康军.玉门军.张掖守捉.交城守捉.白亭守捉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9章)

    第199章 烫手山芋 这天,当武玉娘蹙眉告诉李林甫,张九龄拒收紫竹席,武惠妃很生气时,李林甫哈哈大笑道:"这很意外么?我早就知道会是如此!" 武玉娘一脸不解道:"既然你早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1章)

    第191章 侍郎拜相 咸宜公主的婚事定了后,735年春天,武惠妃开始操心李瑁的婚事. 这日,李林甫让武玉娘进宫捎话给武惠妃,为了彰显寿王的地位,寿王所娶的女子宜出自崔.卢.郑.李.王等世家大族,李林甫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3章)

    "仙芝--"莲儿似醒非醒,口中一直叫着仙芝的名字. 屋中放了两盆燃得正旺的炭火,王维往盛着热水的铜盆里浸了浸手,直到手上完全热乎了,才小心翼翼地往莲儿额头上摸了摸,两天了,烧依然没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2章)

    风追着风,云堆着云,四野凄沧,草木含悲. 莲儿做了一个梦,一个很长很长.似乎没有尽头的梦. 梦连着梦,梦套着梦,梦醒了还是梦.有些梦倏忽即逝,有些梦萦绕不去,一个接着一个,如一条时而舒缓.时而湍急.时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1章)

    当李隆基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才突然意识到,要找一个能接替他们驻守潼关.剿灭叛军的大将,并非易事. 思来想去,李隆基决定让曾经的两镇节度使.西平郡王.突厥老将哥舒翰出马!哥舒翰出生于699年,此时的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0章)

    高仙芝并不知道,洛阳城破后,封常清写好了表文待罪,苦于一直没有机会送呈皇上.临刑前,他交给边令诚,请他务必送呈皇上. 边令诚不以为然,随手扔到了一边.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在军中无聊,让陌刀手把封常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9章)

    高仙芝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他能想到的是,皇上会因为他和封常清退守潼关而发怒,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皇上会因此要他们以死赎罪! 在这个过程中,有个人一直在李隆基身边煽风点火.火上浇油,他就是和高仙芝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7章)

    潼关守住了,长安暂时安全了!然而,高仙芝却隐隐感到不安. 在他决定将5万大军撤回潼关时,一个念头在他脑中一闪而过:不经一战就放弃陕郡,皇上会怎么看他?他如何向皇上交代? 但是,当时危在旦夕的情形容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