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画家马麟的《长松山水图》
提及南宋画家,不得不提一个人——“南宋四大家之一”马远。马远的曾祖、祖父、父亲、伯父、兄弟、儿子一连五代都是画院画家。
南宋画家马远
我们今天便一起看看画家马远的儿子马麟所绘的一幅名画——《长松山水图》。
马麟(生卒年和他父亲一样不详),麟一作驎,老家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南渡后三代居住在钱塘,所以为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马麟特别擅长画人物、山水、花鸟,用笔圆润有劲,轩昂洒落,画风秀润处甚至超过他的父亲马远。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马麟曾任职南宋“宁、理宗”两朝画院,位至祇候。作画题材广泛,其作品多进呈君王供赏玩或颁赐用,画上常见有南宋宁宗、杨皇后及理宗的题诗。
可见马氏一家书画的技艺高超以及地位尊崇!
长松山水图:马麟
据说马远非常疼爱他的儿子马麟,就像寻常人家的父亲一样,对儿子寄予厚望。所以呢,他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把自己的画题上马麟的款字,欲使儿子早日成名,可称是望子成龙的典型了。
从目前存世的马麟作品来看,其风格有二类,一为拙笔粗重,山石用大斧劈皴者,画风确实与马远相近,《楼台夜月图》、《郊原曳枝图》及《芳春雨霁图》等,是否是马远为儿子代笔,我们现在还不能确认;另一类用笔瘦劲,虽没有马远那样厚重浑拙,却另有一种潇洒流畅的风致,如藏于台北的《静听松风图》轴和藏于北京故宫的《层叠冰绡图》等,应是马麟的本家面目了。
马麟有敏锐的观察把握自然美的能力,更有诗人般的取舍剪裁能力;他有精准的造型手段,不仅能恰到好处摹写对象的形质,更能生动地凸现其风姿神采,并且务求简炼而意趣自足。他不只有极强的写实能力,画境也深静悠远,并不步趋其父,而是卓然成家的。
长松直上云霄
马麟存世作品极少,各博物馆所藏不过十多幅,且大多为团扇小品。但他并非不善大画,台北所藏《静听松风图》就是一幅绝佳的巨幅作品。
他的小品也大多境界阔大、气宇不凡。其他作品有:《层叠冰绡图》轴,《橘绿图》册页现均藏故宫博物院;《梅花图》册页藏上海唐云先生大石斋;《芳雨春霁图》册页、《暮雪寒禽图》册页、《暗香疏影图》册页、《夏禹王像》轴等均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夕阳秋色图》轴,绢本,设色,为宋理宗-赵昀赐周汉公主之物,藏日本根津美术馆。
高士沉思
《长松山水图》,宋代,马麟(传),绢本设色,纵25.1厘米,横26厘米,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
《长松山水图》是马麟传世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也是南宋院体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由山崖蜿蜒转入山寺的路上,一位流连与山水之间的高士,在一株爬满枯藤的古松之下徜徉,仿佛与起伏的远山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合而为一的完美景象。画面构图简洁而高旷,下半部分的实与上半部分的虚形成鲜明对比,进而产生高而深远的意境。
二者之间以一棵长松相连,使画面自然而然成为一个整体。由实及虚的三段递进,将最写实的建筑、虚实相间的山崖坡石以及淡远的山峦,组成了位于高处的平远构图。山石采用小斧劈皴简略画出,画面的层次主要依赖点染进行刻画。画的中央,摇曳的藤蔓是全画的点睛之笔,山水之间,清风徐来,画面一下子动了起来,让人感受到一种清凉与惬意。
淡远山峦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人王维《山居秋暝》)这是一种怎样的意境,那是一种出尘之意。就这张画来讲,它包含一种道教的隐喻。
古松下站立着身着长袍的人,然后我们注意看松树上有什么东西——其实是一只丹顶鹤,它在松树上,夕阳西下,仙鹤栖息。
我们常讲“松鹤延年”,但这里边可能跟道家的养生有关系。为什么呢?
南宋很奇怪的是,皇帝的身体普遍都不太好,有人做过研究说是因为他们当时很喜欢吃热的食物、喝冷饮,肠胃系统可能有问题,这就需要养生和修行。
其实在这张画中我们看到了古人求仙访道,追求长寿的养生办法,很多松画是有这个寓意存在。所以说看一张画除了技法之外,我们要在更多的社会、文化大语境下具体挖掘,这个就叫还原“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