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治疗排卵期腹痛验案一则 -- 马氏妇科
初诊:2014年2月20日。黄某某,29岁。因“经行夹块2年,排卵期腹痛1年”就诊。
平素月经规则,周期30天,经期7天,末次月经2014年1月22日来潮。近2年月经量中,色暗红,血块多,无痛经,有乳胀。白带量多呈糊状,无异味。纳佳,寐安,二便调。近1年排卵期少腹刺痛,以右侧为著,痛连腰骶。生育史:1-0-2-1。舌稍红,苔薄白,脉细。妇检:外阴无殊,阴道通畅,见少量分泌物,色白,宫颈见多个纳氏囊肿,宫体平位,质地中等,正常大小,活动,无压痛,两侧附件无压痛。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6mm,宫体三径之和14.9cm。
中医诊断:经间期腹痛(气滞血瘀型)。西医诊断:排卵期腹痛。
治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味。
陈皮6g 柴胡10g 川芎9g 枳壳10g 炒白芍10g 炙甘草6g 醋香附10g 路路通10g 八月札10g 郁金10g,7剂。
二诊:2014年2月27日。血块减少,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味。
牡丹皮9g 焦栀子10g 柴胡10g 炒白芍15g 茯苓10g 炒白术10g 当归9g 炙甘草6g 薄荷6g 生姜4片 珠儿参12g 元参12g,7剂。
三诊:2014年3月6日。末次月经:2014年2月22日至2月28日。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八月札10g、郁金10g、路路通10g,7剂。
四诊:2014年3月13日。无乳胀,无排卵期腹痛。
按语:患者经行夹块,少腹刺痛,为有瘀血;少腹隶于厥阴,厥阴者肝也,妇人多以情志为病,且伴有经前乳胀,故有肝郁;治宜疏肝解郁,化瘀止痛。马老首诊以名方柴胡疏肝散化裁,原方出自《医学统旨》,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脉弦,证属肝气郁滞,当用是方。以四逆散为底,以枳壳易枳实,加陈皮、川芎、香附,予疏肝中更兼调气理血,为妇人之良方,并加路路通行气通络止痛,八月札、郁金理气化郁散结。患者因郁致实,气不畅而滞血,当以疏导为先,故以疏肝行气药为主,气得畅行而血凝自散。复诊正值妇人经净,气血亏虚,血块已少。郁结日久,气必化火,木胜乘土,脾胃亦伤。肝郁,血虚,内有郁火,故以丹栀逍遥散调和肝脾,养血清热。丹栀逍遥散出自《内科摘要》,亦称八味逍遥散,为《局方》之逍遥散加丹皮、栀子二味而成。柴胡疏肝解郁为君,归、芍养血柔肝为臣,苓、术、草健脾益气为佐,姜、薄和胃醒脾,丹皮、栀子泄热清肝,并酌加珠儿参扶正益气,调补气血,元参清热凉血,兼清余瘀。三诊继续以首方疏肝理气,以俟排卵,四诊排卵期至,已无乳胀、腹痛,此为中医辨证论治之体现,当以女子经期为要,实则泻,虚则补,调整阴阳,以平为期,因势而导,肝气得舒,郁热随经血而下,则病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