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十年喜欢一本书

从来没有一部电视连续剧,可以让我如此反反复复地看。其中的曲子,从《枉凝眉》、《葬花吟》到《好了歌》、《终身误》、《恨无常》、《乐中悲》,听了一遍又一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这部电视连续剧,就是王扶林导演带领近200名演职人员,历时3年拍摄完成的《红楼梦》。1987年,正式在央视开播。从此,被称为87版《红楼梦》。

再过一个多月,就要进入2017年。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蓦然回首,忽然发现,喜欢《红楼梦》,刚好三十载。

1987年,正读小学一年级的我,完整地追完了全剧。从此,欧阳奋强、陈晓旭、张莉、邓婕等演绎的宝玉、黛玉、宝钗、凤姐,深深地烙印在我心中。以至后来阅读原著时,我脑海里浮现的小说人物形象,就是电视剧中的演员形象。似乎,宝玉,就该有欧阳奋强的痴和憨。黛玉,就该有陈晓旭的伤和悲。

因为电视剧《红楼梦》,我爱上了原著《红楼梦》。从此,人生路上,一直有“红楼中人”相伴。

蒋勋说,他是将《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里面处处都是慈悲,处处都是觉悟。我觉得,读《红楼梦》,就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明明白白透露了书中主要人物的一生。看他们的人生,何尝不是我们自己的人生呢?

春去秋来,曹雪芹在“悼红轩”中十年磨一剑,可惜稿未完而人先亡。《红楼梦》写到第八十回时戛然而止。贾宝玉的原型是谁?贾宝玉最后和谁在一起?荣宁二府因何没落?“树倒猢狲散”后何去何从?……随着曹雪芹的去世,这些,都已成千古谜团,无法求证。

其实,《红楼梦》的结局,就是我们生命的结局。我们从出生之日起,就已注定,有一个名叫“死亡”的东西,在路的尽头等着我们。但是,从“生”到“死”的这一路上,我们依然有很多“不甘”,很多“执迷”,很多“看不开”、“放不下”。正如贾宝玉的前身——那颗灵河岸边的顽石,一旦动了凡心,就必须亲自到红尘中走一遭才会死心。历经几世几劫后,才能真正觉悟,真正放下。

身处太平盛世,平凡如你我,很少有机会像曹雪芹那样,经历从“大繁华”到“大幻灭”的跌宕起伏。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个人,都活得不容易,每一天,都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这个时候,请记得,捧起《红楼梦》吧。静下心来,细细体味书中的每个人物和每个细节。当我们读懂了《红楼梦》,或许,就会恍然,原来,和书中的繁华幻灭相比,我们的这点小烦恼、小委屈、小挫折,何其渺小,何足挂齿,何须萦怀呢?

“死亡”是注定的,但“每一天”有无限的可能。过得好不好,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红楼梦》,就是这样一本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读、去品、去悟的人生书。愿书中所有的情深义重,都能换来岁月温柔,不必回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