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膀胱经第22穴三焦俞
一、三焦的散热通道
三焦,三焦腑也。 俞,输也。三焦俞,名意指三焦腑的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定位】: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从第一胸椎到第七胸椎,旁开1.5寸都有穴位,分别是大杼、气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第八胸椎在传统穴位列表中没有列出穴位来,有后人给标出是胰俞。第九-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分别是肝俞、胆俞、脾俞和胃俞。从此,沿12节胸椎棘突为参照物的俞穴定位就此划上句号。从第12胸椎往下,就是第一腰椎,旁开1.5寸就是三焦俞。给大家一个比较简单的定位方法,从双肘连线与人脊柱交点旁开1.5寸帮助定位。三焦是个什么概念?它不像心肝脾肺肾五脏,也不像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五腑那样都是有形之物,三焦更像一个大通道。如果我们把人的躯干比喻成一个电脑,那五脏五腑,就像电脑主机里的CPU、硬盘、内存等,而三焦则相当于机箱,只不过它被分成了上中下三段,给大家一个定义吧: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六腑之一,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人体的其他脏腑器官均在其中,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即将躯干划分为3个部位,横膈以上内脏器官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内脏器官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脐以下内脏器官为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那三焦俞,则是指电脑机箱里的热向外扩散(三焦腑的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的通路,这样大家就好理解了。如同肝俞、脾俞,是调理肝脾两脏唯一特定的穴位一样,以“三焦”命名的穴位,仅三焦俞一家,别无分号。在中医的穴位命名中,以“俞”字命名的穴位相当多,涉及三条经络的24个穴位,其中尤以膀胱经最多,占了18个。“俞”字应该是穴位命名中最常用到的字,只有肾经的俞府穴不符合命名规则,其他的23个俞穴,包括三个经外奇穴,均符合。小肠经:臑俞、肩外俞、肩中俞。膀胱经: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共计18个) ,肾经:肓俞、俞府(标红) ,督脉:腰俞 。经外奇穴背部:巨阙俞、胃脘下俞、下极俞。记住,所有的“俞”穴,均为气血流通的要道(或者说是五脏六腑的气血排毒通道),这也就很好理解,为什么按摩师最愿意做背部了,不只是因为背部方便好做易操作上手,而是因为背部的“俞”穴太多了,在此下一番功夫,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降糖之要穴
我们知道,三焦俞位于第一腰椎,这个位置很重要。如果说12节胸椎因为有肋骨保护而不易移动的话,那颈椎和腰椎,因为没有这个周边的支撑和保护的骨头,就容易移位,也正因为如此,颈椎病和腰椎病最为普遍。前面我们已经说了,三焦相当于电脑的机箱,如果整个的机箱散热不好,通风不好,你说说这机箱里边的元器件能工作正常吗?所以,维持三焦的通畅就显得异常的重要。由于人体结构的原因,上焦在胸腔,下焦在盆腔,分别有肋骨和骨盆的保护,也正因为如此,其可扩充性就受到了限制,所以,人胖往往是胖肚子,也就是说,主要是胖在了肚脐眼以上,这个地方刚好是中焦,因四周没有骨头保护,可扩充性就很强,也就最容易堵住了。而中焦一堵,就会导致人体上热下寒,就是中医所说的“上焦有火下焦有寒”。
糖尿病,西医被认为是代谢疾病,也就是说身体出现了代谢障碍,而用中医的话来说,就是经络堵住了。而三焦俞所在的位置,刚好是在最容易堵的中焦,所以,如果在三焦俞处刮痧、拔罐,非常有助于将上中下三焦中的湿邪透过膀胱经这个人体最重要的排毒大通道排出体外。当湿邪代谢掉以后,经络就容易恢复通畅,气血也就运转正常了,血糖自然也就降下来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三焦俞,相当于排湿邪的一个下水道口。
三、功效和主治
【功效】 外散三焦腑之热
【主治】 肠鸣,腹胀,呕吐,泄泻,痢疾,水肿,腰背强痛
1、三焦的散热通道
2、降糖要穴
这正是:胡吃海塞不忌口,吃药输液经常有,经络一堵代谢差,三焦俞上问题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