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与谷歌的大战:一场不可能的战争

今天看到一篇公众号文章,把百度比作慕容复,谷歌比作乔峰。讥笑李彦宏说的“百度还能再赢谷歌一次”。现在似乎骂百度已经成了“政治正确”了。但其实在金庸的《天龙八部》里,慕容复是公认的悲剧人物,是三位开外挂主角的背景板。拿慕容复比喻百度肯定是不对的。我们对百度更多的是怒其不争、恨其不为。占着没有对手的搜索市场十多年,却没有多少新的亮点能让人认可。

但要说百度没有同谷歌一战的能力,或者说百度不能再赢谷歌一次,就完全没道理了。如果谷歌没有离开中国,百度也不会输给谷歌。过去十几年,没有哪家美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战胜过中国对手。uber中国最接近成功,但还是卖身滴滴,因为补贴大战撑不下去。往前数,ebay同样因为没办法做到免费,而输给了淘宝。微软MSN在白领市场输给了腾讯QQ。雅虎中国同样在中国惨败,甩卖给阿里巴巴。当然雅虎中国的这一笔甩卖,可能是商业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失败。因为后来雅虎换来的40%阿里巴巴股份,实在是太值钱了。雅虎最后退市时只把自己卖了45亿美元,而剥离出来的阿里巴巴持股公司altaba还持有阿里巴巴15%的股份。

为什么美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没法战胜中国对手。原因很简单:

一、中美文化差异巨大。互联网产品的设计和运营的方方面面细节决定了成败,而很多细节都和文化差异有关,一家美国互联网公司做的再好,有可能在中国白领市场获得竞争力,但绝对没办法获得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喜欢。互联网本质是屌丝经济,用户数量决定竞争成败,而中国屌丝们只有同样文化背景的中国boss们能够取悦。

二、 总部在美国的互联网公司没办法及时应对中国互联网对手的策略。淘宝的一项营销策略,ebay中国要一级一级汇报到美国总部,美国总部的高层还不一定能够理解中国对手在做什么,就算最后支持ebay中国高官的应对策略,等决策通过后中国战场上的战斗可能已经结束了。

三、谷歌等美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的价值观、运营政策要受美国法律的制约。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搜索上谷歌根本就不可能做到百度那样的处理方式。但对百度来说也别无选择。如果谷歌和百度一样去过滤、处理关键词和结果,在美国会陷入无休无止的诉讼和政府罚款。这还真不是谷歌本身价值观的问题。而由于谷歌是按美国法律经营的,在美国以外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受欢迎。欧洲就于2017年6月27日对Google开出24亿欧元的罚单,2018年7月18日又对谷歌处罚43亿欧元。中国并不是谷歌在全球失去的唯一市场,另有俄罗斯、韩国、捷克、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搜索市场并不在谷歌的掌握之下。

当我们通过各种方式辱骂百度的时候,其实我们是在表达对百度的不满,这种不满的起源部分来自百度,部分来自百度之外。百度搜索在国内也不是没有对手,搜狗、360、神马都是一直喊着要追赶百度的,但我们仍然用脚投票,选择了百度。

但时间回到多年以前,谷歌还没离开中国的时候,谷歌的市场份额也没法与百度相比。谷歌2005年正式进入中国,2010年初宣布退出,期间的搜索请求数是逐年呈下降趋势。以艾瑞数据为例,2005年的时候是26.9%,到2009年变成了18.9%,到2010年下跌到11.1%。在中文搜索上,谷歌不可能比百度更懂中文、更懂中国人。

百度当年怎么打赢谷歌的?2000 年到2007年这段时间,中国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环境,草根站长兴起。那时候仅仅一百多名草根站长做的网站就占到了整个中文互联网流量的三分之一。百度通过百度联盟将这些网站收入麾下,为百度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内容和流量土壤。此后,百度更是通过一系列接地气的推广把谷歌打得措手不及,地址栏默认搜索引擎到网吧线下推广,谷歌被逼得一度入股了版权问题颇有争议的迅雷来获取并不干净的流量。与此同时,百度还连续推出了一系列非常迎合中国人的产品:百度贴吧,百度MP3,百度百科,百度文库、百度贴吧、百度空间。使得当时同为竞争对手的谷歌几无还手之力。

在2009年,那时没有人会认为谷歌可能在中国市场战胜百度,但那也是百度最激情燃烧的岁月。那年春晚,李彦宏上镜次数多达8次。能够在同谷歌的竞争中成长,对于年轻的百度也是难得的磨练。就像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竞争一样,没有竞争的中文搜索市场,也让百度在日后很多年里陷入了迷茫。

谷歌有可能回到中国吗?谷歌的很多产品一直都没有离开我们。但我们想要的那种谷歌搜索,是不可能回来的。这跟百度无关。。李彦宏心里其实也很想同谷歌一战,如果不是谷歌当年那样决绝的退出方式,谷歌搜索也会温水煮青蛙一样,像其他美国互联网公司一样逐渐淡出中国互联网世界,那样的话,百度和李彦宏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多年来一直饱受诟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