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制约了优秀银行的估值上限?

本文由公众号“苏宁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

股价=每股收益EPS×估值水平PE,对投资者而言,每股收益是长期持股的价值源泉,估值变动则是决定中短期收益的核心因素。每股收益的变动通常是缓慢的、渐进的,中短期看,投资者最大的伤害或惊喜通常来自估值逻辑变动。

高端白酒属于正面典型,2020年5月之前的十年里,贵州茅台PE水平从未超过40倍,而当下来看,50倍都觉得便宜。基金抱团只是表象,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市场认可了高端白酒的礼品属性、社交属性甚至投资属性,估值得以超越一般消费品的范畴。

房地产则是反面典型,2018年之前,行业平均PE从未低于10倍,之后受城镇化放缓、人口老龄化、房住不炒等因素制约,估值逻辑发生改变,这两年估值水平长期处于10倍之下,下限变上限。

本文中,我们来谈谈银行业。在未来三五年,银行业的估值逻辑有没有可能发生大的改变?或者换个说法,优秀银行个股能摆脱银行业估值的地心引力吗?

制约银行业估值水平的三大因素

自2012年以来,银行业的估值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区间波动,最低为4.48倍,最高为8.84倍。最低点出现在2014年,当时受经济增速下行、贸易融资乱象、不良压力、互联网金融冲击等多重因素影响,市场对银行业极度悲观。但自2015年以来,银行平均估值已很少低于6倍,表明恐慌成为过去。当前,市场将银行业视作中规中矩的周期行业,既谈不上悲观,也谈不上乐观。

那么未来三五年,银行业的估值逻辑有没有可能发生重大改变呢?先说结论,可能性不大。

银行业最大的估值逻辑就是周期二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银行首当其冲,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周期与银行信贷周期互相影响、互为因果,银行业周而复始经历“信贷扩张-信贷收缩”的波动,表现为贷款增速、净息差、不良率等指标的周期性波动,银行估值水平在特定区间内反复做钟摆运动。

区间波动的下限容易理解,当银行股价显著低于净资产时,股息率提升,防御性增强,此时会有大量资金买入,构成底部;而制约其估值上限的,主要有三点:一是未来盈利增速,二是盈利的确定性,三是外源融资需求。

就未来盈利增速而言,银行业与GDP增速高度同步。当前,实体经济仍处于调整升级的阶段,GDP增速下行趋势未改,银行让利实体仍是长线逻辑,在可预见的未来,银行盈利增速不存在根本性改善的空间。相反,金融体系正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型,银行业分享实体经济利润的比例会趋势性下降,虽然过程比较久,但终究也是负面因素。

就盈利的确定性而言,主要是不良资产问题。就单个银行来看,不良资产可能危及生存,不过就银行业整体而言,不良率高低呈现周期性波动,并非致命问题。未来三五年,即便不良率趋势性好转,但一则好转幅度有限,二则好转之后还会恶化(周期波动),对估值上限的影响有限。

外源融资需求则是业务模式决定的,作为典型的重资本行业,银行的增长需要持续补充资本,在可预见的未来,靠盈利转增资本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大部分缺口仍需要外源融资。外源融资会不断地摊薄每股收益,影响其估值水平。

以上可知,站在行业整体的视角,未来三五年,银行业的估值逻辑不会发生大的调整,仍会在特定区间内波动。

个股能否冲破“地心引力”?

行业大逻辑很难改变,单个银行有没有可能超越银行业估值区间的“地心引力”束缚呢?

从当前上市银行的估值分布来看,低至4.52倍,高至15.57倍,分化很明显,但差距仍在合理范围内。如宁波银行以15.57倍市盈率拔得头筹,在银行业内部是佼佼者,但相比沪深300指数(19倍)、创业板指数(49倍),估值水平处于低位,并没有突破银行业的估值框架。

要想突破银行业的估值框架,仍然要回到“未来盈利增速”、“盈利的确定性”、“外源融资需求”三个层面找答案。

就盈利增速来看,除了国有大行因规模太大与宏观经济高度共振外,股份制银行、地方性银行都还有空间通过精选业务保持快速增长。事实上,市盈率靠前的几家银行,如宁波银行、厦门银行、杭州银行、招商银行等,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速普遍处于较高水平。

盈利的确定性,与利润结构有关。一般来说,非利息收入占比越高、利息收入中零售贷款占比越高,受不良波动的影响越小,盈利的确定性越高。招行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一直在推动“轻型化”转型,2020年非利息收入占比36.3%。显然,即便是招行,距离真正的轻型化仍有不小距离。

外源融资需求,与自身盈利能力、业务结构(资本占用)、不良率等有密切的关系。整体上看,盈利增速高、非利息收入占比高、零售贷款占比高的银行,外源融资补充资本的需求更低一些。

基于数据可得性,本文仅统计2010年以来上市银行增发+配股募资金额,从累计募资总金额与当前总市值(20210409)占比来看,不同银行差别很大,高者达到51%,低者不足1%。某种意义上,个别优秀的银行,已经能够逐步摆脱外源融资对原股东权益稀释的影响。

综合“未来盈利增速”、“盈利的确定性”、“外源融资需求”三个角度,优秀银行能保持较高的盈利增速,并逐步降低对外源融资的依赖,但在“盈利的确定性”即轻型银行转型方面还有差距,因而仍难以摆脱银行业估值“地心引力”的束缚。

有希望,但不是现在

如上所述,当前的优秀银行个股要摆脱银行业估值框架,虽有希望,但还有距离。核心瓶颈在于“盈利的确定性”,市场追求的确定性,不仅仅是长期保持低不良,而是最好彻底摆脱不良隐忧,非利息收入占比越高越好,做到真正的“轻资本”经营才有希望。

当前银行个股的高估值,更多地来自“高增速、低不良”等银行传统经营指标的优秀表现,距离“轻型化、弱周期性”特征还有差距。好在,优秀的银行一直在朝着“轻型银行”努力,日积月累,总能到达彼岸,届时,成功转型的银行自然可以摆脱银行估值逻辑,享受类似消费股、科技股的高估值。

作为投资者,不妨心怀期待,继续保持关注。

(0)

相关推荐

  • 震荡市中的难得好基,5年超3倍 年初至今回撤仅1.4%

    牛年伊始,市场开启强势震荡.不少基金在本轮大跌中出现业绩分化,年初至今回撤超-10%. 其中,我们关注到一位回撤控制良好的基金经理--华安基金崔莹,其管理的灵活配置基金[华安沪港深外延增长],年初至今 ...

  • 抄底赛道的时机

    合理了吗 在前期回调了一段后,相信大家都会开始考虑一个问题--啥时候抄底. 对于抄底,当下或许大家都会有一个比较经典的共识--那就是好赛道似乎很难便宜下来,所以差不多就得了. 也就是跌了一下,就应该抄 ...

  • 新年第一周,你贷到房贷了吗?

    "房贷额度相对来说较紧,目前申请贷款基本都需要排队."这是近期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多位银行业人士时听到的最高频次的回答.而此时恰恰距离房贷新规发布半个月左右,原本要冲刺"开门 ...

  • 优秀的银行股估值几何?银行股差异性银行股...

    优秀的银行股估值几何? 银行股差异性 银行股好坏判断标准两个字"风控"!!!差异真的非常大,特别是今年疫情影响下,本来银行股经过多年的消化,历史包袱逐渐抛开,但今年疫情影响之下,加 ...

  • 优秀银行股:进攻的号角吹响了!

    来自华风清扬归来的雪球专栏 这两年,A股市场银行股的估值严重偏低.尤其是优秀的银行股,其ROE.成长性和资产质量均处于银行业国际前列的水平,而其PB.PE和PEG都大幅低于国际水平. 最近有种种迹象表 ...

  • AAAA【美债是茅台的估值上限】 民生证券指出,...

    [美债是茅台的估值上限]   民生证券指出,以A股市值最高的贵州茅台为例,外资持有贵州茅台的比例长期高于公募基金.   因此以茅台为代表的抱团股股价与外资进出息息相关,十年期美债利率成为茅台等核心资产 ...

  • 网络营销外包下字节跳动如此优秀私有市场估值远超拼多多与京东

    近日根据早前消息报道称,由于字节跳动投资者对其旗下业务及前景充满信心,当下字节跳动在私有市场下的估值已远超2500亿美元,换言之,字节跳动的估值已超过埃克森美孚与可口可乐位列纳斯达克第十四名,相当于两 ...

  • 做优秀银行股赚钱的启示

    来自华风清扬123的雪球专栏 有些人,认为做银行股赚不到钱,我是很不同意的. 其实,即使不是银粉,只要掌握了诀窍,偶尔做做银行股,也是能赚钱的. 我不喜欢那些野蛮生产.乱七八糟.屁股不干净的银行,所以 ...

  • 很多人问优秀银行怎么判断,看哪个指标?

    落魄贵族的尊严 $宁波银行(SZ002142)$ 曾经是银行股里的成长股,连续多年的高增长也带来了股价连续多年的长牛,市值也超过了两千亿,堪比很多股份行. 然而随着规模的变大,要再保持以往的增速难度越 ...

  • 年报业绩预增3-4倍,估值上限在哪里?

    摘要: 近日御家汇公布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归母净利润同比+340%-451%,超市场预期,公司股价也在业绩公布后的两个交易日跳涨23%.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有多大. 一.公司年报解读:为何业 ...

  • 为什么银行的估值会在1pb左右。 雪球上流行着用pe给银行估值,还计算长期的现金流折现,搞得好像还挺...

    雪球上流行着用pe给银行估值,还计算长期的现金流折现,搞得好像还挺高大上的. 其实这类行为,本质上是不理解银行业的性质造成的. ---- 我们知道,国内银行主要的业务收入是利息收入,非息收入占比比较小 ...

  • 坐上复苏周期与估值修复的双轮快车:易方达中证银行ETF

    过去10年3轮大级别银行行情,宏观经济景气向上,或者(预期)企稳复苏是银行股行情最重要的驱动因素. 撰文/楚风 出品/每日财报 春节以来A股市场跌宕起伏,两大股指近期已有回暖趋势,但较春节前高峰仍有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