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史可考的预言

一、秦朝灭亡的预言: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原文:

1、三十二年,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

解释:

始皇三十二年,燕地人卢生向秦始皇奏录具有预言性质的图书,图书上说:“亡秦者胡也”。秦始皇听后,以为是西北的胡人将取代秦朝,于是,就派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人,想以此解脱秦朝覆灭的命运。事后,人们才知道,秦朝是葬送在其儿子胡亥的手里。

原文:

2、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始皇不乐,使博士为仙真人诗,及行所游天下,传令乐人歌弦之。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沈璧也。於是始皇卜之,卦得游徙吉。迁北河榆中三万家。拜爵一级。

解释:

始皇三十六年,火星停留在心宿。有陨石坠落在东郡,到地上就变成石头,有百姓就在这块石头上刻上“始皇帝死而地分”。 ……

到了秋天,有个使者从关东于夜晚过华阴平舒道,有一个人持一块玉璧遮住使者说:“我是遗滈池君”,又说道“今年祖龙死。”使者将这件事告诉了秦始皇。始皇默然良久,自我解嘲说:“山鬼只不过知一年的事”。退后又说:“祖龙应该是人的祖先”。(心里想,预言要死的祖龙,应该不是我吧?)

二、刘邦身贵的预言: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

原文:

1、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尔女子所知也。”卒与刘季。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解释:

汉高祖刘邦为地方亭长时,曾去拜谒吕公。吕公善于给人看相,见刘邦状貌,因此很重敬他,并且,还愿意把女儿嫁给他。吕母恼怒地问吕公:“你平常说,我们这个女儿很奇特,将来要嫁给贵人的。沛县县令来求,你都不答应,为何妄自许给刘邦呢?”吕公说:“这就是你等女子所无法知道的了。”后终于嫁给了刘邦,吕公这个女儿,就是日后的吕后,吕后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原文:

2、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餔之。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令相两个孩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適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

解释:

汉高祖刘邦为地方亭长时,自己也还作些田。有一次,吕后与两个孩子到田中锄草,有一老人过路讨水喝,老人给吕后看完相后对她说:“夫人天下贵人。”同时,又叫两个孩子来看,说:“夫人之所以有大富贵,原来是这两个孩子给带来的。”此老人刚走,刘邦从一旁到田边来,吕后就说有个客人来过,给我们母子看相,说我子母皆大贵。刘邦追到老人后,老人说:“乡间夫人和孩子都象你,你的相贵不可言。”刘邦谢过。后来,等到刘邦真的贵为天子时,却又不知道老人的住处,想感谢他,都没有找到人。

三、预言董卓死亡:

据裴注《三国志》魏书之“董二袁刘传”记载:

原文:

三年四月,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卓将吕布共谋诛卓。是时,天子有疾新愈,大会未央殿。布使同郡骑都尉李肃等,将亲兵十馀人,伪著卫士服守掖门。布怀诏书。卓至,肃等格卓。卓惊呼布所在。布曰“有诏”,遂杀卓,夷三族。主簿田景前趋卓尸,布又杀之;凡所杀三人,馀莫敢动。【英雄记曰:时有谣言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犹不生。”又作董逃之歌。又有道士书布为“吕”字以示卓,卓不知其为吕布也。

解释:

东汉末年,董卓专权,朝臣王允等共谋诛杀董卓。初平三年四月,由吕布出手将董卓刺死。这件事,在当时董卓还没有死的时候,就有民谣说:“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犹不生”。这首民谣的意思是:一个“千”字,加个“里”字,再加个“草字头”,就是“董”字;一个“十”字,加个“日”字,再加个“卜”字,就是“卓”字。何青青,意为何其茂盛。犹不生,就是难以活了。这句话连起来就是:董卓是何其旺盛呀,但是,他难以再活下去了。

在对董卓被杀的预测中,另外还有一个道士,写个“吕”字在一块布上给董卓看,董卓不知道这就暗示着是吕布的意思。

四、术者预言南朝吉士瞻管理不止一州:

据《南史》之“吉士瞻传”记载:

原文:

吉士瞻,字梁容,冯翊莲勺人也。少有志气,不事生业。时征士吴苞见其姿容,劝以经学,因诵鲍照诗云:“竖儒守一经,未足识行藏”,拂衣不顾。得逾四十,忽忽不得志,乃就江陵卜者王先生计禄命,王生曰:“君拥旄杖节非一州,后一年当得戎马大郡”。

解释:

吉士瞻年轻的时候就有大志,但是不爱做事、不爱读书。过了四十岁还是不得志,于是就到江陵王先生那里去算命,王先生说:“你将会拥有兵权,管理的还不止一州”。

后来,南齐和帝即位后,封吉士瞻为领军司马。再后来到梁武帝天监二年,入为直阁将军。曾历任秦、梁二州刺史,加都督。以及西阳、武昌二郡太守。

五、孙绍预言北魏很多官员都得死:

据《北史》之“孙绍传”记载:

原文:

孙绍,少好学,通涉经史,好言得失。绍曾与百僚赴朝,东掖未开,守门候旦。绍于众中引吏部郎中辛雄于众外,窃谓曰:“此中诸人,寻当死尽,唯吾与卿,犹享富贵。”未几,有河阴之难。绍善推禄命,事验甚多,知者异之。

解释:

孙绍,曾任北魏右将军、太中大夫、右光禄大夫之职。少年时好学,通涉经史,喜欢断言别人的成败得失。

孙绍曾于某日同百官一起赴早朝,此时,东门还没有开,大家都在等着天亮。这时候,孙绍在众多官员中拉开吏部郎中辛雄到一边偷偷说:“这里的其他人,都得死尽,就只有我和你,还可以活下来享富贵”。没过多久,因为河阴之难,不幸被孙绍言中。孙绍最善于给人算命,应验的事有很多,知道的人都觉得他很奇特。

附:河阴之难

南北朝时期,北朝的北魏武泰元年(既公元528年),胡太后擅权秉政,鸩杀孝明帝,立幼子元钊。契胡部落酋长尔朱荣以此为借口起兵东进,洛阳守将不战自降。四月十三日,尔朱荣在河阴之陶渚(今河南孟津)溺死胡太后和幼帝,纵兵围杀北魏的王公百官两千多人,此一事在历史上被称作“河阴之变”。

我国古代,将山之南或水之北称为阳;反之,将山之北或水之南称为阴。此处的“河”,指的是黄河。

六、乙弗弘礼预言隋炀帝:

据《新唐书》之“方技”记载:

原文:

隋末又有高唐人乙弗弘礼,当炀帝居藩,召见,弘礼贺曰:“大王为万乘主,所戒在德而已。”及即位,悉诏诸术家坊处之,使弘礼总摄。海内浸乱,帝曰:“而昔言朕既验,然终当奈何?”弘礼逡巡,帝知之,乃曰:“不言,且死!”弘礼曰:“臣观人臣相与陛下类者不长,然圣人不相,故臣不能知。”由是敕有司监视,毋得与外语。

解释:

隋朝末年,有个高唐人叫做乙弗弘礼,当炀帝还是藩王时,曾召见他,乙弗弘礼祝贺说:“大王可为皇帝,所要注意的就是在德行而已。”等到隋炀帝真的即皇帝位后,把所有的方术家都召集到一起办公,命乙弗弘礼为总管。后来,国内动乱,炀帝问乙弗弘礼:“你原来断言我的都应验了,然而,以后又怎么样呢?”乙弗弘礼有所顾虑而不敢言,炀帝知道了,就说:“你不说,就证明我会死!”乙弗弘礼说:“我观其他人的相与陛下相同的寿命都不长,然而,帝王的相是不能以常规来论的,所以,我就不知道怎么看了”。于是,隋炀帝就命有司来监视乙弗弘礼,不允许他与外面的人乱说。

七、王远知预言李渊和李世民为帝:

据《新唐书》之“方技”记载:

原文:

王远知,系本琅邪,后为扬州人。远知少警敏,多通书传,事陶弘景,传其术,为道士。……

高祖尚微,远知密语天命。武德中,平王世充,秦王与房玄龄微服过之,远知未识,迎语曰:“中有圣人,非王乎?”乃念以宝。远知曰:“方为太平天子,愿自爱”。太宗立,欲官之,苦辞。

解释:

王远知,本来是琅邪人,后来为扬州人。王远知少年时就很机敏,诗书满腹,拜陶弘景为师,得到了陶弘景的方术之技,是个道士。……

唐高祖李渊在地位很低的时候,王远知就偷偷地告诉他有帝王之命。唐武德年间,秦王李世民等穿着便服经过,王远知以前还不认识他们,便迎上去说:“你们中间有个圣人,现在莫非是个王子?”李世民听后就将这句话当个宝贝似的。王远知继续说:“是个太平天子,但愿自爱”。李世民真的当皇帝后,想请王远知来当官,被王远知苦苦推辞。

后来,李世民就赐给王远知一座道观,还不时派人去看望他。

十、吕蒙正预言富弼日后身贵:

据《宋史》“列传”第二十四记载:

原文:

富言者,蒙正客也。一日白曰:“儿子十许岁,欲令入书院,事廷评、太祝。”蒙正许之。及见,惊曰:“此儿他日名位与吾相似,而勋业远过于吾。”令与诸子同学,供给甚厚。言之子,即弼也。后弼两入相,亦以司徒致仕。其知人类如此。

解释:

富言这个人,是吕蒙正的客人。一日,富言对吕蒙正说:“我儿子十来岁,想请您帮忙让他到书院去,将来让他做些廷评、太祝之类的官员”。(太祝为从八品官员)。吕蒙正答应了。等到那天见到这个孩子,吕蒙正惊奇地说:“你这个孩子他日的名位与我相似,而建立的功勋和业绩还会长过我”。逐安排这个小孩与自己的孩子等同学,并且,供给还非常丰厚。富言这个孩子,就是富弼。后来,富弼两次当宰相(英宗和神宗时)。最后做到司徒的职位(司徒为正一品)。可见,吕蒙正善于识人都象这样。

附录:吕蒙正简介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人。少年时,因其父与其母不和睦,被父亲将母亲连同自己赶出门外,生活十分窘迫。北宋太平兴国二年擢进士第一名。吕蒙正宽厚简朴,有很高的名望,为人正直敢言,皇上都赞许他心中无隐私。北宋时期,曾经三次任宰相职,整个宋朝,就只有赵普和吕蒙正三次为相。

八、袁天纲预言武则天将称帝:

据《新唐书》之“方技”记载:

原文:

袁天纲,益州成都人。仕隋为盐官令。……

贞观初,太宗召见曰:“古有君平,朕今得尔,何如?”对曰:“彼不逢时,臣固胜之”。武后之幼,天纲见其母曰:“夫人法生贵子”。乃见二子元庆、元爽,曰:“官三品,保家主也”。见韩国夫人,曰:“此女贵而不利夫”。后最幼,姆抱以见,绐以男,天纲视其步与目,惊曰:“龙瞳凤颈,极贵验也;若为女,当作天子”。

解释:

袁天纲,四川成都人。曾经在隋朝为盐官令。……

唐贞观初年,太宗李世民召见袁天纲时问:“古代有个君平,我今得了你,你跟他相比何如?”袁天纲回答道:“他是生不不逢时,而我遇上了明君,比他强多了”。武则天还年幼的时候,袁天纲见其母时说:“夫人按推算应该生贵子”。在见到两个儿子元庆、元爽时,说:“官可居三品,是个保家的主也”。在见到韩国夫人时说:“此女很贵,只是有点不利夫”。武则天最小,由保姆抱来让袁天纲看,假说是个男孩,袁天纲看到她走路的样子和一双眼睛,惊奇地说:“象龙的瞳仁,象凤的颈部,是个极贵的相;若是个女孩,应该会作天子”。

九、李淳风预言武则天称帝后的作为:

据《新唐书》之“方技”记载:

原文:

李淳风,岐州雍人。幼爽秀,通群书,明步天历算。……

太宗得秘谶,言“唐中弱,有女武代王”。以问淳风,对曰:“其兆既成,已在宫中。又四十年而王,王而夷唐子孙且尽。”帝曰:“我求而杀之,奈何?”对曰:“天之所命,不可去也,而王者果不死,徒使疑似之戳淫及无辜。且陛下所亲爱,四十年而老,老则仁,虽受终易姓,而不能绝唐。若杀之,复生壮者,多杀而逞,则陛下子孙无遗种矣!”帝采其言,止。

解释:

李淳风,岐州雍人。年小的时候,给人清爽秀雅的感觉,通晓群书,懂得步天历算。……

唐太宗李世民得到很神秘的预言,那上面说:“到了唐朝中期,国势会衰弱,有个女人姓武的将取代帝王之位”。逐以这件事来问李淳风,李淳风回道:“预兆既已生成,那么,此人已经在宫中了。另外,要等四十年才能称帝王,在称帝王后就会将君王的子孙几乎消灭殆尽”。唐太宗李世民说:“我现在找出她并且杀死她怎么样?”李淳风回答道:“这是天命之所在,是不能杀的,您若硬要找出这个人来杀掉,不但这个人杀不死,而且,还会连累无辜。并且,这个人还是陛下所亲爱的人,四十年后她会老,她老了就会变得仁慈,虽然是将王朝李姓改了,但最终还是不会绝了唐王朝的延续。若是将她杀了,反而会生出年轻的,那将会意气用事,杀掉许多人,那样,陛下的子孙就不可留了!”唐太宗李世民听后,就采用了李淳风的说法,于是,就停止了要寻找和杀害将来要出现的女主这件事。

十一、预言元末天下大乱及元朝灭亡:

1、据刘伯温自著《郁离子》之“戚之次且”记载:

原文:

戚之次且谓郁离子曰:“子何为其垂垂也与?子非有愿欲于今之人也,何为其然也?”

郁离子仰天叹曰:“小子焉知予哉!”……

“吾闻天之将雨也,穴蚁知之;野之将霜也,草虫知之。知之于将萌,而避之于未至,故或徙焉或蛰焉,不虚其知也。今天下无可徙之地可蛰之土矣,是为人而不如虫也。《诗》不云乎:'匪鹑匪鸢,翰飞戾天;匪鳣匪鲔,潜逃于渊。’言其无所往也。吾何为而不忧哉?”

解释:

刘伯温在辞去元朝的官职后,在老家著书立说,这本书就取名《郁离子》。在这本书里,有一篇这样的文章:

有人问我:“你怎么整日愁眉不展、心事重重呢?”

我仰天长叹:“你怎知我的心思呢?”……

“我听说天要下雨了,蚂蚁就会知道;原野上将要降霜了,草木和昆虫就会知道。知道事物在将要萌发之前,而避开于事物还没有来到之时,或者迁徙远走或者蛰伏躲藏,也就不枉事先知道事物会发生了。可是,而今之天下没有可以迁徙的地方,也没有可以蛰伏躲藏的土壤,如此说来,是做人还不如做虫了。我凭什么而不为此忧愁呢?我怎能不为此忧愁呢?”

刘伯温在这里,只是拿气候和动植物打比方,其实,也就是自己通过推算,知道天下将大乱。让他苦恼的是,自己明显知道天下将要大乱,然而,却不知道自己该躲到哪里去,这岂不是最悲哀的吗?

事后证明,刘伯温确实没有地方可躲。当是时,元政不纲,盗贼四起。刘福通奉韩山童假宋后起颍,徐寿辉僣帝号起蕲,李二、彭大、赵均用起徐,众各数万,并置将帅,杀吏,侵略郡县,而方国珍已先起海上。他盗拥兵据地,寇掠甚众。天下大乱。

后来,又有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元军以及方国珍势力等互相火并残杀,全国都是动乱,全国都是战场,确实没有一个安全、清闲的地方。

2、据《明太祖实录》记载:

原文:

甲子,命中书右丞相信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中书平章掌军国重事鄂国公常遇春为征虏副将军,率甲士二十五万,由淮入河北取中原。

丙寅,檄谕齐鲁、河洛、燕蓟、秦晋之人曰:“自古帝王临御天下,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

古云:“胡虏无百年之运,验之今日,信乎不谬。

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故先谕告:兵至,民人勿避。……故兹告谕,想宜知悉。

解释: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四月,甲子日,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中书平章掌军国重事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由淮河进入河北取中原。

丙寅日,在征剿元兵时对北方民众发出的文告说:“自古帝王制御天下,中国居内,以制西夷人和北狄人;西夷、北狄居外,以此来尊奉中国。……

古人早就说过:“胡人统治中国,不会超过一百年,拿今日的情况来验证这句话,可以完全相信这不是荒谬的”。

正当现在这个时候,天运循环往复,而使中原的气运旺盛,在这数以亿兆的人当中,会降生一个圣人,他可以驱除胡人,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南山山人  张德道  己丑年季夏写于南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