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央企成碳中和债发行主力 建立统一信披体系接纳更多中小企业已是当务之急
本报记者 闫立良 见习记者 郭冀川
继今年2月银行间和证券交易所市场先后启动非金融企业的碳中和债发行后,碳中和债发行速度逐渐加快。近期中石化、国电电力、包钢股份等企业纷纷发行碳中和债券。今年国家电投、华能集团等多家央企国企均发布了专项用于碳中和或新能源项目的债券。
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研究员王汀汀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碳中和”背景下,今年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迅速上升,发行成本大幅下降,今年一季度已经发行碳中和债近900亿元,相当于历史存量的10%。对于发行企业而言,碳中和债有效拓宽了低碳项目融资渠道,电力和能源消耗企业获益相对更大。
王汀汀介绍,从发行成本方面看,碳中和债发行利率普遍较低,之前的绿色债券发行利率普遍高于发行当日中债估值20-30BP,而碳中和债发行利率则下行到普遍低于中债估值10-20BP。目前碳中和债发行期限以2-3年为主,项目和技术投资往往跨度多年,未来有延长发行期限的趋势,以符合项目融资的长期特点,而且也可以满足保险、社保等偏好长久期资产的机构进行配置。
王汀汀说:“虽然碳中和债的发行利率略低,但从我们与外资金融机构接触情况看,当下普遍担心美元资产会因为美国未来通胀水平大幅抬升而出现较大风险,因此相对来说,人民币资产,尤其是人民币计价的碳中和债,由于发行主体资质较高,相对比较安全,而且票息远高于美元债券,加之人民币本身处于升值周期,合计性价比会更高,许多外资机构正在积极对碳中和债进行投资布局。”
绿色金融是国家绿色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行碳中和债券的关键是确保募集资金实际用于碳中和项目,为此银行系统要求碳中和债的募投项目应符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或国际绿色产业分类标准,且聚焦于低碳减排领域,具体包括:清洁能源、清洁交通、可持续建筑、工业低碳改造等。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下,亟需大量社会资金投资到减排、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领域,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可以有效弥补投资供需缺口,有效管理投资收益和风险,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流入相关产业,鼓励更多企业开发绿色低碳项目。如碳中和债所募资金除用于绿色项目建设之外,还能用于置换相关项目前期借款等,这种融资优势可以吸引一些中小企业积极进行低碳排放和低碳转型。
只是目前绿色债券尚未建立起统一的信息披露体系,为保证发行主体的低碳项目执行力,目前碳中和债发行方主要是能源型央企。
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赵博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绿色债券的信息披露广度、深度、形式均存在差异,提高了证券投资机构参与绿色债券投资的综合成本。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构建统一的信息披露体系,这样不仅可以吸引更多投资机构参与绿色债券投资,更能将中小企业纳入发行方主体。
(编辑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