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拨备背后的玄机

金融大表哥
银行拨备是一个让人费神的指标。首先,它并不是一个“客观”的指标,银行在会计上计提拨备有一定的主观性,这让我们对拨备的分析不那么清晰。其次,它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因为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线,是决定银行经营成果最为核心的变量之一。总之,在分析银行时,这是一个很难观察,却又不得不观察的指标。
我国有多个部门的文件对拨备计提有要求,包括财政部、人行、银保监会等,具体文件在此不赘述。但其中最为重要的监管要求是150%的拨备覆盖率。
在过去,拨备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以丰补歉”。以丰补歉指的是,盈利较好时,多计提拨备(留存为超额拨备,即超过监管要求之外的拨备),让盈利增长缓和一些,而在盈利不佳时,可以少提甚至不提拨备(可消耗超额拨备),让盈利增长好看一些,以此来实现让每一年的盈利情况尽可能平稳。以丰补歉,本质是利润跨期平滑的问题。

为什么要平滑利润?

如果银行全部股东一直没有变动,那么其实要不要以丰补歉都是一样的,反正赚和亏都是这些股东的。但是,因为股东每个交易日有进有出,所以得考虑利润跨期平滑问题。

假设有一家银行,过去每年盈利100元,非常稳定地持续了5年以上。突然有一年,发生了一笔不良资产,当年会亏损200元。如果这家银行没有以丰补歉,而是前5年把利润全分红了,然后有股票换手,有新股东进来,然后到了第6年亏损200元,那么新股东怎么都不会开心的。他们会觉得,前面的股东赚走了贷款的利息,而这笔贷款发生违约时,亏损让自己承担,这太不公平了。

这跟信用债交易有点类似。有些信用债在违约发生前发生交易,新买入的投资者成了接盘侠……

其实这事很难说清楚公平不公平,我们也不展开讨论了。

但万一银行在不好的年景,遇到新发生不良贷款实在太多了,如果按照要求计提拨备,也很做到平滑利润(不良太多,把超额拨备消耗完毕之后还不够)。那么,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在不良贷款的确认上动手脚。
我们在研究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时,最头疼的一点是,银行的不良资产认定也是偏主观的。我们以前曾经使用这个图,来表示不良资产是如何确定的:
也就是说,不良资产和非不良资产之间,并没有清晰、客观的边界,边界划分在哪,是有一定的主观性的(总存在那么一些贷款,确认为不良类也可以,算成关注类也说得过去)。一家银行可以将不良的认定标准调得更严,那么在图中就体现为边界向右移动:
当然,它也可以将不良认定标准设得很松,在图中就体现为边界偏左,于是报表上确认的不良资产就少一些。当然,说更严重点,这种行为也可能是隐藏不良,以便粉饰盈利。
这个事情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投资者看着银行报表上的不良资产数据,会表示一定的怀疑。不管银行的高管如何解释说我们不良认定是严格的,投资者也很难置信,于是银行股估值就一直处于很低的状态。
等到经济向好,银行的收入能够承受进一步计提拨备了,则再把不良边界右移,把以前没确认的不良确认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2018年我国处置、核销的不良规模超过了2017年底的披露数,这些不良贷款仿佛一夜之间从地底下冒出来的。其实是因为2018年银行收入增速回升,有能力消化以前未确认的不良了。
所以,以丰补歉,除了靠拨备,还得结合对不良确认宽严的把握。
既然银行的报表这么“艺术性”,那么评判真实的资产质量情况,成为了银行分析师最头疼的问题。而拨备覆盖率有可能提供一些线索。
既然是以丰补歉,那么很明显的一个一般推论(这里加了“一般”二字,表示在一般情况下成立,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是:拨备一直增厚时,自然是丰,拨备被消耗时,自然是欠。用拨备覆盖率的变化,来间接反映这家银行现在的经营情况到底是变好(丰)是变坏(欠),可能是一个可行的信号。
基于拨备覆盖率指标,我们可以有这样一个假设(当然,这可能只是假设,因为确实存在例外的情况):银行不太可能一边宽松认定不良(甚至隐藏不良),一边又计提大量超额拨备,保持很高的拨备覆盖率。
这个假设可以表述为另一个句话:在营业收入允许的情况下,银行高管总是希望尽可能确认、消化、处置不良,而不会在有能力消化的情况下,依然藏着不良。
换言之,我们假设,银行高管总归是希望尽可能用营业收入去消化不良,以便处置完毕后重新走上正常经营之路。
于是,基于上述结论,我们会有另几个推论:

(1)如果一家银行拨备覆盖率远超监管标准(比如150%),并且还在持续提升,那么很明显是处于丰的阶段。很显然,市场上,这样的银行股,估值一般不低,而且主升浪是从它们拨备覆盖率开始显著上升开始的。

(2)如果一家银行拨备覆盖率在较长时期内仅维持在监管标准附近,那么有可能是:每年的营业收入用于消化存量不良之后,无能力留存额外的拨备。甚至,它是每年收入能消化多少不良就确认多少不良,并且还有存量不良还未消化完毕(存量不良有可能还未确认到报表中),还在补欠。

(3)如果一家银行拨备覆盖率高位回落,可能也是处于补欠的阶段,即每年收入已经不足以消化新发生不良,而是需要拿过去的超额拨备去消化新发生的不良。

再从推论(2)出发,一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从监管标准开始起飞,则有可能是存量不良处置完毕了,开始进入丰的阶段,积累超额拨备。
最后,我们列出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与PB的散点图,结论就非常清楚了:
当然,单单用拨备一个指标评价银行经营好坏、解释银行估值高低,还有点武断,其他还有很多事情会影响银行。
但不能否认的是,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指标。

以下为金融监管研究院推荐课程
报名其他线上课也可添加以上微信

为帮助行业内人士深刻了解当前形势下不良资产市场的发展情况,把握不良资产的投资机会与风险意识,加深对不良资产处置的理解及实操经验,法询金融特邀六位不同行业资深专家于2021年4月16-18日于北京举办不良资产线下专题研修班。欢迎各从业者参会,共享不良资产盛宴。

培训时间&形式

※培训时间:2021年4月16日-18日(共3天)

※培训地点:北京(具体地点开课前一周通知)

-课程大纲-

主题一:消费类、个贷类不良资产投资与处置

一、市场现状

1、消费类不良:汽车金融、消费金融、网络贷款

2、个贷类不良: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个人经营

二、投资前景

三、政策解读

四、资产的获取

1、消费类不良资产

2、个贷类不良资产

五、处置痛点

六、处置方法

1、以物抵债

2、司法处置(清收):诉讼、谈判催收

3、批量转让、打包:《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要点解读

七、主要供应来源及需求交易方式分析

八、投资处置业务链条的搭建

1、交易结构与资金募集

2、银行、AMC合作

3、处置服务商的选择

九、其他常见风险与应对方式

主题二:清收化解不良12种方法、经典案例、实战操作

第一种方法:常规催收不良贷款

案例:利用常规清收方法,收回不良贷款800万元。

第二种方法:加固减退清收化解不良贷款

案例:采取加固减退措施,收回不良2600万元。

第三种方法:授信重组转化不良贷款

确定重组对象,重组方式、条件、内容、标准、重点。

案例:依靠政府支持,贷款重组成功案例;

案例:贷款转给担保企业重组成功案例;

案例:没有重组,避免出现更大损失案例。

第四种方法:依法清收不良贷款

第五种方法:以物抵债清收不良贷款

第六种方法:呆账核销

第七种方法:单户转让不良贷款债权清收

第八种方法:超前识别和清收潜在不良贷款

第九种方法:利用互联网渠道,加快处置不良方法

第十种方法:批量处置不良贷款。批量转让概念和原则,可转让不良范围和标准,转让规模,操作流程,工作重点,优劣势分析。

第十一种方法:不良贷款债转股。债转股模式,条件和标准,债转股种类,债转股定价,退出三种模式,债转股案例,债转股现状、规模、分布结构。

第十二种方法: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概念,特点,发展过程,操作流程和步骤,难点与对策。

主题三:信托公司处置不良资产案例解析

一、监管政策及趋势分析

1、融资监管新政

2、地产违约趋势分析

二、非标债权类项目风控要点

1、筛选维度

2、方案设计

3、常规产品结构

4、十大风控措施对比

三、信托参与不良的特有结构

1、信托相关法规介绍

2、信托参与不良业务的结构介绍

2.1收购配资破产重组

2.2财产权信托(服务信托)

2.3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银登中心)

2.4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银行间市场)

2.5企业不良资产证券化(证券交易所)

四、五个问题资产处置案例

案例1

案例2

案例3

案例4

案例5

主题四:不良资产收购处置法律实务

一、 不良资产概述

1.1不良资产的类型

1.2不良资产市场参与主体

1.3不良资产发展新趋势

1.4 个贷不良资产的批量转让试点开启

1.5不良资产收购处置涉及的主要监管文件

1.6海南会议纪要对不良资产业务的影响

1.6.1受让日后利息相关案例

1.6.2 诉讼执行主体变更相关案例

1.6.3 优先购买权相关案例

1.7民法典等实施对不良资产行业的影响

二、 不良资产的收购管理

2.1 不良资产收购流程示意图

2.1.1 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全流程示意图

2.2 不良资产收购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2.2.1 如何避免收购不良资产中的雷区

2.2.2禁止批量转让的不良资产类型

2.3不良资产收购的几种模式

2.4 不良资产收购之法律尽职调查

2.4.1 不良资产收购法律尽职调查要求

2.4.2 不良资产收购法律尽职调查具体案例

案例:法律尽调案例及风险瑕疵分析

2.4.3 不良资产收购中常见风险瑕疵

2.5 债权转让合同签署注意事项

2.6 不良资产的管理

三、不良资产的处置

3 不良资产处置模式

3.1 不良资产的处置模式

3.1.1 不良资产的常见处置模式

3.1.2 处置中常见问题风险及预防举措

3.1.3 不良资产处置的机遇与挑战

3.2 债权转让/收益权转让

案例:收益权转让不同模式及分析

3.3 诉讼追偿

案例:诉讼追偿具体案例解析

3.4 债转股

案例:债转股具体案例解析

3.5债务重组

案例:债务重组具体案例解析

3.6 以物抵债

案例:以物抵债具体案例解析

3.7 资产证券化(ABS)

案例:全国首单地方AMC特殊机遇资产证券化

3.8 破产重整(预重整/破产清算/破产和解)

四、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中的常见法律问题及案例分析

4.1 利息(复利、罚息)求偿权相关法律问题

案例:地方司法实践实例及分析

问题:最高法民间借贷新规需关注点及解读

4.2 诉讼时效/债权转让通知相关法律问题

案例:地方司法实践实例及分析

4.3  执行中抵押权与租赁权冲突等相关问题

案例:地方司法实践实例及分析

4.4 在建工程相关法律问题

案例:地方司法实践实例及分析

4.5 破产重整相关法律问题

案例:破产重整的操作模式及案例简析

主题五:基金模式下单体地产不良资产处置与案例

一、不良地产项目生命周期

1. 不良地产项目生命周期-生气曲线

2. 各关键角色心态发展变化

二、建立单体地产不良资产数据库——特点与能力需求

特点一:相对透明

特点二:利益关系多,法律关系复杂

特点三:土增税额巨大

特点四:算不过账

特点五:资产手续瑕疵

特点六:工程问题

特点七:资金密集

三、基金模式下单体地产不良资产操盘及赚钱理论

1. 与开发商、服务商合作

2. 投资策略-一前一后、一轻一重(生气曲线的两端)

3. 基金模式下单体地产不良资产操盘及赚钱理论

四、地产不良资产处置案例

单体地产不良处置案例一:和解重整

单体地产不良处置案例二:债务重组特殊机会

单体地产不良处置案例三:破产重整

单体地产不良处置案例四:和解背景下的法拍抵债

主题六:信贷风险暴露趋势及不良资产价值提升方式、方法

一、个贷不良资产批量转让开闸,如何把握市场机遇

1、个贷不良资产的市场空间、发展趋势

居民杠杆率的连年上升,叠加疫情冲击造成了个贷不良快速上升的大背景;

未来个贷不良规模的趋势及应对策略

2、年初发布的《关于开展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解读及政策机遇;

个贷不良批转与不良资产证券化、银行自主清收等已有模式的利弊比较

个人(消费、经营、)信用类贷款及信用卡透支不良资产 的估值难度

3、首批个贷不良资产包在银登中心公开竞价转让的成交情况及背景资料

营销策略、收购策略、行司合作等

4、个贷不良资产收处的难点、痛点

信息系统、清收团队、估值模型、资金成本、处置策略、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诸多短板及部分机构当前的优势分析

5、对未来个贷批量转让业务发展趋势的预判。

二、风险暴露趋势及不良资产生态圈发展趋势

1、金融机构的经营压力与不良化解压力

风险化解过程中各金融牌照的优势与劣势比较:商业银行、信托、租赁、AMC行业处置自身不良贷款方面的优势及不足

2、信贷类业务的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排查及风险化解的特点

3、不良资产参与机构的业务合作及差异化竞争

(1)联合尽调模式;(2)配资合作模式;(3)合作处置模式;(4)产融结合模式;(5)不良资产基金模式;(6)救助纾困过程中参与机构与地方政府的合作;(7)服务商作用

各类业务合作的交易结构设计、谈判协议要点及风控安排

三、提升不良资产价值的实战技巧及案例分析

1、不良资产精细化管理策略与估值策略调整

不良资产精细化管控标准

提升效率、调动合作机构积极性(律所等)

查封、执行过程中的管控技术(案例)

2、通过重组中小实体企业,实现价值提升的案例

3、问题房地产企业的救助及业务模式(案例)

4、小额资金如何把握资本市场和违约债市场

业务逻辑与案例分析

参与垃圾债券交易案例

-讲师介绍-

讲师A

中律联不良资产委员会主任,北京银行、上海银行个人类贷款合作律师,信达资产、华融资产入库律师,为金融机构的可疑类、损失类资产包的处置提供服务;为互联网金融公司提供法律服务。累计处置逾期类不良资产上千件,处置本金累计超过100亿,执行回款超亿元。

讲师B

从事银行信贷工作36年,其中工行8年、交行10年、光大银行18年,任省级行信贷处长和资产保全处长14年,在两个省级行任主管信贷副行长12年。

讲师C

某国有信托公司地产风控负责人,10多年银行、信托从业经验,现在某信托公司牵头房地产业务的风险管理工作,负责20多家百强房企的集团授信,累积管理集合地产信托规模800亿,业务类型涵盖股权投资、并购基金及城市更新等。

讲师D

先后就职于地方政府、某中级法院、大型国企,在法院期间主办各类民商事案件千余件。从业期间承担了数百亿各类不良资产的相关法务工作,对于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中涉及的法律问题有深刻体会和丰富实践经验。

讲师E

鼎晖投资夹层与信用投资部 副总裁

2011年-2014年,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部资产经营部,信达资产天津分公司-北京农商行不良资产包项目组;2014年加入基金投资夹层与信用投资团队,主导或参与多起投资特殊机会项目。

讲师F

资深专家,有近二十年不良资产收购、管理、处置实践经验。参与并主持过多个重大项目的债务重组、资产重组工作。对资产管理、债转股、不良资产证券化等业务精通,有非常丰富的理论及一线实践经验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