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痛症?如何辨证分型而治?深度解读湖南名中医胡国恒教授经验

导读:笑口常开研习社原创美文第403期

#科学真相#通过这几天的学习,现在我们知道了舌痛症(也就是灼口综合症)可以根据发病部位分为舌缘证、舌根证、全舌证,还可根据致病原因分为实证和虚证舌痛症。

接下来,通过今天的文章分享,你还能了解到根据病机还可以把舌痛症分为痰瘀互结证、心脾积热证、阴虚火旺证和血虚不荣证。

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湖南名中医胡国恒教授对于上述证型舌痛症的中医学术思想。

痰瘀互结型舌痛症

痰瘀互结型舌痛症的患者,还经常兼有焦虑抑郁的情绪。

情志不畅,肝胆失疏,导致气机不利,影响水液代谢则生痰,气滞则血行不畅,从而熬制脉络瘀阻,最终形成痰瘀互结型舌痛症。

这个证型的舌痛症,多表现为舌体疼痛为主,灼烧感和麻木感次之,可兼见情志不舒,胸胁闷胀,恶心纳呆,喜呔息,头晕目眩,口苦等,舌质紫暗,舌下脉络曲张瘀阻,舌苔腻,脉弦涩或滑。

痰瘀互结型舌痛症,其病因为肝胆失疏,那么其治疗就应该遵循疏肝利胆、理气化痰、化瘀止痛的原则,治疗方剂可参考柴胡温胆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心脾积热型舌痛症

舌体及口腔黏膜疼痛伴灼热感明显,口舌生疮者,多为心脾积热证舌痛症。

由明代朱棣等编撰的《普济方》中对于这个类型的舌痛症有如下的描述:“口疮者,由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此疮也。”

心主火,脾主土,若心火亢盛,下传于脾,母病及子,则脾经积热,脾之实热循经上犯,火热熏蒸于口舌,发为口疮,或舌痛症。

心脾积热证舌痛症,多兼见心胸烦热,口干喜冷饮,口气臭秽,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灼热涩痛等,舌红,舌尖及舌边尤甚,舌苔黄,脉数。

所以对于这个类型的舌痛症之治疗,宜以清心泻脾为治法,治疗方剂可用导赤清心散合泻黄散加减;若热盛而耗气伤阴者,合用生脉散、甘露饮子加减治疗。

阴虚火旺证舌痛症

阴虚火旺证舌痛症,多为病程日久或围绝经期妇女,其临床特征多见:口舌灼热痛伴口干明显,或口舌生疮,形体消瘦,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夜难入睡,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

如果属于病程日久者,多由心脾积热证演变而来,热盛而耗气伤阴,津液亏少,机体失于濡养,则形体消瘦,口干少津; 阴不制阳,虚火内生,见两颧潮红,五心烦热,口舌生疮。

对于这类型的舌痛症的治疗,应以补气阴、清心火治之,之消防及可用生脉散及甘露饮子合用滋阴清热之品。

《黄帝内经》中记载: “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

而围绝经期妇女多由肾阴不足或肝肾阴虚发为舌痛症,乃是因为肾阴亏损,水不制火,虚火上炎,上犯口舌。所以其治疗应以滋阴降火、补肾填精之法,可用知柏地黄丸加减治疗。

血虚不荣证舌痛症

血虚不荣证舌痛症,多见于失眠焦虑患者,其临床特征可见: 口腔黏膜及舌体麻木为主,疼痛次之,失眠多梦,易忧思多虑,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纳少,面色少华,大便秘,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如果思虑劳神过度,内伤心脾,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乏源,血不养心,心神失养,神不守舍,则见失眠多梦;

心血亏虚,心失濡养,心动失常故见心悸;

血虚不能上荣头面,故见头晕目眩,面色少华,健忘,舌淡唇白等症。

对于这个类型的舌痛症治疗,应以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法治疗,治疗方剂可用归脾汤加减。


那具体治疗效果如何,有无非常病例和参考,这就是明天要分享的内容。我们明天同一时间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