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課五十五:中醫治上火
普通人都知道中醫的陰陽平衡的治療原則,寒者熱之,熱者寒之。上火的人似乎都要用寒涼的食物和藥物或療法去治療,其實不盡然,沒有那麼簡單。比如說有人發燒了,蹬被子、扯衣服,口渴,想飲冰臥雪,我們是不是就給他物理降溫,敷上冰袋,灌上冷飲呢?只有極少部分可以這樣,而且只是暫時可以這樣。大多數人這樣做的話,非但起不到寒熱平衡的作用,反而讓病人同時感受熱邪和寒邪的兩種刺激,可能會加重病情,加速死亡。電視連續劇《雍正王朝》有這麼一個情節,雍親王為了推辭康熙委派給他的差事,先坐在炭火邊上烘烤,然後跳到冷水中浸泡,結果當晚就高燒起來。這種先桑拿後冰水浴的方法,能激發體質特別好的人潛能,置之死地而後生,對於普通體質或本身就有宿疾的人,只能誘發加重病情。 所謂定性,就是認定火邪的來源和性質。我們知道普通的火可以用水來撲滅,而化學試劑著火了就不能用水,得用沙土掩埋或用泡沫覆蓋隔絕空氣。同樣人體的火邪不能一味地用水來化解,光喝水可能會導致尿頻、水液瀦留等嚴重問題。中醫擅長用寒性的藥物來平衡火邪。簡單舉例來說喝綠茶就比光喝白水解渴,更能解除煩躁。 所謂定位,就是要搞清楚火邪凝聚侵害的主要臟腑。廣義上火邪是侵犯心包和心,但是在不同的發展階段,火邪侵害的經絡臟腑會有所不同。中醫治療就要集中選擇不同的藥物和經絡腧穴來治療。不能大撒網、打散彈,為了不放過一個,寧可錯殺三千。中藥都有歸經,同樣是清熱瀉火的藥物,石膏清肺火,黃連清心火,鉤藤清肝火,銀柴胡清脾火,大小薊清腎火。所以,一覺得自己上火了就隨便吃下火藥這都是比較盲目的。 所謂給出路,就是專門針對外感火邪說的,讓它從哪裡來就回到哪裡去。中醫的治療方法叫做清熱瀉火,瀉是指把火邪從大小便中排出。還有刮痧、放血療法,直接把火邪熱氣從血裡面排出。放血的部位,一般選在十指的末梢,快速刺破,擠出一兩滴血就可以。也有選擇在肘窩或委中放血的,由於是刺破靜脈,出血量大,需要醫生來操作。 還有發散但不是發汗療法,叫做火鬱發之,其實老百姓講膿包熟了以後,給它挑破就沒事了,熱毒起來給他扎針放放血,把勁兒瀉了。森林著火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水去澆滅它,同時也可以用鼓風機吹它,鼓風機吹就是把它的熱勁帶走,帶走以後,低於它的燃點,它就著不起來了。我們用辛涼發散的藥把他的鬱火解開,這也是一種方法。 老百姓熟知的療法叫清熱解毒,所謂清熱就是用一些涼性的藥,去平衡抑制熱性的毒火。解毒其實是稀釋凝聚的毒火,我剛才講了火是熱的凝聚,當你把熱給他打散以後,這個火就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