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集38篇 因必有果 醉看乾坤
“不惑之年三不换,知命之年三不碰”,老祖宗做人的智慧!
01
原文
人贫不语,水平不流。 一家养女百家求,一马不行百马忧。有花方酌酒,无月不登楼。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02
译文
人穷了就不讲话,水平了就不乱流动。一家养了女儿,很多人家都想来求婚,一匹马无法行走,百匹马都忧愁。有了鲜花才会有饮酒的兴致,月亮不出现就没有登楼的雅兴。饮酒三杯自能通晓高深的道理,只有醉了才能消解无数的忧愁。
03
解读
佛家讲究因果报应,因必有果、果皆有因,任何事情都有它形成的原因。贫民通常保持缄默是因为他们没有趾高气扬的资本。人们排队来提亲是因为你家里养了一个好女儿,饮酒的雅兴需要鲜花美景来激发,人间的大道理需要微醉后的半梦半醒才能通晓。人们总是需要一些原因和借口,才能让自己活得心安理得。
“人贫不语,水平不流”,水面如果平静就不会到处流动,因为它没有冲破堤坝的动力。同样,生活贫困的人,由于生活负担的压力使他们形成了在苦难中默默挣扎的心态,他们所要承担的痛苦是无法用语言去表达的,即使表达出来别人也无法真正体会,更不可能替他们分担,因此他们选择了沉默。在沉默中独自承受生活的磨难。
“一家有女百家求”,求亲是封建社会的事,古代女人因为家教森严,通常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人们无法知道她们的真实面目和才德。想要为自己的儿孙讨一个贤内助自然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而一旦听说“秦氏有好女”,提亲的人自然会踏破门槛。当然在现代社会,提亲的方式已经作古,人们通过自主婚姻,选择自己的配偶。但是,出色的女子依然是人们心仪的对象。
文人雅士喝酒也是有讲究的,良辰美景能助酒兴,醉里乾坤似乎才能显出生活真谛。在微醉之中更能激发对人生的感悟,也更能使文思泉涌、妙语连珠。但是,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度,过犹不及,“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烂醉如泥,便成恶境矣。”至于要靠酒来解愁,更是不切实际的,醉后固然能暂时逃避烦恼的侵袭,然而醒来之后又当如何面对呢?
04
故事链接
人穷志不短
春秋时候,吴国的公子季礼一人出外漫游。这天,他来到一个地方,正走着,忽然发现不知谁遗失的一串钱躺在路中央。季礼想把钱拾起来,但又觉得弯腰去捡钱有失身份,这种事不应该由我这样的贵公子去做。他一边想着一边朝四面张望,看有没有人走过来。
刚巧,当时正有一个打柴的人担着柴火从前边过来了。季礼心想,叫这人把钱捡去,他一定会十分感激,他挑的那两捆柴还未见得值得这么多钱哩。
等那打柴人走到跟前,季礼看清了他身上竟然还穿着冬天的皮袄,而眼下正是初夏五月,虽还不十分炎热,但穿着皮袄也是够呛的,季礼认为这人一定很贫穷,让他把钱捡去正好。
于是季礼大声朝打柴人喊道:“喂,你快来把地上的钱捡起来。”
打柴人一看季礼那个样子,感到很生气,他把镰刀往地上一扔,摆着手,朝季礼瞪大眼睛说:“你是谁?凭什么居高临下看不起人?我既然能在炎热的夏天穿着皮袄去打柴,难道我会是个贪图钱财的人吗?”
季礼一听打柴人的话,心里不免有几分敬意,连忙向他道歉说:“实在对不起,是我错看了人,请不要见怪!请问先生高姓大名?”
打柴人鄙夷地朝季礼淡淡一笑道:“你这人见识短浅,只会从表面上看问题,还那么盛气凌人,我有什么必要对你说出我的姓名呢?”说着,打柴人头都没回,也不再理睬季礼,拿起镰刀,对地上的钱连看都没看一眼就走了。
季礼看着打柴人渐渐远去的背影,惭愧不已。
有些人常常凭自己的浅薄见识去衡量别人,实在未免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