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天书,源自古人对太阳东升西落,鸟类南北迁徙的观察

原标题:为什么说《易经》与鸟图腾有关?

《易经》八卦的产生,与先民对天地自然万物变化观察及其规律的总结有关。

太阳东升西落,候鸟南北迁徙,让古人有了最初的方位和时空概念。

观察变化规律的目的在于应用生产生活,就像今天我们出门要看《天气预报》一样,所以《易经》是一门有关预测和决策的科学。

《周易·系辞下》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古人观察自然,一定要选择一个稳定的样本来追踪

首先,太阳东升西落,周而复始,自然是最好的样本,或者说是观测物之一。

其次,花开花谢和鸟兽的迁移活动也是有固定周期的。人类发现鸿雁这类南来北往,春冬迁徙的候鸟,每年都会如此,从没有失信过,由此古人也将鸿雁作为“信”物的代表,是礼尚往来的符号,比如孔子就曾捧雁问礼老子。

所以,鸿雁这类候鸟也就成了古人观察天象,总结规律的重要样本之一。

《易经》的“易”字,有简易,变易,不易三种内涵,而又对应太阳(旸,陽)和飞鸟(鳥),你会发现“易”字与这两个字的相似性。

而且古代有太阳神鸟崇拜,认为鸟是天使,而且太阳由鸟承负,东升西落运行。

如《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我们现在看鸿雁在迁徙飞行时,颈向前伸直,脚贴在腹下,一个接着一个,排列极整齐,成“一”字或“人”字形。

“一”即阳爻,比如乾为天卦,为顺利;

“人”即阴爻,比如坤为地卦,为凶险。

当天气晴好,风与气流的阻力较小,鸿雁们可以排成“一”字齐头并进。

当气候恶劣,气流混乱,风的阻力较大,鸿雁就会变换队形为“人”字,这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最强壮的排头兵冲在最前,撕开气流,缩小者排在“人”字尾,可以减少用力。

至于为什么《易经》每卦六爻,也是出自对鸿雁迁徙飞行中总是每六只大雁为一组的观察。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张政烺先生认为,今本《周易》的阴阳爻是从数字一、六或一、八演化而来。

阜阳汉简《周易》是以一为阳爻,六(写成∧)为阴爻。

《周易·坤卦》,在帛书本中作“川”,在清华简为“巛”。

清华简八卦图——目前已发现最早的八卦图

《说文》“巛”即“川”字。

《玉篇》:“巛读川,古为坤字。”

古人为什么用“巛”为“坤”?

《广雅·释诂》:“巛,顺也。”

出土文物证实,西汉马王堆墓帛书《周易》、东汉熹平石经《周易》坤卦均写作“川”, 坤字是后世才出现的。

熹平石经《周易》残石拓片(公元175年),经文“致役乎川”对应今通行本《周易·说卦传》“致役乎坤”。

后天八卦,坤卦位置是西南,对应地区是四川,《坤》卦辞"东北丧朋,西南得朋,吉",出生于四川眉州的一代文豪苏轼,也曾在《寄题梅宣义园亭》说:

“我本放浪人,家寄西南坤。”

那么,四川的“川”字是否与坤卦有关呢?

天健自强不息,坤顺厚德载物,这是《周易》乾坤两个大卦的核心思想。

由此可见,《易经》思想的形成与古人对候鸟迁移规律的观察有关,与鸟图腾崇拜有关。

下面放两张摄影师克里斯·雷尼尔(Chris Rainier)拍摄的鸟形面具结束本文,或许对我们有些启发。

阿拉斯加原住民特林吉特人(Tligit)戴着乌鸦面具起舞,张开的羽毛像太阳的光芒,而《山海经》、《淮南子》等典籍都记载“金乌负日”的传说。

不丹帕罗地区佛教徒的面具,由戴着羊角的鹰和头顶的日月图形组成,这也是笔者认为最接近伏羲巫师形象的一张现代人照片。

您可能也喜欢:

1.易经智慧:《易经》是天书

2.易经智慧:为什么说“天命不可违”?

3.易经智慧:《易经》是太阳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