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为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责编;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来源:天涯论坛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往今来,无数的爱国志士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部部壮丽的爱国诗篇。
我国著名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同志如果今天还健在的话,应该已经97岁高龄了,不过他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62岁那年。
1986年,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因长期在高强度核辐射环境下工作,生命即将要走到尽头。在生命的弥留之际,他第一次、也是人生之中唯一一次乘坐红旗专车绕行天安门广场一周,此次同行的还有他的夫人许鹿希。邓稼先凝视着天安门广场上的毛主席挂像和车水马龙的街道,沉默良久。过了一会,他才缓缓回过头来,问夫人许鹿希:“鹿希啊,你说再过30年,还会有人记得我们吗?”此时的邓稼先已被检查出直肠癌晚期。两个星期之后,身患癌症的邓稼先就在北的病床上与世长辞,终年62岁。而他临终前,留给爱人许鹿希的最后一句话是:“要是有来生的话,我还是要选择中国,选择核武器事业,选择你!”时光就像是白驹过隙,没有留下太多痕迹,这一转眼就是28年时间。触景生情,时光仿佛在一瞬间把许鹿希脑海中的记忆给带回了28年前那个夏天。那一天下午,丈夫邓稼先还是像往常一样从工作单位回家。吃过晚饭后,邓稼先突然非常平静地对她说:“鹿希,以后我要调到外地去工作,不能常回家了,家里事务和孩子就拜托你了”。夫人许鹿希原本以为这只是单位上正常的工作调动,所以没有把这件事太放在心上。可是她不知道,邓稼先这一去就是28年,从此就把自己全部的身心都投给了祖国,也献给了荒凉的戈壁荒漠。当时,身为北京医学院教师的许鹿希更不知道,那一年才34岁的邓稼先接受了组织上的一项秘密任务,那就是参加我国核武器研究实验。邓稼先同志当时负责担任北京核武器研究所理论研究室的主任,负责带领一帮技术人员和年轻大学生攻克核武器的理论设计难题。在卧室里,夫人许鹿希问他调到哪里工作,他闭口不肯说。许鹿希又问他到底去干什么工作,他还是闭口不说。最后,许鹿希只好妥协了,说自己以后可以写信给他,但邓稼先却说连信也不能写,甚至连电话也不能打……这个时候,许鹿希突然意识到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但直觉告诉她不要多问。她选择了相信丈夫,从此以后默默为这个家庭付出了28年。不久后,邓稼先只给家人匆匆留下了一张合影,然后就赶赴自己的工作岗位了。从北京到四川、青海、新疆等地,邓稼先带领的科研团队突破了苏联和美国的层层技术封锁,摸索出了中国自己的核武器研究理论,为我国的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当时,科研团队所处的环境非常艰苦,邓稼先便把自己的肉票、粮票分给年轻人,自己节衣缩食也要保证工作继续开展。他们克服了资料少、设备差、环境恶劣、技术封锁等众多问题,但这些内容一直对外高度保密,所以外界无从知晓他们的艰辛程度。在这段岁月里,邓稼先大部分时间都住在青海和四川的秘密基地中,这些基地大多都在人迹罕至的山区或者荒漠。整整的28年,其中只有偶尔几次回北京汇报工作进展,他才能顺便看望一下家人。这仅有的几次回京之路,也就成了邓稼先与妻子在人生之中最珍贵的相聚时光。
许鹿希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邓稼先每次回到家中都绝口不提任何工作上的事情。他严格遵守组织下达的保密命令,所以即便是身为妻子的许鹿希也对丈夫所从事的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一无所知。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十年的光阴就如弹指一挥间过去了。1964年10月16日15时左右,一颗巨大的蘑菇云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罗布泊荒漠中腾空而起,这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从此结束了苏联与美国等“核大国”对中国的原子弹技术封锁。在不到3年时间之后的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我国第一颗氢弹也在罗布泊爆炸成功。原子弹与氢弹的爆炸实验成功不仅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民族自信心,更增强了我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自信心。可是,中国的老百姓们只是通过广播和报纸知道了中国核武器实验成功的消息,并不知道那千千万万个在背后艰苦奋斗的中国科学家们,比如钱三强、邓稼先、王淦昌、于敏、程开甲、朱光亚等等。为了祖国的核事业,邓稼先隐形埋名28年,在人迹罕至的荒漠、深山中与核武器打了半辈子的交道。北京的妻子和邻居们都对他从事的具体工作一无所知,只知道他常年出差在外,每隔几年才回家一次。由于长期在放射性超标的环境里工作,邓稼先晚年患上了直肠癌,可是他仍然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肯退下去。放射性超标的环境令他的身体比普通人衰老得更快,这是由于体内的红细胞、白细胞大量非正常死亡导致的。
有一次,核弹头因为没有在指定地点爆炸,邓稼先便穿着简单的防化服,徒手捡回了这枚弹头,结果他的身体受到放射性物质钚239的严重辐射。在医院检查的时候,医生惊讶地发现邓稼先体内的白细胞的染色体已经成了粉末状,吓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在邓稼先被确诊为癌症后,他虽然离开了核试验一线场地,但身心却从未离开过他热爱的核事业。1985年底,邓稼先终于能够回到家中休养。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的不是要好好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光,而是如何编写《中国核武器发展规划建议书》。这本书为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后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直到邓稼先去世前的一个月,也就是在1986年6月份,中央军委才决定对他的事迹进行全方位解密,通过《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对外公开,这是国家第一次公开邓稼先从事的具体工作,于是这才有了人们今天所熟知的“两弹元勋”。这位伟大的核物理学家,用这种最直接的爱国方式,把自己最宝贵的年华和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核事业,然后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里与世长辞。1999年,为纪念我国伟大的核物理学家邓稼先同志在核武器研究上的突出贡献,中央军委决定授予邓稼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而他的生命却已经永远定格在了62岁那年。作为中华民族的脊梁,邓稼先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没有他与那千千万万个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付出,也就没有今天的国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