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解词︱瘪子,凫上水,二狗愁

瘪子

方言读音:bié zi

简明释义:不饱满的庄稼。理亏。

农耕时代,靠天吃饭是常态。遇有水旱灾害,或者病虫害的年份,庄稼必定歉收。彼时,颍淮人就管那籽粒儿干瘪的粮食,叫“瘪子”。比如“麦瘪子”,“稻瘪子”,“豆瘪子”。灾害严重的时候,能收获“瘪子”就不错了,更多的则是“瞎壳”——庄稼抽穗后不灌浆,有皮无子。

但颍淮人常说的“瘪子”,往往是作物“瘪子”的引申义。它之所指,不仅及物,而且及人了。

举例来说。两个人因事发生争吵。争吵就是争论,就是摆理。但往往,其中又会掺杂激动的情绪。一不小心,一方说出的话,就会给对方“加分”,也就等于给对方帮腔。那么,人就会说,他就是个“瘪子”。

过去,颍淮人家办理重大事项,都有很繁杂的程序,也就是老规矩多,老讲究多。办事情的东家,通常是最为繁忙的人。有的尽管请了知客人,也难免有疏漏,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如有客人较起真来,东家和知客人,等于“钻到了人家的拍子底下”,也都是“瘪子”。这样的场合下,赔笑脸、赔不是,一般都是少不得的。

当然,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普通人家办事情的繁文缛节,很多都在简化、弱化。已少有人,对那忙中出错的疏漏,考量不周的地方,斤斤计较了。

凫上水

方言读音:fù  shàng  shuí

简明释义:一种巴结、讨好权贵的媚态。

鸭子凫水,

鸡挠糠,

葫芦爬到枣树上。

旧时颍淮乡间,曾流行过一个段子。我只记得其中这几句。但也就是这几句,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简简单单的几笔,勾勒了一幅颍淮乡村图。它让彼时的农家院落,颇有世外桃源的风范。

通常意义上,凫水,就是游泳。这没啥可说的。但颍淮人常说一个“凫上水”。它的意思,就不只是游泳那样简明了。

颍淮人所谓“凫上水”,指的是这样一种媚态:巴结人,讨好人。巴结或讨好的对象,则是那种权贵式的人家。比如村里的干部家庭,总是门庭若市。他家里的很多事项,恐怕都有人不讲价钱地代劳。或者村子里某户人家,有在政府当差的人,最好能握有小实权,那他家通常也是不少人趋之若鹜的地方。那些人都是人们眼中“凫上水”的人。

就感情色彩而言,“凫上水”含有一定程度的贬义。其中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种不屑,还有看不起。对那些本来不沾亲、不带故,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来说,上赶着“凫上水”,也许要有伤自尊的。

根本上,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没有人愿意拿自尊交换。对那些“凫上水”者来说,也是这么个理。但“凫上水”的动机,往往很复杂。那总是他反复思量、权衡的结果。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对待“凫上水”,恐也要多一份宽容,多一分理解,才好。

图源网络

二狗愁

方言读音:èr  góu  chōu

简明释义:高不成,低不就。

亲们别误会。这“二狗愁”,在颍淮人的语义中,不是那个乳名“二狗”的人发了愁。排除了这个最为明显的义项,我才好继续。

举个例子。有人家有个儿子,大学毕业之后,在家刻苦自学,想考公务员,端上铁饭碗。这当然是可以的。但可惜,一年两年,甚至三四年,年年进考场,都没考上。当爹妈的那叫个急呀。劝说儿子找个工作,哪怕小门店帮忙,也行啊。可是可是,他不是嫌工资低,就是嫌工作累。这叫嘛?颍淮人就仨字,叫“二狗愁”。

有人家有个女儿。小姑娘心高气傲,发誓要嫁给“高富帅”。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年年都相亲,就是一个都没成。咋回事呢,比她条件好的,人家看她不上;条件稍微差池一些的,她看不上人家。不知不觉间,就奔三了。转个脸,就该跻身“老姑娘”行列了。在颍淮人看来,这也是典型的“二狗愁”。

俗话说,高不成,低不就。颍淮人说的“二狗愁”,就是这么个意思。高的,他够不着;低的,人家够他不着。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二股两耽搁”的微妙局面。不论是就业这个民生之本,还是婚姻这个人生大事,稍有不慎,就会“过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