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世界 黄梅戏
方寸世界 黄梅戏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剧种。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梅戏》特种邮票
2014年7月6日,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黄梅戏》特种邮票,全套3枚,三枚邮票表现内容分别取自黄梅戏经典曲目《天仙配》、《女驸马》和《打猪草》。此套邮票将是国内首套使用数字中国画技术创作的邮票作品。邮票图案构图严谨准确,人物生动传神,其整体风格、意境深得中国传统画技精髓。邮票充分体现了“戏”的特点,使各种应用到画面中的视觉形象都合理地融为一体。设计者在画面内容上十分注意细节的刻画,重点抓住每一出戏的某一服装或道具特色,如“天仙配”中人物手拿油纸伞;“女驸马”人物身上的蟒袍、头上的宫花和腰间的玉带,都以云龙为主题花纹;“打猪草”中人物身背竹篮,这些标志性细节意在点明剧目,体现了戏份,引起观者的共鸣。全套邮票从画面人物形象,到每枚邮票舞台化的背景,都充分体现了戏份。
《黄梅戏》特种邮票《天仙配》
黄梅戏《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是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讲述七仙女不顾天规,私自下凡,在槐树下遇到董永,由同情而至钟情,最后结为伉俪。董永卖身于傅员外家为长工,聪慧的七仙女一夜巧织十匹锦绢,帮助董永脱离了为奴的命运,恢复了自由身。夫妻俩在回家的路上,唱起那段家喻户晓的“夫妻双双把家还”。没想到,玉帝却降旨,生生拆散了这对恩爱夫妻。七仙女写下血书,并告诉董永:“来年春暖花开日,槐荫树下把子交。”这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从诞生之初起,就深受民间群众喜爱。
《黄梅戏》特种邮票《女驸马》
《女驸马》是在黄梅戏传统剧《双救主》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一部极富传奇色彩的古装戏,说的是湖北襄阳道台之女冯素贞冒死救夫,经历了种种曲折,终于如愿以偿,成就了美满姻缘的故事。该剧通过女扮男装冒名赶考、偶中状元误招东床驸马、洞房献智化险为夷等一系列近乎离奇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戏剧情节,塑造了一个善良、勇敢、聪慧的古代少女形象。
《黄梅戏》特种邮票《打猪草》
《打猪草》是黄梅戏早期演出的七十二折小戏之一,也是黄梅戏的经典之作。说的就是一个农村男孩与一个女孩因打草损坏了农作物产生矛盾,通过对歌化解矛盾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