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四百年:杨公则下湘州首战告捷,萧宝融即位萧衍掌兵权 2024-04-07 07:46:31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473篇听说刘山阳被杀,萧宝卷立即下诏,命令各地讨伐荆州和雍州。于是,南齐各方势力开始了新一轮站队。永元二年(公元500年)十二月十三,萧宝卷以冠军长史刘浍为雍州刺史,并派骁骑将军薛元嗣、制局监暨荣伯率兵运粮一百四十余船送给郢州刺史张冲,让张冲抵挡荆、雍二州的军队。薛元嗣等人有鉴于刘山阳之死,对张冲怀有疑虑,不敢前进,停在夏口浦,听说西边的军队将要开过来了,方才匆忙进入郢城。前竟陵太守房僧寄将要回建康,到了郢州时,萧宝卷敕令他留守鲁山,任为骁骑将军。张冲与房僧寄结盟,派军主孙乐祖率领数千人帮助房僧寄守护鲁山。这时,萧颖胄写信招揽武宁太守邓元起。张冲待邓元起一向优厚,部下都劝他回郢州,邓元起对部下道:“朝廷残暴肆虐,杀戮宰辅,一帮小人在朝中专权,士人前途穷尽。荆州和雍州共举大事,何愁不成!”说完,邓元起当天就收拾行装,上道西行,到达江陵后,被萧颖胄任命为西中郎中兵参军。邓元起,南郡当阳人,少有胆气,膂力过人,起家议曹从事史,转奉朝请,随萧遥欣平叛有功升至武宁太守,开始崭露头角。随后,萧颖胄下令,让冠军将军杨公则向湘州进军,邓元起出兵夏口。得知雍州和荆州起兵,湘州行事张宝积不知该依附哪一方,只能发兵自守。杨公则攻克巴陵后,进军白沙,张宝积害怕了,请求投降,杨公则率部进入长沙,安抚招纳张宝积及其部下,湘州就此落入义军手中。中兴元年(公元501年)正月初十,萧宝融自称相国,大赦天下,以萧颖胄为左长史,萧衍为征东将军,杨公则为湘州刺史。正月十三,萧衍率兵从襄阳出发,留下弟弟萧伟总管府州事务,萧憺防守襄阳附近堡寨,府司马庄丘黑防守樊城。萧衍出发后,雍州兵力以及物资储备都很空虚。魏兴太守裴师仁、齐兴太守颜僧都不肯服从萧衍的命令,率领兵马袭击襄阳,萧伟和萧憺派部队在始平截击,大破之,雍州得以安定。二月初一,萧宝融以冠军长史王茂为江州刺史,竟陵太守曹景宗为郢州刺史,邵陵王萧宝攸为荆州刺史。二月十八,萧宝卷派羽林兵讨伐雍州,宣布朝廷内外戒严,正式拉开平叛大幕。二月二十,萧衍抵达竟陵,以王茂、曹景宗为前锋,继续前进,命中兵参军张法安防守竟陵。王茂等人到达汉口后,众将打算合兵攻打郢城,并分两路袭击西阳和武昌。萧衍反对道:“汉口河道宽不足一里,我们在河中间,如果敌人在两岸射箭,如何应对?再说,房僧寄以重兵把守汉口,与郢城成犄角之势,如果我们出动全部兵力前去,房僧寄必定派兵断绝我军后路。所以,不如派王茂和曹景宗渡过长江,与荆州方面一起进攻郢城,我则亲自围攻鲁山,以打通沔、汉水道,使郧城、竟陵的粮食能运下来。江陵和湘中的军队相继到来后,兵多粮足,何愁攻不下这两座城池呢?夺取天下,无须力战,可以卧而取之。”于是,萧衍让王茂等人率兵渡过长江,驻扎在九里。张冲派中兵参军陈光静出城迎战,王茂等率部痛击,大破之,陈光静战死,张冲只好据城自守。曹景宗则占据石桥浦,摆开战线,一直到加湖。不久,邓元起、军主王世兴、田安之等率领数千人在夏首与雍州方面的兵力会合,围攻郢城。萧衍修筑汉口城以守护鲁山,并命水军主张惠绍等人在长江游动阻截,以断绝郢城和鲁山之间的信使往来。张惠绍,义阳郡人,出身寒微,自少便颇有武略。萧鸾在位时,张惠绍曾任直阁,后外出补官竟陵县横桑戍主。听说萧衍起兵,正在家中守丧的张惠绍立马前来投奔,被授为中兵参军,加宁朔将军、水军主。与此同时,杨公则率领湘州兵力与其他军在夏口会合,萧颖胄命荆州各部全都接受杨公则节度,即使是萧颖达也不例外。杨公则前往夏口后,荆州方面打算派人接管湘州,一时难以找到合适人选,西中郎中兵参军刘坦毛遂自荐道:“湘州的风土人情不同一般,那里的人容易骚乱,难以取信。派武将去会侵扰、鱼肉百姓,派文官去则威略不够,不易镇得住。所以,要想使湘州平定安稳,军民丰衣足食,无论派谁去也没有派老夫去合适。”于是,萧颖胄以刘坦为辅国长史、长沙太守,行湘州事。刘坦曾经在湘州住过,当地有许多得过他好处的熟人,听说他的到来,前来迎接的人挤满道路。刘坦到任后,选派能吏分赴十郡,发动民众运送租米三十多万斛,荆州和雍州的军队由此粮资丰足,后顾无忧。三月,萧衍派邓元起前去占据南堂西渚,田安之驻扎在城北,王世兴驻扎在曲水旧城。三月初三,张冲忧虑而终,薛元嗣与张冲的儿子张孜以及征虏长史、江夏内史程茂共同守护郢城。不久,薛元嗣派军主沈难当率领轻舟数千艘穿越急流,前来交战,张惠绍等人率部迎击,擒获沈难当,薛元嗣再也不敢轻出。三月十一,萧宝融在江陵称帝,改元中兴,大赦天下,并立宗庙、南北郊,州府城门全部依照建康皇宫的规模而改建,设置尚书五省,以南郡太守为尹,萧颖胄为尚书令,萧衍为左仆射,晋安王萧宝义为司空,庐陵王萧宝源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建安王萧宝寅为徐州刺史,散骑常侍夏侯详为中领军,萧伟为雍州刺史。当时,萧衍在杨口,萧宝融派御史中丞宗夬去劳军,宁朔将军庾域委婉向他表示:“陛下还没有授予萧衍黄钺,这样无法统率各路军队。”宗夬返回江陵后,将情况告诉了萧颖胄,于是加授萧衍征东大将军、都督征讨诸军事,假黄钺,萧衍由此拥有了节制全军的权力。乱世之中,实力说话,战绩为王。如今,时势已经给了萧衍最好的舞台,且看他如何挥洒才情,建功立业。 赞 (0) 相关推荐 魏晋简史:杜弢起义,连投降都投降不了的起义 魏晋简史:杜弢起义,连投降都投降不了的起义 关键词:秦雍六郡流民起义.东晋建立 前因 秦雍六郡流民起义:301年,略阳巴氐人李特.李雄领导秦州.雍州六郡流民在益州(治今四川省成都)起义,益州战乱不止, ... 乱世刘表到底有无能力?先看匹马定荆襄 (一)匹马定荆州 东汉末年,汉道倾覆,自董卓祸乱以来,汉中央政府基本上已经名存实亡.而各地州牧.刺史.太守,也是竞相做大.依托各自的部曲.宗族,逐渐的割据一方.相互之间,更是为了地盘.私仇而相互攻杀, ...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廖化一个被人忽视的蜀国大将! 廖化在正史上可不像<三国演义>说的那样是黄巾军余孽,而是荆州的大族出身,开始在关羽手下的主簿出身,荆州失陷后,廖化也被迫暂时栖身东吴,不过他后来诈死,骗过了所有的人,然后带着自己老母跑回了 ... 激荡四百年:萧颖胄竞争失利忧愤而终,刘坦杨公则稳住湘州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479篇 萧衍一路势如破竹,成功攻下建康,荆州方面实际话事人萧颖胄的表现就有些拉垮了,在与萧衍的竞争中完全落在下风. 崔慧景兵败时,他的幼子崔偃因在始安 ... 激荡四百年:僵持不下双方粮草告急,侯景缓兵之计假意讲和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596篇 太清三年(公元549年)正月二十七,经过近二十天的休整,鄱阳王世子萧嗣.永安侯萧确.庄铁.羊鸦仁.柳敬礼(柳仲礼之弟).李迁仕.樊文皎等率部渡 ... 激荡四百年:淮南失守萧懿无辜被杀,萧衍忍无可忍放手一搏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470篇 萧懿离开小岘驰援建康时,自然而然的解除了对寿阳的救援,王肃也回到洛阳.这时,边境忽然谣传王肃想要回归南齐. 永元二年(公元500年)五月初六, ... 激荡四百年:尔朱世隆拥立元晔即位,尔朱兆破洛阳擒元子攸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541篇 杀死尔朱荣后,元子攸以城阳王元徽兼任大司马.录尚书事,总统内外.元徽以为尔朱荣既死,他的下属自会分崩离析,等到尔朱世隆等人率兵四起,声势日盛后 ... 激荡四百年:贺琛上奏四事指责朝政,萧衍勃然大怒犀利狂怼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579篇 大同十一年(公元545年)底,南梁散骑常侍贺琛向萧衍启奏了四件事,由此引发了一场君臣间的著名辩论,可一窥萧衍晚年的心境.这四件事分别是: 其一 ... 激荡四百年:侯景得人相助占据寿阳,萧衍不听忠言执意挖坑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587篇 太清二年(公元548年)正月十二,南梁豫州刺史羊鸦仁因东魏军逐渐逼近,声称粮运不济,放弃悬瓠,回到义阳,殷州刺史羊思达也放弃项城逃走,悬瓠和项 ... 激荡四百年:杨文弘墙头草左右逢源,崔慧景平定李乌奴之乱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418篇 前面说到杨僧嗣死后,他的堂弟杨文度自立为武兴王,并投降北魏,被北魏任为武兴镇将.不久,杨文度又重新归降刘宋,被任为龙骧将军.略阳太守,加封武都 ... 激荡四百年:稳定朝纲拓跋濬下狠手,册立冯氏奠定未来方向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366篇 拓跋焘是北魏的一代雄主,南征北讨,开疆拓土,客观上确实让北魏统一了北方,但也因此导致国力空虚,官员和百姓都不堪重负. 拓跋濬少年继位,摆在他面 ... 激荡四百年:杨难当觊觎益州被灭国,杨文德浑水摸鱼暂称王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333篇 前面说到杨难当将侄子杨保宗关押了三年之久,然后让他镇守童亭.但杨保宗早已对杨难当恨之入骨,绝不可能因此忠于他. 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三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