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速重构,脱离痛苦无聊的钟摆人生

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中摆荡

—— 叔本华

钟摆日日夜夜,岁岁年年,只重复一个动作——枯燥又乏味的左右摇摆。叔本华的寓意是人就像钟摆一样,难逃命运法则。

现实似乎正如叔本华所说,人们有改变的意愿,却很难脱离钟摆模式,进一步,退两步,在痛苦和无聊中摆荡。

人们最常见的新年目标是减肥、管理时间和存钱。以减肥为例,达成目标的前提是——「管住嘴,迈开腿」。

暂不谈迈开腿,我们看看多少人管住了嘴,下面是一组新年饮食计划的跟踪数据(源于statisticbrain):

·    一周后,剩下 75%;

·    两周后,还剩下 71%;

·    一个月后,64%;

·    六个月后,46%;

而一年后还在坚持的,只剩下10%左右。

如同近地卫星绕地旋转,似乎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拽着我们,使我们无法脱离固有模式。这是一种什么力量呢?

结构决定行为

大自然有一条基本规律——能量会沿着最容易,阻力最小的路线前进。水往低处流,电流走电阻最小的线路。

我们也喜欢走阻力最小的路。什么样的路阻力最小呢?是固有的,习惯了的路阻力最小。

「路」就是一个结构,是要素以及要素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固定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

事物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属性和功能,决定着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比如我们的手,是由大拇指和其他4个手指组成的整体结构,功能是抓握。

手的这个结构决定了,如果大拇指受伤,手能做的事就很少。

如果我们确定了功能,就可以设计出所需的结构。比如钢架桥,功能是稳固,坚定,耐压,什么样的结构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呢?

是三角结构,我们会看到钢架桥整体上呈三角形,细节上也是三角形,大三角套小三角,实现了稳固,坚定,耐压。

能量沿着最容易的路线前进这条法则恒定不变,但路线,结构是能够改变的。改变人生需要改变结构,塑造一个生活的新结构,朝你真正想要的方向前进。

罗伯特· 弗里茨(Robert Fritz)在《最小阻力之路》提出了生命的三大洞见:

  1. 人生就像一条河,走的人生道路,都是阻力最小的。

  1. 最小阻力之路是由你生活中的潜藏结构决定的。

  1. 人生的基本潜藏结构是可以改变的。

当你学会如何找出决定人生的潜藏结构,进而改变这个结构,你就以最小阻力创造一个新结构超越自我,完成个人愿景。

模式导向的重构

「模式导向的重构」是我从软件工程借用的概念,理解「模式」和「重构」两个词后,你会看到这个概念的力量。

模式:凝聚前人智慧

亚历山大(Alexander)说每个模式都是一个由3部分组成的规则,它表达的是某一环境、一个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之间的关系。

模式是数据在时间与空间中表现出来的一组关系,比如太阳有规律的升落,是一种模式,一个人每天准时接对象回家是一种模式,雪花多呈六角形也是一种模式。

模式能够观察,用来解释现象并做出预测,是从现象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可以用图形、图表和图像描述模式。

每个模式都描述了一个在我们环境中遇到的问题,也描述了该问题解决方案的核心。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无数次地使用那些已有的解决方案,无需再重复相同的工作。

模式也是一种指导,它凝聚了前人的智慧,用模式应对现实极为有益。

比如在谈到房间设计时,亚历山大说人们喜欢的房间模式是——一定要让每个房间两面都要有光线:

当人们可以选择的时候,人们总是会倾向于那些两面都有光的房间,而让那些只从一面采光的房间闲置。

这种格局,也许比其他任何单一的格局都更能决定一个房间的成败。一个房间光照的安排,两面有无窗户是最基本的。如果你在建造一个房间时,只在一边采光,几乎可以肯定,你在浪费钱。如果可能的话,人们都会远离那个房间......

这种格局的重要性部分在于它在房间里营造的社会氛围。两面都有自然光的房间,在人和物体周围产生的眩光较少;让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事物的复杂性;最重要的是,它能让我们详细地读到人们脸上闪过的细微表情,手的动作..........从而更清楚地理解他们所追求的意义。两面都有光,让人们能够理解对方。

重构:边飞边修

《重构》一书作者 Martin Fowler 这样定义重构:

重构是一种对软件内部结构的改善,目的是在不改变软件可见行为的情况下,使其更易理解,修改成本更低。

简单来说,重构就是在不改变外部行为的前提下,有条不紊地改善代码。

外部行为就是软件实现的功能,比如你输入一列数字,程序会将数字转成图表。输入数字输出图表就是一个外部行为。

在重构过程中,这个功能必须可执行。换句话说,重构不是建造一个新的东西,而是改善旧的东西,让它更好。

重构就像改善一架正在飞行的飞机,边飞边修,空中加油。

生活不就这样吗,我们不能停下,比如参加工作的成年人,不能脱产去学习新技能,要在边干边学中精进——持续重构,持续改善我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让我们更好的与自己相处,与世界相处。

培养小习惯,重构新生活

模式是我们想到达的目的地,重构就是抵达这个目的地的路线或方法。比如前面房子光线的例子。

如果你接手了一套只有一面采光的房子,你要对一套房子「重构」,理想模式就是两面都采光,你得在另一边开窗户。

为了保证重构的安全性,你还得多多测试。你可以凿一个小洞,看看有没有破坏墙体承重。

重构就是一点一点,循序渐进,可以防止增加新的缺陷,重构是一种连续的改善活动。

重构理念跟 Fogg 微习惯方法相通:

  • 小就是快

  • 小可以立即开始

  • 小是安全的

  • 小可以长大

  • 小不依赖动力和意志力

  • 小能实现大的转变

让大脑在调试模式下运行

程序员有个传统,在他们的思维中,错误不是失败的标志,而是可以修复的小毛病(bug)。修修补补是一种智慧策略。

Tinkerlab(可译成「修补实验室」)  的创立者 Rachelle Doorley 说:

修补是关于亲身体验,从失败中学习,用非结构化的时间来探索和发明。而在探索和发明的过程中,就蕴含着创新的潜力。

修补,调试就是我们常说的成长性思维模式。你以调试模式运行,你相信智力是可塑的,你愿意接受挑战,拥抱错误,从错误中学习让自己持续发展。

吴军在硅谷来信中有一句话对我启发很大:

即便遇到不中听的话,也要试着找出其中的合理之处。

这句话是他的中学校长万帮儒先生在毕业前讲给学生听的。吴军解释这句话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就是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思考对方为什们会这样说。

第二层就是要凡事三思。比如一个人跟你说读书没用,还举例子说他们村有钱的都是包工头,而那些名校毕业好几年的连房子都买不起。

这对于你来说,简直就是胡说八道,读书怎么能没用呢,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用钱就可以衡量的吗?

先不要激动,平复下心情,一定要想第二遍,是不是我错了,他对了?这一遍思考,一定不能以自己的观点对为前提。

当你想了第二遍后,还觉得自己对,对方错。再想第三遍,是不是自己的境界还不够,无法理解他的话。

第三层意思是,即使对方真的在胡说,要思考他为什么会这样说,找出其中合理性。吴军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你一进公司,被一个骂街的泼妇劈头盖脸臭骂一通,此时,我们有三个做法,一是骂回去,二是装作没听见。

第三种就是思考她为什么会骂,或许她是个疯子,那么以后走路就躲远点,算是接受了一个教训;或许她真有一个骂你的原因,这个原因就具有合理性。找到原因后,你就理解了她,你也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当我们放下进攻/防御的心智模式,以调试模式运行时,我们就有更高的能动性,更积极的认知周遭。

这种洞察使我们从环境中抓住重点,看到别人的亮点,修改自己的bug,以精益、迭代和训练有素的方式改变。

通过持续修补行为和心智代码,我们重构了一个闪耀的自我。


一些朋友问,你程序写的怎样,看你经常在文章中引用编程原理,编程思想。我会写几行代码,但水平不高。

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我们从计算机上学到的,其实是极少数顶尖聪明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计算思维,是我研究个人成长的一个抓手,也是我跟一些鸡汤公众号的一大差异。

周以真教授说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理解人类行为。

计算思维就是数字时代的工程思维,工程的核心是设计,是创造,是将想法变成现实的方法论。

我的知识星球名字也叫「进步黑客」——持续进步的黑客文化:

通过营造环境,设计行为,拥抱工具,在建造中表现手法,产品化自己,积累睡觉时都能赚钱的资产,过一种幸福完整的人生。

「进步黑客」参加了星球官方618定金膨胀活动,扫码付定金,以全年最低价加入星球,一起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