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跨越学科界限,打通认知壁垒的3本书

最近有重启思维模型系列,周期性地将101个思维模型更完的安排。今天先热个身,推荐三本大师的小薄册子,字数虽少,但内容硬核,横跨多个学科,我已经读了好几遍,也不敢说理解了多少。

在列书单前,我先介绍这两位大师,他们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如何向他们学习呢?有个「修行之道」的禅诗:

关注大师的言行,跟随大师的举动,和大师一并修行,领会大师的意境,成为真正的大师。

我们先从找到大师,关注大师开始。2003年,有两位管理学者制作了一张200位管理大师的排行榜,并发布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然后问上榜的这些大师,谁是你们心目中的大师?

排第一位的我们都很熟悉,是20世纪最伟大的管理学家德鲁克,排在第三位的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那么德鲁克之后,西蒙之前,也就是说第二位是谁呢?

这位几乎没有公众知名度的大师是詹姆斯·马奇,马奇涉猎广泛,他讲过的课程有《组织心理学》、《领导学》、《行为经济学》、《计算机仿真》、《统计学》等,此外还出版过诗集,制作过纪录片等。马奇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对组织决策和管理理论的开创性成就。

西蒙,更是全能型大师,虽在197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其实很难将他局限到某个学科,某个领域,他从问题出发,开创了很多领域,比如我们现在熟知的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

他涉足的各个学科,几乎都取得了学术的最高荣誉,除了诺贝尔奖外,他还是美国经济学会杰出会员奖 、美国管理科学院学术贡献奖、美国政治科学学会麦迪逊奖 、美国总统科学奖、美国运筹学学会和管理科学研究院冯·诺伊曼奖、美国公共管理学会沃尔多奖等。

在西蒙的自传《我生活的种种模式》中,西蒙是这样评价自己的:

我诚然是一个科学家,但是是许多学科的科学家。我曾经在许多科学迷宫中探索,这些迷宫并未连成一体。我的抱负未能扩大到如此程度,使我的一生有连贯性。我扮演了许多不同角色,角色之间有时难免互相借用。但我对我所扮演的每一种角色都是尽了力的,从而是有信誉的,这也就足够了。

西蒙对中国学术影响也很大,他还给自己取了个中文名,叫做司马贺,曾多次访问中国,还在北大讲过一学期的认知心理学课程,1994年,西蒙入选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好,大师介绍完了,下面介绍他们的作品:

1.《经验的疆界》

马奇这本《经验的疆界》,是根据2008年在康奈尔大学的三场讲座整理而成的。我发现一个规律,想深入学习一个人的思想,听或者看他晚年的讲座是一种高效方法,演讲内容浓缩了演讲者一生的智慧。我们熟知的《穷查理宝典》是芒格的讲座集结,今天介绍的3本书都是讲演的合集。

本书第一章就讨论智慧,马奇说智慧有两个相互关联的要素:

  • 适应环境

  • 诠释经验

适应环境是生存的智慧,个体或组织要了解世界,探索资源,利用资源,适应智慧有浓重的工具用途。比如中国人的怎样搞好关系,可以看做是适应环境的智慧。

第二个要素诠释,装饰着人类存在,诠释并不关注能不能有助于行动,马奇说,对经验做出时髦的诠释,能够保障个体和组织的地位和排名。比如北京出租车司机喜欢跟乘客聊国家大政,世界贸易等,也是通过诠释来彰显一些东西。

马奇认为智慧的来源有三个,一个是通过行动获得的直接经验,另一个是用自然语言表述的故事,还有一个是用符号语言表达的模型。

2.《人类活动中的理性》

第二本是西蒙的,英文原名叫《Reason in Human Affairs》,Reason 被翻译成理性,但我们知道,西蒙主要的思想是有限理性,即我们的理性是有界限,有范围的。人类活动需要理由,但不一定都是理性的,所以这里Reason翻译成「理由」可能更贴切,书中谈了三种人类模型:

1)超凡模型(完全理性)

这个模型基于主观期望效用理论(Subjective Expected Utlity,SEU),即每个人都有一个良好的效用函数,有一组替代策略的完备集合,而且还知道每种策略有关的未来事件的状态概率分布。总之,这个理论模型假设决策者对他生活的世界中的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是万能的上帝视角。因此,西蒙称它为超凡模型(the Olympian model)。传统经济学,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超凡模型假设上。

2)行为模型(有限理性)

行为模型(the behavioral model)是基于有限理性的,我们在做决策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问题都放在一起考虑,有时你很饿,有时你很困,有时你很冷,幸运的是,你不可能同时遇到这三种情况(三种情况相同紧迫)。那么你就可以先解决最紧迫的问题,而将另外两个问题搁置推迟处理。

行为模型专注一次处理一个或少数问题,同时也会预期未来有要解决的新问题。这更符合我们的经验,我们很困,也有点饿,那么先睡一觉,睡醒再去找吃的。

3)直觉模型

直觉模型(the intuitive model)是说,我们之所以能快速做出各种有效决策主要依赖直觉。比如我们能在马路上瞬间认出自己的朋友,国际象棋大师能够在短短的5-10秒中,走出棋局中最佳的下一步, 靠的都是直觉。

那么如何获得这种直觉判断力呢,答案是练习,通过组块练习,我叫他「刻意组块」,先构建结构化的知识(技能)模块,然后反复练习,形成直觉。

西蒙列了一些数据,在一些有规则,有范围的领域,比如在国际象棋,数学,作曲,绘画等,至少要投入10年的密集学习和强化训练,才有可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当然,任何一个严肃的思考,理性和直觉都有参与,既有从记忆库中搜索提取的过程,也包含快速的模式识别过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当新手遇到问题时,需要经过一段艰难的搜索过程,而专家则能通过模式识别,特征匹配快速解决。

3.《人工科学:复杂性面面观》

第三本也是西蒙的,是一本2004年的老书,第三版后没有再印,我在多抓鱼上花了好长时间才淘到一本。十多年过去了,书还很新,没有任何记录,看来前主人没有读完他。

《人工科学》在豆瓣不多的评价中,有人说是他看过的最好的书,有人觉的花1.35元人民币买的这本书与价值严重脱离。书是很便宜,我的这本定价也只有18元。

这几年纸质书的价格不断上涨,但它还是人人都能消费得起的最便宜的商品(投资),让我们只花几十元(电子书更便宜甚至免费),获得作者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知识经验。

在这本书中,西蒙游刃有余地综合了设计科学、经济学、,管理学、认知心理学、复杂性研究(系统科学),揭示人工性和层级性对复杂系统的意义。

西蒙认为复杂系统是近可分解性和可理解性的层级系统,复杂系统都可看做是相互联系的子系统构成的系统,而子系统又是层级式的,这样不断划分,直到达到某个基本层级。

根据什么划分,主要由我们的目的来决定,比如对核物理学家来说,原子是一个复杂系统,但是对天文学家来说,整个恒星甚至整个星系都可看做是一个子系统。如果你想理解复杂世界,寻找应对复杂性的方法,这本小书值得一看。

好,马奇和西蒙两位大师以及他们的书介绍到这里,让我们一起关注大师的言行,领会大师的意境,立志成为某个领域真正的大师吧。

前期文章:

得到、华与华都在践行的精品完备性策略

中台就是模块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