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知识之后,你还需要什么?
有了胸部之后,你还需要什么?脑袋。
有了金钱之后,你还需要什么?脑袋。
有了脑袋之后,你还需要什么?知识。
有了知识之后,你还需要什么?理性。
改写自台湾著名广告人许舜英的文案。
这是思维模型的第27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理性行为模型,即假定人们是非常理性的,他们会确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任何一件事,那么某人,某公司或某组织在做决策时,总是选择使这个目标最大化的方案。
一个公司,它的目标就是使公司利润最大化,或者市场份额最大化,也可能是使公司营收最大化。作为个人,就会让个人效用最大化,让自己越幸福越好。
个人效用最大化并不一定总是自私的,有很多富豪选择将钱捐出来,也是个人效用最大化,他们觉得把钱捐出来,比存在银行让自己更有幸福感。
下面分别来讨论「理性人」是如何独自做决策的,以及在考虑到对方也是「理性人」时,该如何做抉择(博弈情境)。
理性行为者是如何做决策的?
以公司为例,假设它的目标是让公司的收入最大化。公司的收入由卖出产品的价格和数量来决定,即:
收入=价格×数量,我们用q代表数量,价格记为50-q,为什么是50-q呢,因为数量和价格是相关联的,供应紧张,价格就高,供应充足,价格相应就低。
当q=40时,价格为10,收入为40×10=400;
当q=30时,价格为20,收入为30×20=600;
这两种情况下,第一种收入是400,第二种收入是600,那么生产多少数量才能获得最大的收入,即怎样使q(50-q)的值最大。
这就变成了一个数学问题,求二次函数的极值。我们用初中的数学知识会得出当50-2q=0时,二次函数的值最大。得到q=25,这就意味着公司生产25件产品,价格定为25时,收入函数的值为25×25=625,达到了最大。
这就是理性行为模型,可以通过数学公式计算,有明确的唯一选项能使目标最大化。那么这个模型有什么用呢?
不夸张的说,理性行为模型可以用在任何你想要用它的地方。比如你在做投资决定,目标是让资产最大化,你有两种投资方式,一种是买股票,一种是存银行,你可以用理性行为模式来决定分别投资多少。
它也可以用于购物,你要为房子购置家具,你的目标函数是让房子具有最大的收纳空间,你可以根据目标函数来选择家具,做最优的决定。
或者用在接受教育上,你想应该上几年学,是本科毕业后就工作还是接着读硕士,甚至读博士。我们假定,你有某个目标函数,可能关注收入更多,或者你更喜欢做科研,或其他自己想要的生活,然后你就可以决定接受几年的教育。
他人参与时理性博弈的情境
博弈是一种战略互动过程,我的选择取决于你如何选择,大部分博弈都假定他人是理性的,然后依据他人的理性来决定我该怎么做。我们先来看两个不同的博弈例子:
注:博弈的前提是双方不能沟通,需要思考对方如何选择,然后独立作出选择。
1.正则形式的博弈
甲(红色)乙(绿色)两人分别可以做两种选择,现在他们要同时做出决定,他们能选择的组合总共有4种,获得收益如下图:
我们可以看到,甲做选择所得收益不受乙的影响,但乙的收益会因甲做的选择有所不同,这就是一种正则博弈模型。
再来看乙,对乙来说,如果甲选A,那么他也应该选A,因为收益1总要比0好;但如果甲选择B,那么乙也应该选B来获取最大收益。
因此,乙在决定怎么做的时候,需要知道甲会怎么做。这时理性假设就起作用了,如果甲是理性的,应该会选B,因B的收益高。
所以乙会推断出甲选择B,从而他也会选择B,这样就能获得收益4.
大家熟悉的囚徒困境也是一种正则形式的博弈,在以后的模型中会单独讨论。我们再来看另一种博弈类型。
2.扩展形式的博弈
在扩展形式博弈中,行动有先后顺序。比如有一个绿人和一个蓝人,绿人有优先权,他先出发,如果绿人走左边的线路a,他的收益为0。若绿人走右边线路,他的收益取决于蓝人的选择,所以绿人在选择走那条路线前要考虑蓝人会怎么做。
如果绿人认为蓝人是理性的,他认为如果自己走了右边的路线,蓝人会选路线b,以使自己获得最大的收益3。这对绿人很不利,因为这个结果他的收益为-3。
因此在理性假设中,绿人不会选b,也不会选c。他会选a,收益为0总好过收益为-3.你可能会问,他俩为什么不选c,以让双方的收益都为2。但是博弈的总前提就是双方不能交流,只能独立作出选择,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的收益最大化,绿人在考虑到蓝人也是这样想的,因此他最优的选择为a路线。
为什么理性行为模型是有用的
理性假设是一个很强的前提条件,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人们会使用理性呢?
1.当选择风险很大时
你买本书或者决定去吃什么午饭时,可能不会使用理性,因为风险很小,选择错了也不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但当你考虑买房子或者要读哪个学校的这类重大的决定时,你会更接近用理性让自己做出最优的决策。
2.人们在不断重复时
我们第一次做事情通常都不那么完美,甚至是错的。但当你同一件事做的次数越多,不断重复时,就会从中总结学习,以使结果达到最优。
3.当一群人做出决定时
一群人可能会误入歧途,你也可能会由于从众而做出糟糕的选择。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有更多的人一起商讨,做出不理性的决定相对会少一些。所以当我们在做高风险决策时,通常会去征求家人朋友的意见。
4.当选择很容易做出时
当最优选项显而易见,决策很容易做出时,我们会使用理性。比如有人问你要10元还是20元,你肯定会选20元。
最后我们看看我们为什么要做出理性假设?
理性假设的好处:
在机制理论(博弈论的一个分支)中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罗杰·米尔森(Roger Miason) ,他的理论基于这样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观点:理性行为是人类建模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准,因为:
1.理性假设能获得唯一结果
理性假设,会使我们得到一个独一无二的结果,获得一个可以去验证的数据。而非理性的方式不唯一,可能有100种,或1000种不同的结果,这使我们无法真正预测结果。
2.理性假设使问题容易解决
理性假设条件下,我们可以使用数学方法来研究问题。数学方法可以让我们找到一个最优解,理性模型可以让我们找出人们应该做什么。如果要考虑各种心理和情境等不理性的影响因素时,这个问题就会异常复杂,很难解决。
3.人们会通过学习而逐渐理性
人们会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把事情做对。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持续向着理性的假设靠近,所以理性假定是一个可以期待的运行结果。
4.错误会相互抵消而使结果接近客观
即使人们会犯错,但如果方法是对的,那么不同的人所犯的错误会互相抵消。有的人会买豪车,有的人讲究经济性,还有的人不买,但我们还是可以得出每人在汽车购买上的平均消费,这个结果也接近于大众的理性行为。
如果我们发现在一些情况下,人们系统的偏离了理性,那可能是因为人们存在某种误判和偏见,使我们的理性假设不再成立。
—-今日小结—-
今天我们讨论了在理性假设下,人们是如何做决策的。单独做决策时,人们会使目标函数最大化。
而在博弈情境下,不能只考虑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还需要推断对方是如何选择的,并在此基础上再做决策。
当人们在面对风险很大,并不断重复,以及需要群体做决定和选项非常简单时,会更多的使用理性。
然而人们不总是理性的,存在着很多偏见和误判,使我们的理性假设不再成立,这就是下次要讨论的基于「人」的行为模型。
一个免费活动
下周会做播种习惯的第二期免费训练营,明天就进入9月份了,今年还剩1/3,一个好习惯可能会改变你的生活。感兴趣的朋友扫下方二维码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