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字——看古人是如何巧妙安排的

這是目前網絡上

頗受好評的書法講座

香港“黃簡藝術工作室”出品──

書法三級課程「裹束」

第五集|結字(1)

什么是結字標準?

|筆記|

L3-05 結字

一、什麼是結字?

我已經講過取勢,講過裹束,我們來試一下。

譬如要寫一個“仁”字,先取立人勢,然後是奮筆勢。裹束起來,結果“仁”字是出來了,但看起來不大對頭,右旁的“二”太低了,而且兩橫之間的空間也太小。

再如“天”字,取勢很簡單,第一勢奮筆勢,第二是交爭勢。裹束起來,結果也不好看。這說明什麼問題呢?還有點事情我們沒有做,很明顯要調整一下位置

又如“安”字,這“安”字也有問題。民間口訣說:“若要安字好,帽子戴的小。”寶蓋頭應該小一點,“女”字中間的空間應該減小,一橫可以長一點,這樣就好看了。

這三個例子說明什麼呢?你用筆好,取勢熟練,但結字差還是不行。

簡言之:

幾個字筆勢裹束成字,並不保證這個字好看。

裹束時還有其他因素影響到最後的結果。

調整各筆勢之間的關係,稱為結字。

結字的概念歷史上很早就提出來了。如一千七百多年前,魏晉時期,衛恒評章草大家崔瑗的優缺點,他說:“崔氏甚得筆勢,而結字小疏。”他說崔瑗的優點是“甚得筆勢”,缺點是“結字小疏”,“疏”就是有疏失,不細密。

張懷瓘評論草書三家,杜度、崔瑗和張芝,他引用韋誕的話這樣說,“韋誕云:杜氏傑有骨力,而字筆畫微瘦。崔氏法之,書體甚濃,結字工巧,時有不及。”杜度是漢章帝時人,他的章草骨多肉少,崔瑗“書體甚濃”,“濃”就是厚實,但結字不夠杜度巧妙,意思跟衛恒所說“結字小疏”相近。

順便多說一句,以前我講毛筆時,指出筆鋒有厚薄之分。“厚”,製筆行業的術語就是“濃”。如果你訂製毛筆,不要忘記關照師傅筆鋒要濃點,寫起來效果是大不一樣的。

漢末張芝學習這兩個人,把他們的優點都學會了,“張芝喜而學焉,轉精其巧,可謂草聖,超前絕後,獨步無雙。”這裡“轉精其巧”,顯然是針對上一句“結字工巧”而來的。張芝把杜度的巧妙之處更為發展了,終於成為草聖。你看古人評論書法,對結字是相當重視的

崔瑗是章草大家,我們現在所見到的崔瑗《賢女帖》是今草,靠不住,杜度也沒有作品留到今天,無從比較。

結字好看不好看,中國老話說是“天性”,其實是潛意識中審美觀的反映。有些人一出手就好看,有些人寫得不好看。潛意識改造是長期的,長期薰陶才能提高審美品味。所謂學書法可以“陶冶性情”,就是講這一點。

潘伯鷹先生《中國書法簡論》這樣說:“以前許多論書法的著作,都說到結字的方法。有的叫它作'間架’,有的叫它作'結體’,有的叫它作'結構’,作'牆壁’,作'字形’,實則皆指此一事而言。我們可以注意這些名詞之中如'間架’、牆壁’、'結構’等皆是接近建筑方面的觀念。這是很有趣味的。我們在一塊固定的地皮上造房屋,必須先將藍圖打好。寫字也正如造房屋,其組織結構的必要也是一樣的。”

◆敬请参阅◆

《中国书法常识》

潘伯鹰书法文化思想集大成之作!

交易担保 微店+ 潘伯鹰《中国书法常识》 小程序

二 結字舉例

二,我舉一些結字的例子,加深對結字的理解。

看這兩個“群”字,由“君”和“羊” 兩部分組成。智永和歐陽詢這兩個“群” 字,取勢都一樣,但裹束時,智永把“羊”放在“君”下面,歐陽詢把“羊”放在“君”右面,這無關用筆、取勢,這是裹束時結字不同

又如“幼”字,取勢是蟠龍勢和鈎裹勢倒筆書。顔真卿左右差不多高低,褚遂良左高右低。褚遂良這種結字法,來之於隸書,如《西狹頌》、《孔宙碑》都有這樣的結體。行草書中為了連寫,盤龍勢也往往放在上面,如皇象《急就章》和集王羲之書《聖教序》。顔真卿這種結體,來之於篆書。

“幼”字的“力”,可以放在右旁,也可以放在下方,但能不能放在左邊,或者上方呢?没有見過這様的寫法,没有根據,要取得社會的承認,不是那麽容易的

你可以發现,裹束筆勢還是照文字基本结構進行的,脫離文字基本構造和書寫習惯,破壞了文字的结構,那就會被人認為胡来。所以结字,客觀上是受到傅統和社會習慣制約的。

所以歴史上講结字,往往是個人主觀上小幅度調整结構,如這個“壁”字,下面的“土”,可以放 在左邊,可以放在中間,懷素草書還移動到右旁,這種調整大多數人是接受的。

結字跟人的潛意識有關,我也舉個例子:《陰符經》的“安”字,“女”字中間的空白很小,《倪寛贊》中的“安”字,“女”字空白就比較大。這個空白是一横位置高低決定的,《陰符經》中“安”字一横,差不多就在蟹腳勢的關節點上,而《倪寛贊》的一横,寫在比較高的位置上。

這様不同的結字,源於作者的潛意識,很多时候作者自己都未必感覺到,(當然也有人是特意這様做的)。這種特點,成為字跡鑑定上的重要根據。人跟人的不同,就在於他心中的那個世界。

潘伯鷹先生在《中國書法簡論》中講了兩個故事,一是清代劉墉教他夫人寫“柳”字,批評說:“總是不用心!”原来他夫人寫的栁字中間飛带勢和右邊節耳勢齊平了,而劉墉是將節耳勢寫得比飛带勢低一些,顯出参差的效果。但不是每個人都會這樣寫的,潘伯鷹先生發現,古帖中“柳”字寫齊平的很多,而且都很美。柳公權姓”柳”,他寫的柳”字節耳勢就很高。

第二個故事有關沈尹默先生。沈先生說他小时候寫“敬”字,被前輩指出結字不對,理由是 “口”字寫到鈎裹勢裡面去了。而正確的結字是應該將'口”字移出一半,寫在鈎裹勢那小撇之 下。但沈先生後來發現,柳公權的“敬”字,“口”就是在鈎裹勢中的,也非常美。

我還可以補充一個例子,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敬”字,“口”字也寫在鈎裹勢中間的。

在講了這兩個故事之後,潘伯鷹先生的結論是:“這是兩個很生動的例子。由此可知,每字皆有其結構組織的方法。這些方法,盡管同一個字,卻不須從同。每一個人都可採用他自己認為好的結字,而不必非難他人的結字。這樣才會有多種多樣的美的形態出来,顯得'百花齊放’。”

也就是說,結字好不好的標準只是相對的。就如一個人好看不好看,取決於什麽人去看。

簡言之:

結字要遵循文字結構和書寫習慣,不宜太怪。(這是客觀標準)

結字主觀標準跟人的審美觀有關,無法求同。

結字美不美只有相對標準,没有絶對標凖。

劉墉的太太,如果嫁給柳公權,她就會被大大讚掦一番,而不是被批评“不用心”了。所以嫁給誰,有否共同語言是很重要的。

三 《玉堂禁經》論結字

三,《玉堂禁經》論結字。歷史上有很多論述怎樣結字的著作,早期的主要有三篇,一是隋朝和尚智果的《心成頌》,二是唐朝歐陽詢的《三十六法》,第三篇就是張懷瓘《玉堂禁經》。這三篇《歴代書法論文選》中都有。

智果《心成頌》正文很短,就這麽幾句话,其實是幾句結字的囗訣

智果自己没有詳細解釋這些口訣究竟是什麽意思,後代人加了註解:如第一句話“回展在肩”, 有人說是“頭項長者向右展,'寧’、'時’、'臺’、'尚’字是。”但第二個人表示反對:“非為頭項長。”現在你去讀這文章,這兩個注解都在,究竟誰對呢?

第二句叫“長舒左足”。有一個注釋者說:“有腳者向左舒,'實’、'典’、'其’、'類’字是。”另一個反駁說:“謂'人’、'彳’、'木’、'扌’之類。非'其’、'典’之類。”你說怎麼辦?打電話給智果問清楚嗎?

歐陽詢《三十六法》也有這樣的情況,如第一條,“排疊:字欲其排疊疏密停勻,不可或闊或狹,舉例如'壽’、'藁’、'畫’、'竇’等字,還有兩個偏旁之類。”

下面有個人寫道:這就是所謂“分間布白”,又曰“調勻點畫”。“高宗《書法》所謂'堆垛’亦是也。”歐陽詢去世的時候,唐高宗還沒有當皇帝,宋高宗更沒有出生,所以這句話肯定是後人加上去的。全篇說筆畫多的字要注意疏密分布,這話實在價值不大。

《玉堂禁經》全文分三部分,按照書法三個要素來講,先講用筆,再講筆勢,然後裹束。但第三部分標題不是“裹束法”,而是“結裹法”。“結”就是結字,“裹”就是裹束。這個標題給我們一個啟示:裹束和結字是同時進行的。不是裹束好了,然後再來結字,二者是分不開的。

《玉堂禁經》“結裹法”說得很簡單,只有十句話。舉例來說,第

一句是:“夫言抑左升右者,'圖’、'國’、'圓’、'囧’等字是也。”這四個字例都有框架,“抑左升右”的意思,就是壓制左邊,升高右邊,也就是上面的右角要比左角高一些。

其實我不贊成這一條的,為什麼?因為用右手的人搖腕而出的時候,總是沿著一個圓周向上的,所以右角會比較高。不但框架的右角比較高,你看框架中的橫,也是右面高。所謂篆隸用“平畫”,真行草書用“斜畫”,就是指真行草書增大了搖腕的幅度。

“國”字的情況和“圖”字一樣,我們可以看到框架的右角比較高,但在篆隸中往往卻是平的。所以這一條跟結字沒有關係,只是你搖腕不搖腕,搖腕幅度有多大的問題。

再看第二條:“夫言舉左低右者,'崇’、'豈’、'耑’等字是也。”

這幾個字的上面都有一個“山”字, 在晉唐真書中,為了增加斜線,“山” 字是向右斜寫的,好像特意舉起左下角。“崇”字上面的“山”斜放,是因為這個字平直線條多,所以增加一些斜線條,這跟取勢和結字都有關係,而且是有意為之,是一種藝術安排。

有些字篆書寫法上面本來就是斜線條,如“豈”,所以真書中也用隸定方法,把“山”寫為斜置。

講到“豈”字,我想起歐陽詢《虞恭公碑》寫得很有特色,你看“豈”字上面這個“山”,他先寫了三撇,而“山”字下面一橫,變成一點,和下面“豆”字的第一橫組成奮筆勢。這是很巧妙的取勢,同時也是結字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又如“端”,篆書也有一個傾斜的“山”字形。其實不是“山”,《說文解字》說是植物初生之形。王羲之、智永關中本、柳公權《玄秘塔碑》寫的時候,也把“山”字形傾斜一點,這也是結字的安排。

好了,有關結字的著作,有興趣可以自己去看。我這裡要提醒各位,裹束是將大小圈加在一起,我們現在講筋法,是裹束大圈,裹束筆勢。

簡言之:

古籍中講結字,往往不講筆勢,只講點畫。

結字是裹束筆勢時的調整,不是點畫安排。

結字因人而異,別人的結字法未必適合你。

古籍中所說的那些經驗,有好有壞,只能參考而已。 謝謝。

本節要點:

結字是裹束筆勢時的調整。

結字美不美只有相對標準。

古籍對結字的論述只能參考。

複習思考:

古人說寫“月”、“用”這樣的字,中間的橫筆可以連住左撇,不用連住右豎,你認為這是結字規則嗎?

古人說“行”字裹束後,左右不要齊平。請你試寫一個左右齊平的“行”字,對照一下,差點還是好點?還是效果不變?

(0)

相关推荐

  • 雲南郭定君改譯[唐]孫過庭《書譜》(文本文件)

    [唐]孫過庭<書譜> <書譜>卷上  吳郡孫過庭撰 夫自古之善書者,漢魏有鍾張之絕,晉末稱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頃尋諸名書,鍾張信為絕倫,其餘不足觀.』可謂鍾張云沒[mò歿], ...

  • 区区四味药,古人巧妙安排,成了化解脾气虚弱的妙方

    区区四味药,古人巧妙安排,成了化解脾气虚弱的妙方

  • 看古人是如何吐槽草书的

    关于古人草书地位与排名,米芾在<论草书帖>中也阐述了一段看法:"-张旭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自有识者:怀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时代压之,不能高古:高闲而下,但可悬之酒肆-& ...

  • 从比尔盖茨离婚,看古人离婚协议书!

    北京时间5月4日凌晨,比尔·盖茨与梅琳达通过联合声明,宣布结束双方27年的婚姻. 声明中写道:"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之后,我们决定结束我们的婚姻.在过去的27年时间里,我们养育了三个优秀的子 ...

  • 点铁成金,看古人如何化用诗句

    醉月诗苑 中华博大精深,诗词文化尤甚.千百年来,无数佳句惊艳了时光,一直流传至今. 然而许多名句也并非"原创",一些文人创作时,会化用前人精彩的句子,或是加以修改,拿来用在自己的作 ...

  • 【诗词学堂】点铁成金,看古人如何化用诗句

    诗词学堂 中华博大精深,诗词文化尤甚.千百年来,无数佳句惊艳了时光,一直流传至今. 然而许多名句也并非"原创",一些文人创作时,会化用前人精彩的句子,或是加以修改,拿来用在自己的作 ...

  • 看古人是如何吐槽草书的!

    关于古人草书地位与排名,米芾在<论草书帖>中也阐述了一段看法:"-张旭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自有识者:怀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时代压之,不能高古:高闲而下,但可悬之酒肆-& ...

  • 今日立夏,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看古人如何养生

    2021年5月5日  14:47:01.农历时间二零二一年三月廿四.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 ...

  • 看古人是怎样教书法的? 一文点醒梦中人!

    其实很多教科书都是害人的,不仅书法一门.当然,害人的老师也很多.如果你到现在没有遇到书法老师,那赶紧烧香感谢老天吧.本来大多数用筷子吃饭的人,都有学习书法的潜力,不过很可惜被众多错误的学习观念给耽误了 ...

  • 从汉字造字,看古人对风的认知

    风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看感觉,这样也没有难倒古人, 古人造风字,先用鸟在天上风来表达,意思是鸟是靠着风才能飞起. 因此,[风]的甲骨文, 与[凤(鳳)]字同源, 画一只天上飞翔的鸟. 只是字形太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