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些高效的学习方法

我见过许多学生,每天咨询各种学习方法,或者是仍然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一直以为,能活到现在还坚持学习的人,应该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了,但遗憾的是,我高估了当前的教育体制。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我们更多的是学习,而没有学会如何学习。所以本文从学习的几个要素出发,用最简单的文字,介绍一些高效的学习方法。

一、学会时间管理

1.什么是时间管理

许多人会有这样一个认知:时间管理就是管理时间,比如我要每天8点到10点进行学习。事实上,这是一个谬论。但很多人把这个谬论当成真理,并孜孜不倦的坚持着。

实际上,即便是你把原定的8-10点的学习时间变更为7-11点,你的学习成效能够翻倍吗?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只是一种低水平勤奋。

真正的时间管理是指通过事先规划和运用一定的技巧、方法与工具实现对时间的灵活以及有效运用,高效学习的本质就是时间管理。

比如在学习过程中,我一再强调要打好基本功,像行测的数学运算,你必须要把常用的公式,包括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一个全面的掌握,弄懂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再去刷题。否则,题海战术只是低效的疲劳战术。

2、专注目标的碎片化学习法

许多人喜欢把自己的一天安排的非常规整,比如6点起床,7点晨读,12点—14点看行测,18点--20点学申论,其实这样的形式效果大于实际效果,因为你缺乏目标导向,而且容易因外事干扰半途而废。

正确的学习方法极为简单,你只需要关注两个维度:时间和目标。比如我明天要做完50道言语理解题,那么时间既然定了,一天里的任何时间都可以见缝插针的学,确保明天掌握这50道题目即可。当然这种方法并不适合申论。

3.切分整块时间的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是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创立的一种微观时间管理方法。

具体操作如下,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专注工作,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钟响起,然后在纸上画一个X短暂休息一下(5分钟就行),每4个番茄时段多休息一会儿。

如果在某个番茄钟的过程里,如果突然想起要做什么事情,如果是非得马上做不可的话,停止这个番茄钟并宣告它作废(哪怕还剩5分钟就结束了),去完成这件事情,之后再重新开始同一个番茄钟;如果不是,那么先放一放。

当然,这个25分钟的番茄时间并不是固定的,根据个人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而言,比如30分钟、40分钟均可,但建议不要超过45分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从小到大一节课定为45分钟的原因,就是合理利用了番茄工作法,只是没有人告诉你原因。

番茄工作法能够减轻时间焦虑、提升集中力和注意力,唤醒激励和持久激励,巩固达成目标的决心,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成就感。

4.学会利用21天效应

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这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或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

所以,当你运用上述学习方法的时候,建议你最少连续坚持21天,中间不要以任何理由来停顿,这世界上并没有那么多非做不可的事情,也没有少到挤不出来的时间。

比如你关注了“领悟公考”这个公众号,集合了作者十五年的学习研究心得和政府办工作经验,每篇文章都是作者精心撰写。你可以每天在固定的时间阅读,个人建议是睡觉之前,为什么要这个时间呢?后面具体会讲。坚持21天,你会发现自己睡前的最后一件事就是看看 “领悟公考”公众号。

当然建立习惯的过程会很艰难,需要一定的毅力,如果实在做不到就找个小伙伴一起,比如今天没有完成任务的人给对方发红包。

5、不建议过度学习

人的精力是有极限值的,超出这个极限值,学习的效率就会下降。因此,利用上述两个方法,完成既定学习目标即可,不要给自己加压。

我们学习最大的误区之一就是短期投入太多却无法坚持,而长期投入太少。所以,如果你准备考公,当你有个念头开始,就要开始学习了,而不要等到考前临时突击。

尤其是面试,真的不是一两个月能有本质进步的。这也是为什么市面上面试培训班,每天集中培训十几个小时,出来之后依然一句话都说不完整的原因,因为你真正的时间利用效率并不高。

二、学会情绪管理

情绪能够让一个人迸发出超越自己想象的力量,合理掌控自己的情绪,也是高效学习的一个方法。

1.脱离舒适区

每天刷刷朋友圈,看看电视,偶尔出去旅游一下,这样的生活很多人能持续一辈子,因为太舒服了。但是学习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如果你没办法说服自己脱离舒适区,那么你就不要走学习这条路。

我最早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出自一位日本心理学家,他说学习一定要坐在书桌上学,并且书桌要保持整洁,除了学习用到的东西,其他的一切都不要放。一开始我只是照着做,但并不理解为什么,后来慢慢的我懂了,就是为了给自己营造一个专注学习的环境,逼自己脱离舒适区。

在学习上同样如此,许多同学喜欢问问题,我经常看到一些同学,在自己完全没有深入思考,没有千方百计寻找资料,并得出答自己的见解前,就把一道道面试真题丢给我解答。而实际上,这样的学习方式并不能给我们带来本质上的突破和进步,看起来你很上进好学,实际上是把自己固定在了舒适区,不愿意自己动脑思考、寻求答案。所以,很多时候学习效率不高,不是因为你笨,是因为你太“聪明”了。

那么如何脱离舒适区呢?给自己制造危机感,告诉自己如果不走出这个舒适区会有什么后果。最大的后果莫过于,因为你一时的舒适,这一辈子也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2.脱离压力区

和舒适区恰恰相反的是,部分同学有“自虐”倾向,总认为压力越大,效果越好。所以每天把自己的学习排的满满的,学到连自己都被感动了。

事实上,没有人能在高压环境下做好事情的。压力只会让我们犯错,所以我们碰到一些压力危机时,第一句就是告诉自己要冷静。

同理,学习亦然,我们只有摆脱压力,让自己在一种相对平静的状态中,有条不紊的完成一个个小目标,最终实现大目标。

当然,也不能把脱离压力区误解为跨入舒适区,适度施压,要让自己觉得有那么一点点紧迫感就可以了。

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也很简单,提前制定学习计划,不要等到快考试才开始准备。比如现在是9月份,明年2月份开始,那么还有五个月,这五个月,每个月做什么,然后根据月计划每个星期做什么,再根据星期计划,利用上述的时间管理法,把每天的事情做好。始终保持一种既有危机感,又不存在紧迫感的学习状态,才会取得最好的效率。

3.蜥蜴脑法则

《蜥蜴脑法则》一书由美国的吉姆·柯明斯所著,他说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蜥蜴脑”。蜥蜴脑极其聪明,而且运转极快,能在极短时间内轻松做出准确判断。蜥蜴脑能量极大,总是在不知不觉间控制我们的绝大多数行为,包括那些事关生死的重要行为。我们的内在蜥蜴总是倾向于得到快乐,避免痛苦,虽然人类自诩为理性动物,但事实上,我们在做大多数决定时,其决策过程与低等脊椎动物蜥蜴并无太大区别。

比如我们安排了两个相亲对象,事实上,你会本能的对漂亮的那个又好感,因为这会让你得到快乐。而不是去理性的分析这两个人的性格、职业、家庭等因素再作出决定。

蜥蜴脑法则更多的被应用在营销之中,通过掌握对方的蜥蜴脑来达成说服别人的目的,我们在学习中,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用来说服自己。

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自我激励制度,比如我们在利用碎片化学习法或者番茄学习法之后,就奖励自己玩一局游戏,做人已经很苦了,不要亏大自己。这种可见的奖励和反馈,是我们的“蜥蜴脑”所希望看到的。通过这样不断的重复,让学习变得愉悦化,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捷径。

三、学会心理管理

我们的大脑有着学习神奇的功能,其中潜意识就是最神奇的一项。善于利用潜意识,能够帮助我们起到奇妙的效果。

1.60秒PK法—建立积极的态度

在美国,有一种被称之为“60秒PK法”的家庭生活游戏,它的做法是:每天花60秒钟以讲演的形式简洁地描述自己的天赋和能力,以及自己应达到的成功目标。通过这个游戏获益的人很多。

这种方法,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没有受激励和积极暗示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一旦他受到激励,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相当于激励前的3倍到4倍。

所以,我们要经常利用“60秒PK法”,重复告诉自己:我可以。比如,你在开始一次番茄时间前,花一分钟时间进行一次心理暗示:我会全神投入,提高学习效率;考试前,告诉自己:我会超常发挥,考出好成绩;学习焦躁时,暗示自己:我正全神贯注地聚焦在学习上。

通过不断的刺激自己的潜意识,逐渐建立起一种自信的态度,能够大大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2.睡前十分钟记忆法

我们的大脑,在我们睡觉的时间内会整理当日的记忆,必要的东西则会予以整理和保留。

这个顺序则是越是靠近睡眠时间的内容,越会被优先处理,记忆会更鲜明。

所以,睡前十分钟,把你最需要记忆的东西看一遍,然后什么都不要再做,马上睡觉。这是学习内容高效留存的秘诀。

切记,学完之后一定要立刻睡觉。否则就会产生“记忆搅乱”现象,比如学完之后忍不住看了个小视频,那么好不容易记下的东西会和视频内容混杂在一起,大脑在睡眠中的整理记忆的效率会急剧下降,所花时间更长,进度会变缓。

睡前十分钟,适用于需要记忆的东西,而不是需要理解的东西,睡醒之后,再花五分钟回顾一下,这样坚持下去,效果大于你每天专门花一个小时进行记忆。

3.营造持久的学习环境

我们在某个国家生活了一定时间,不需要通过专门的学习,也能掌握这个国家的语言,原因就在于我们处在一个语言环境中。

我们很多同学学习的非常痛苦,是因为他的生活中并没有类似的环境,假如一个人平时就从事公文写作或者法律工作,那么往往在公考中更容易考得高分。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规则,平时花一定的时间用来阅读人民日报、半月谈,领悟公考公众号等,也许你记不下来,但是这些东西会逐渐帮你营造一个新的学习环境,让你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大量的知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