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一哭,大部分爸妈的反应是制止?根本原因在于父母本身
提到孩子的哭,相信各位资深的宝爸宝妈会“眼前一亮”,心中千言万语却不知如何表达,最后总结一句:“苦恼,抓狂”!
是的,哭作为孩子的重要“武器”,他们使用起来真的是得心应手,花样百出。但作为父母一定要清楚,孩子每一次哭的背后都是有原因和需求的。
有时是身体不舒服,有时是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但有时候是用哭来要挟爸爸妈妈。
豆包从小就是一个小哭包,稍不如意就会哭的歇斯底里,直到哭的上气不接下气才肯罢休。
有一天,豆包爸带她逛商城,她要买玩具,爸爸说:家里已经有一个相似的玩具了,不可以再买。
于是她就拉着爸爸的裤脚嚎啕大哭,路过的好心阿姨都忍不住过来安慰,豆包一边忘情地大哭,一边还时不时偷偷瞄一眼爸爸的反应,看是否有松动的迹象。
豆包爸虽然当时表面上表现的是铁石心肠,不为所动的样子,其实内心在翻江倒海,路过的人都侧目看他们,还以为他是“后爸”。他也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妥协,给她买了玩具赶紧结束这场哭的战斗……
对于孩子的哭闹到底是制止还是妥协?这是豆包爸爸和无数父母为之苦恼的问题。
孩子各种不明所以的哭闹,让父母为之抓狂,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几乎都听到过自己的爸爸妈妈说过这样的话。
“不要再哭了,再哭爸爸妈妈就不要你了!”
“一点小事就知道哭,哭解决不了问题!”
“胆小鬼才这么爱哭,爱哭鬼不勇敢!”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爱哭就是娇气,不勇敢的表现,就应该批评并及时制止。
但是这种对哭的理解,是否太狭隘了呢?
哭泣是人类表达情绪的方式之一,孩子尤其擅长利用哭声来表达和交流情感,只是,这种表达方式不被大人所理解和容忍。
其实大部分时候,或许孩子一开始想用平和的方式告诉大人,他想干什么或者他想要什么。但可能因为孩子表达模糊或者刚好家长在忙碌,孩子的需求被忽略,小朋友没有良好的自我情绪管控能力,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通过哭泣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然而大部分家长这个时候不会有耐心倾听孩子的诉求,解决“为什么哭”的问题,他们关注的重点却是“怎么又哭了,不要再哭了。”
被呵斥和禁止哭泣的孩子,此时悲伤的情绪被否定,如果长期处于情绪被压抑和否定的状态下,孩子也慢慢习惯了自我否定,并学会了压抑内心的情感。
表面上看,孩子不爱哭,好像变得懂事,坚强了,其实真实的结果不是这个样子。
真实后果是孩子变得隐忍,再多的情绪压抑在自己心里,慢慢会扭曲孩子健康的性格,越来越多不良情绪的积累终有一天会爆发出来。
为什么对于孩子的哭声,大部分父母第一反应就是制止呢?
究其原因:
首先,作为父母,他们的童年可能就是在自己父母的吼叫和制止中度过的,面对自己孩子的哭闹,他们会无意识地复制自己的童年,并没有能力和方法来解决,只能用同样的方法来解决同样的问题。
其次,有些爸爸妈妈,一听到孩子的哭声,就条件反射般的火冒三丈,不论任何原因,以呵斥住孩子哭闹为唯一目标。
所以,接受不了孩子哭闹的父母,根本原因是自己的情绪没有管理好,并且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方法来应对这个问题。
面对孩子形形色色的哭闹,爸爸妈妈一定要告诉自己的孩子:“宝贝,你可以哭!”
孩子哭闹时,家长首先要耐下心来感受一下孩子的情绪,并尝试寻找哭闹的原因,利用正面管教的方法来管理孩子的情绪。
|父母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孩子越是情绪激烈,越需要爸爸妈妈冷静下来,让即将喷发的“情绪火山”冷却一下,允许并接纳孩子的哭泣,在旁边冷静等待或者轻轻拥抱孩子。
利用正面管教的语言:“妈妈知道你很生气,妈妈理解你的感受”,而不是错误地制止:“哭什么哭,就会哭!”
|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要耐心倾听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要急于评判和指责。正面管教的语言:“妈妈在听你说,说出来妈妈才能知道你发生了什么”。
|父母要从根本解决问题
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孩子思考,并找出比哭闹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方法,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做。比如可以这样问:“你能告诉妈妈你的想法吗?你觉着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孩子是应该被爱和尊重的,哭闹是正常被允许和接受的,父母应该正面应对孩子哭闹,并教会孩子在哭闹中学会管理情绪的技巧,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一位爸爸妈妈和孩子都会在“哭闹”中得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