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食即卧生百病--食诫篇第二(1)
今天起介绍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的第二章《食诫篇》。全章,原文+译注+闲语唠叨,共有两万多字,为了大家读起来不那么累,决定分段上传,每篇大体取个名字,未必妥当,但只是为了区分不同的段落。接下来几天可能会加快更新公众号。因为这9篇文章本应该一起上传的,考虑到大家的时间和精力,才不得不分开的。段与段之间内容也是有些连贯的,所以不宜分割太久,或许每天上传一篇。特此预告。
实在地说,如果把古人的饮食相关知识的古籍读上几本,真的可以避免很多疾病。现代人喜欢量化指标,就这么讲吧:懂得饮食养生,至少可以,多活20年,而且可以变相增加百万的财富。细思量,这两个数字,一点都不夸张。未来,会结实地验证这句话。多年以后,你会理解我现在的苦口婆心。陶弘景这篇文章还是南北朝时期的食疗养生作品,记录的饮食禁忌绝大部分都很实用,可操作。我们一起学习古人的智慧吧。
真人曰: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之道,不欲饱食便卧及终日久坐,皆损寿也。
杨子注:真人说:虽然经常服食滋补的药物,但不知养生的方术,也是难以长寿的。养生之道,不要吃饱后立即躺下,也不要整天坐着不动,这样都是减损寿命不良习惯。“饱食即卧,终日久坐”这是最损寿的,看到这句话吓一跳。古人批评的,就不是后世的我吗?因为《道藏》内容太多,三生精力也翻译不完。于是争分夺秒地阅读,时间过得格外快。一抬头天黑了,一抬头又天亮了,来不及做什么事,时光就匆匆过去。心疼时间,从来舍不得下楼去运动,所以“终日久坐”可能是常态,但我可以做到不要“饱食”,这个自制力还是有的。自制力与体重有绝对的关系。说到体重这人话题,可能是很多人的苦恼事,讲个切身经历:
曾经有一段时间,为了节约做饭的时间,还要省事地增加营养。开始思考,婴儿什么都不吃,就喝奶粉,白白嫩嫩的,一定是婴儿奶粉营养好,易吸收,并且,是所有奶粉中最安全的。于是买奶粉,于是买了适合0-6个月孩子的罐罐奶粉冲作饮料。别提了,到底是催婴儿肥的产品,不到一周,体重“蹭、蹭、蹭”上去两斤。赶紧停了,把奶粉拿到单位给想增肥的同事们喝。为了恢复腰身,连续几天,每天至少有一顿,白水煮蛋,也很快,消失的腰身又回来了。看着瘦了,心里开始放松,又开始饮食随意,连续饱餐馒头(我最爱吃馒头,最怕吃鸡蛋的人),体重“蹭、蹭、蹭”又上去了,很烦人。但实在吃不下鸡蛋了,只好采用本段稍后的方法,不要吃饱,这样下体重相对慢一点,但几天恢复原腰型还是没问题的,而且不用受白煮蛋的折磨。这是我试验过的快速增肥、减肥法,比较灵。另注:吃白煮蛋减肥的那几天,是可以吃肉的,我用的是牛排,没敢碰猪肉。供想减肥的人参考。
人欲小劳,但莫至疲及强所不能堪胜耳。
杨子注:人需要做适当的劳动,但不要让自己太劳累,也不要勉强去做自己无法胜任的体力活。运动过量,对身体的伤害很大,还不如不运动。
这一点好理解,我们一般人也都做得到。但有两个群体是典型的体力透支严重,而且他们不能停止透支,个人觉得社会应该给予关注和帮助,至少,要有同情:
一个是农民(包括农民工)阶层。按说体力劳动对身体有好处,但他们因为过度的体力劳动,而周身是伤。很多人还没太年纪就早早的驼背弯腰,看了让人莫名的心酸。我们的文化中,总是说父母为家累弯了腰,其实,更切实的说法是,他们为这个民族弯了腰。这些年的成就与繁华,某种程度上,是牺牲了几代农民的幸福、尊严,以及他们的子女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力换来的。最近看到视频,国家领导说,任何地方不得为了城镇化强迫农民上楼。忽然想起十多年前时寒冰先生说的一句话:“让农民都进城?都上楼?那他们的驴,拴哪儿?”差点笑死。
另一个体力透支的群体,是运动员。刚到天津时,为了孩子读书,想在学校附近选房子。到一家去看房,女主人热情介绍说:“我们房子好,吉利!我女儿是冠军,世界冠军!你女儿住我女儿的房间,学习一定好。”于是领着参观世界冠军的房间。出于礼貌,我笑着说:“你女儿是冠军,那你是人生赢家哈,一家人过着成功幸福的生活,真让人羡慕啊!”没想到,冠军的妈妈立即一肚子委屈出来了:“好什么好啊?我女儿,浑身是伤哪,小小年纪,腰间盘突出,颈椎、脊椎、胳膊、腿儿……哪哪都是伤啊,这还没嫁人,躺着不能动啊,基本上残了,以后可怎么啊?怎么生存啊?”我也曾听说过运动员的超负荷训练,但眼前这位妈妈的形容的情况还是让人非常同情。我于是安慰道:“冠军还能愁生存吗?你们有金牌,为国争光了,国家还有补贴……”我的话突然被她愤怒的声音打断:“金牌是集体的!能卖吗?国家补贴?你知道是多少吗?你知道运动员退役后的生活有多难吗?谁管呀?没人管呀……”
领奖台上,冠军的眼泪,我们看得见。冠军背后,妈妈的心酸泪,世人看不到。这还是冠军家庭啊,那么绝大部分,不是冠军的运动员,他们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
竞技体育的残酷,可能超越我们的想像。
人食毕,当行步踌躇,有所修为为快也。故流水不腐,户枢不朽蠹,以其劳动数故也。故人不要夜食,食毕但当行中庭如数里可佳。饱食即卧生百病,不消成积聚也。食欲少而数,不欲顿多难消,常如饱中饥,饥中饱。故养性者,先饥乃食,先渴而饮。恐觉饥乃食,食必多盛;渴乃饮,饮必过。食毕当行,行毕使人以粉摩腹,数百过,大益也。
杨子注:吃饭以后,应当从容地散散步,或做点轻微的劳动,身体才会感到畅快。人们说时常流动的水不会腐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蛀,就是因为它们不断运动的缘故。所以,不要在夜间进食。 吃完饭后,应当在庭院里散步,如能来回走几里路就更好。“饱食即卧生百病”,吃饱饭后立即睡卧,会生百病,会使食物不消化,形成积食。吃饭要少量多餐,不要一顿吃得太多,使食物难于消化,造成消化不良症。要常保持半饥半饱的状态。善于养生的人,应在不很饥饿之前就进餐,不很口渴之前就喝水。怕的是感到饥饿时才进餐,那样吃饭时狼吞虎咽的一定会吃的过;感到口渴难耐时才喝水,会忍不住多喝水。进食完毕,应当慢步行走一段时间,行走完毕,“使人以粉摩腹”,让人用药粉按摩腹部几百遍,对身体有大益处。
这个“以粉摩腹”,引起我的兴趣和好奇,于是想研究研究这个“粉”是怎么制作的。
果然,还真有这种养生方法:
食毕当行,行毕使人以粉摩腹上数百遍,易消,大益人。令人能食,无病。(《至言总》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
大意:吃完饭,应该走一会。然后让人用粉按摩腹部几百遍,这样可以助消化,对身体大有好处。也能开胃,让人多吃,不生病。
这种摩腹的方法,值得一提,就是按顺时针方案按摩,长期坚持,不会长肚子,小腹平坦,而且皮肤光洁。原理不言自明。顺时针利于及时排便。如果有腹泄毛病的,就逆时针按,也是可以健脾胃的。最迷人的效果是“不生病”。
古人说的用来按摩身体的粉,一般是米粉。这种按摩药粉的制作方法,北魏时期的农学家贾思勰有详细的工艺流程记载:
梁米第一,栗米第二。勿使有杂,臼使甚至细……稍稍出着一沙盆熟研,以水沃,搅之。接取白汁,绢袋滤着别瓮中……拟人客作饼,及作香粉以供妆摩身体。(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五 )
要说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哪里?这就是啊。纯手工制作的妆粉,不含化学添加剂。全工艺方法都记录的齐全完备。不用偷学谁家的,到古书上翻翻,自己可以创业做个产品。多好!我现在是没条件,如果在有足够的场地,我就开始照着古法做各种有实用价值的产品。
《道藏》里面特别多的好东西。随便捣鼓点东西,都比在网上买的要放心。比如这种妆粉,喜欢古法炮制的朋友可以自己在家做着玩,按摩店也可以自制,有心创业的人,可以自己做了进行各种形式的销售。古人真是有心,连名称商标都给取好了,叫“粉英”,“粉英,米心所成,是以光润也。”多好的产品!有心有条件的可以创业了。人人都有事情做,家家都幸福。社会太太平平的,多好。
南怀谨先生曾讲到一个道家经方,治胃痛病。就是用艾绒、花椒六七颗、桂圆一颗捣在一起,做成肚脐贴,其实就叫灸疗。他说:
大约二十几年前日本人发明了温炙器,放在肚脐上暖暖的,可以治肠胃病,这是日本人把中国道家的老方法拿出来卖钱,这个在道家叫灸脐法。其实用不着那个,我教你们,年纪大的朋友都可以用,比较保险。用桂圆一颗(新鲜的叫龙眼干的叫桂圆),花椒六七颗,加上那个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的时候挑一点点,小指甲面那么大放在肚脐里,用橡皮贴把它封住睡觉。胃病也好,各种病都好,老年人的身体绝对保健康,身体需要的就吸进去了,不要的它不吸收,这样就会水火交感了,继续两三天后早晨起来嘴也不苦了,苦也不干了,肠胃病都会好了,这个是真的秘方,你们也可以替人家治病,不过不要收钱,我公开的讲你们去卖钱那不太好啊。(南怀谨 《我说参同契》)
但是有谁会听从他的忠言呢?不但不听,还反着做。纷纷拿去卖钱。现在卖这种肚脐贴的网店,多的数不过来,有很多也不叫“道家肚脐贴”,也不叫“艾绒肚脐贴”了,干脆叫“南怀谨肚脐贴”,而且还夸大其功能,夸得神乎其神的。有些还有减肥功效,贴上会拉肚子。这个就不是原方了,有点本草常识的人都知道,桂圆、花椒、艾绒都是升阳的,温暖的,如果说能快速瘦身的,一定是加了下泄之药,其实在销售时说出原配方就不算虚假广告了。但不少店商宣称这就是南怀谨说的那个道家经方。可能是如果说是新的配方,审批和监管的手续太麻烦吧。我于是说明一下。原方是温肠胃的,是“治”拉肚子的,不是“致”拉肚子。其实这个产品人人在家都可以做,很简单。自己做的又放心。
这个时代,不想尽一切办法捞钱的人,似乎都是不识时务的。
去年,福建省民族宗教研究所,组织了一次五大宗教的“宗教中国化论坛”,我去做了一个《道文化的精髓与现代价值》的讲座。道,可以分为三个概念:
作为哲学的道;
作为科学的道;
作为宗教的道。
经与杨所长沟通商量,我选了“作为科学的道”去讲。内容主要是道家的养生、道医的一些情况。过程中,我提到过一个我们家传的方子,治疗小儿秋季腹泄的,不用打针吃药,中药粉贴小孩子脚底的涌泉穴就行。很灵便,又安全。这个方子是我们祖上传的,我二哥细心琢磨,进行了改良。女儿小时候,秋季腹泄。上海的医疗条件应该说是很不错的,但每年的春、秋季节病,都是多得不得了。浦东的儿童医学中心,人山人海,大哭小叫的,排队输液(现在回想起来后怕),有过经历的家长都知道,小孩子的秋季腹泄有多吓人,两三天的时间,孩子就瘦一大圈,有些体质不好的很快瘦得脱相,家长们都心疼得不得了,恨不得替孩子生病。家长的无助和痛苦,都写在脸上。有些孩子还小,输液,婴儿肥还没消的,胖乎乎、肥嘟嘟的小手上都是肉,不好找血管,于是扎脚,有些扎脑门,真是可怜。当时的我,也是无助到开始怀疑人生。
刚好我二哥到上海出差,随身带了个小药箱。他见我魂不守舍的惊恐状,淡定说:“不要去输液了,贴个脚心吧”。哥哥拿出一个小瓶,倒出药粉,用醋拌了,拿块胶布,贴在了孩子的脚心。其实是涌泉穴,但孩子脚小,脚心往上的部分全覆盖了。然后跟我说:“别哭了,这样贴上就好了”。说来神奇,孩子腹泄立即停止,并开始进食。小孩子恢复得也快,两天功夫,就又白胖胖活泼起来。我至今都记得当心时的心情,恨不得给我哥哥下跪,也不足以感谢似的。当然是作为患家属的心情,不是作为妹妹。我哥离开上海时把药方里的君药告诉我了,全方我没记清。
后来,我经常把这个药方说给别人。有时我哥把药寄过来,我常备着行善之用。用过的人,都说特灵。去年在福州讲座,我讲了这个偏方。会后就有人来加微信,于是加了。但第二天,其中一位说他朋友的孩子病了,问那个方子配制比例,我很热心地再说一遍。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再电话问,制作工艺各种细节。我其实并不知道我哥怎么配置的,但还是凭常识告诉他。事过一周,他还在问。两周后,还在问。三周后,又来问。越来越细。我想如果贴了有效,生病的孩子早痊愈了。如果贴了无效,也早该放弃了。谁家孩子拉肚子这么久还不就医?他最后一次来问时,我确信了,他不是在帮朋友的孩子配药,而是在进行商业开发。我当时觉得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分享验方了。我哥哥具体怎么配置的,我其实并不清楚每一步的炮制工艺。万一说错了,那就麻烦了。对方也意识到了我知道了他的意图,就没再来电话了。
从此,我再也没跟人说过那个药方。我本不是个保守的人,但目前这个社会太功利,不懂行的人瞎配药,很危险的。本意是行善,但如果外行人配药,万一工艺中任何一个地方有问题,药不灵还是小问题,治坏了人可就是一辈子良心不安的事了。何况是给小孩子用的药。我们家世世代代都是中医,家教中的第一句话我印象最深:
行医之家,治病救人,不可有功利心。
我也曾读到过同仁堂的祖训是: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意思是,配药的过程是没有人看见的,但上天知道自己的良心。医、药行业,最是良心活,吃的就是良心饭。
其实各行各业都一样,都得凭良心活着。做过对不起良心的事,一定会有报应的。古人说:“远在儿孙近在身”,就算现在不报应到自己身上,将来都会报应到儿孙身上。处处用良心去衡量衡量,过得坦坦荡荡。
我能敞开了分享的内容,就是《道藏》,里面让人费解的东西很多,但有用的东西更多,太多了。就是阅读起来有点费劲。我生命中做过的所有事情,人生经历的所有煎熬中,我觉得最值过的两件事:生孩子和阅读《道藏》。生孩子为了自己,当初并没想到要为社会专门生个孩子;研究《道藏》真不是为了自己,可能是作为一个中国人,那种与生俱来的文化自尊的本能和责任,但更多的是个人爱好,我从中找到了乐趣,天天沉在古籍中,从不觉得寂寞。
虽然接受的是现代教育长大,但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学校,都没能把真正的科学意识灌输到我的思维中,反而是《道藏》:
让我意识到了人与自然的神秘关系和互动,
意识到了人类的渺小,
意识到了宇宙的无穷,
意识到了我们对未知的世界多么缺少敬畏之心,
意识到了天地万物间的相生相克,
意识到了人体生命科学的玄妙高深,
意识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意识到了人性的光辉与残酷,
意识到了养生对于寿命的决定性作用,
意识到了古人的智慧是如此的深邃幽远,
意识到了这个浮躁世界的背后那个沉静规律---大道的力量。
大道无名,运行日月;大道无形,长养万物……我从《道藏》中找到了通往一个奇妙世界的幽径,这条路不宽,人也少,多年来,看不到一个人。但风景真是妙不可言。
《道藏》,记录了我们五千年的文明,让我们可以往后看了五千年。这面镜子的另一面,也可以让我们看到未来的五千年。
五千年来,运行这个世界的,一直都是无形的大道。五千年后,还是大道。人类存在与否,天地存在与否,道法永恒。道先天生,也会后天地存。
至于这些年做过的其他事,忙来忙去,无非是为了一碗饭,谈不上意义两个字,更不要说人生价值了。
前一段时间,本公众号发了苏东坡记录的宋朝一个治偏头痛的方子,试过的人都说管用,几十年的偏头痛好了。我就觉得比较欣慰。“勿以善小而不为”,我抄录或翻译的古籍中,对有缘看到的人有一点用处,哪怕是一点点的思想上的启发,也就没白辛苦。
唠唠叨叨地列举我们古籍琐琐碎碎的文献,希望大家都良善、都健康开心,都有事情做,这就是我朴素的愿望。这也是传统文化价值。如果一大堆文化遗产,堆放在那里不去阅读和研究,甚至不去打开,还充满着偏见,想要有民族自信,那是不可能的。
若要文化自信,必先要文化自知。 我们几千年的文化,都是用文言文写的,努力学习我们自己的文字,是每一个人的义务和权力。如果我们自己都读自己的古籍,等着国外人来帮我们翻译和阅读那不现实。哪怕不为了自己,为了教育自己的后代,也努力记住我们民族的文字和文化基因。
照例:两首道情,送给你:
《炼丹》
双子塔内冒紫烟,
满城惊恐疑炸天;
玉帝遣使凡间问,
原来道家在炼丹。
哈哈
YZ.2020.11.23
《道士行》
上窥青天,下潜黄泉;
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杨子 2021.4.15 于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