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片游 | 刘心武

1983年,谢晋、陶玉玲与刘心武(自左至右)在法国朋友家做客

电影界有“一片游”之说,指的是有人与电影仅有参与一部的缘分,比如《上甘岭》里女卫生员的扮演者刘玉茹,她在片子里唱了至今仍在流行的《我的祖国》(当然声音是郭兰英的),给观众留下鲜明的印象,但她那以后再没有在银幕上出现。我也曾“一片游”,游得惬意,游得过瘾。

那是1983年,当时我是北京市文联专业作家,忽然有一天电影局来人找到文联,说要借我去参加中国电影代表团,到法国去参加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文联觉得奇怪,刘心武一个写小说的,怎么去参加电影节?那个时候文艺界人士出国机会难得,我1979年和1981年已经两次参加中国作协派出的代表团分别出访了罗马尼亚和日本,怎么还出国,而且竟是参加中国电影代表团去法国?

电影《如意》(1982)海报

听到这个消息,连我自己也很惊讶。1982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根据我的中篇小说《如意》,拍出一部彩色故事片,由黄健中导演,李仁堂、郑振瑶主演,我只不过是个原著者,虽然后来也参与编剧,但最早写出剧本的是戴宗安女士,完成片的字幕上,编剧是我和戴联署。我自己也觉得应该派黄健中,或者主演去。那时电影局局长是石方禹,他是个诗人,上世纪五十年代他的长诗《和平的最强音》影响很大。电影局到文联的人士就解释说,南特的三大洲电影节,举办主旨很好,就是当时欧洲的戛纳、威尼斯、柏林等电影节,都不怎么重视欧美以外的发展中国家的电影,所以他们要为亚洲、拉丁美洲、非洲的电影提供一个专门的平台,来展示其风采;这个主旨,我们应该支持;发起人是南特民间的两兄弟,后来得到市政府支持,1979年举办了第一届,1983年是第五届了,电影节主席副主席,那两兄弟,来北京选片,看中了《如意》,决定在庆贺电影节五周年时,在那一届的开幕式上放映。后来我懂得,固然在电影节上获奖是殊荣,安排在开幕式上放映,也是一种荣誉;而且,那两兄弟决定,那一届南特电影节,就以中国为主宾国,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安排,就是谢晋电影回顾展,他们向中方提出借去谢晋的诸多代表作,在电影节期间每天放映,而且还要举办关于谢晋电影艺术的学术研讨会。那么,谢晋作为中国电影代表团团长,顺理成章,代表团已有了导演,就不再安排别的导演了。演员呢,应该派一位女演员去,但郑振瑶刚参加完菲律宾马尼拉电影节,还得了奖,那就让在《如意》中给她配戏,演格格丫头秋芸的陶玉玲去。三人成团,还有一名派谁呢?是南特那两兄弟提出来,请这部电影的原著刘心武去,他们说看了片子,觉得这部电影原著提供的基础非常好,他们也想让电影节别开生面,不仅请导演,请演员,这届要请个作家去,而且刘也是编剧。石方禹同意了。中国电影代表团就由团长谢晋、团员陶玉玲和刘心武,以及一名法语翻译,一行四人组成,电影局上报文化部,部里已批复。听了这么一番说明,北京市文联就同意我去法国。

先飞巴黎,住了一夜,就乘火车去往法国西北部布列塔尼半岛上的南特,当时那是一个典型的西欧中产阶级为主的富裕城市,整个城市给人一种花式奶油水果蛋糕的甜腻感觉。主办方安排我们住进一个小巧而精致的酒店。开头没注意,后来翻译告诉我,那酒店的名字竟是殖民地。我很不乐意。但陪同我们活动的一位法国女士,学中文的,中国普通话说得蛮流利,我跟她抱怨:“怎么让我们住在殖民地?”她笑着解释:“不过是一种幽默。我们法国绝大多数国民都是厌恶殖民制度的,都是支持原法国殖民地独立的,阿尔及利亚等等,不都独立了吗?好比我们这里有一种最贵的香水,叫什么呀?毒药!对,就那么个牌子,不过是一种幽默。”我就跟她说:“我进入不了你们这种幽默!”我在新中国长大成人,对殖民地这个字眼反感,那位法国女士表示理解。但是酒店的服务是很到位的。每晚回到酒店,到柜台领房间钥匙时,柜台里的女士总是笑容满面,把很大一把铜钥匙递过来时,还指指立在柜台上的一个录像带封套,意思是“今晚会在电视机里播放这部电影,欢迎欣赏”,但我们已经看了一天的电影,哪里还要看那个?

电影《水乡的春天》(1955)剧照

在南特,有幸看了许多亚洲、拉丁美洲、非洲的电影,也在谢晋电影回顾展中补了课,看了以前没顾得上看的,他1955年执导的《水乡的春天》和1981年执导的《天云山传奇》。也去谢晋电影艺术研讨会旁听,发言的洋人所讲,团里的翻译基本上能同步将意思告知谢晋和我们,我的总体印象,他们主要是分析谢晋作为一个电影艺术家,他所展现的艺术才华和艺术个性。记得有个法国人在发言中,盛赞谢晋在《舞台姐妹》开篇时长镜头的运用,说真绝妙极了,摇移中先展示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绿水青山,梯田农舍,再展示那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景观———农田尽处现人烟,戴着竹笠的俗众在赶集,集市上的露天戏台上在唱戏,又从平移变成利用升降机形成的远观近看,一直移成近景:一个赌博摊档的赌徒们,剧中的戏班班主和尚阿鑫赌兴正浓,身后忽然骚动,有女子穿过人群逃跑,有手执绳索的男女在追捕她……发言者称,谢晋对长镜头的运用,堪与法国导演特吕弗1959年执导的《四百击》最后的那几分钟长镜头媲美。

电影《舞台姐妹》(1964)剧照

在南特酒店,我和谢晋各住一室,没怎么聊天,后来主办方组织大家乘游轮游览,在船上,我才跟谢晋有比较深入的交谈。我告诉他,我原来看电影,毫无专业眼光,看《舞台姐妹》,没有注意什么长镜头。谢晋说,其实改革开放以前,他也只看到过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片子如《偷自行车的人》《罗马十一点钟》,对电影的蒙太奇还有些探究和实验。我就说蒙太奇的意思我大略懂得,就是电影艺术也就是剪辑的艺术,把一些镜头巧妙地接在一起,便形成了特别的叙事或抒情效果,比如三个镜头:一个人愁闷的特写,同一个人欣慰地微笑的特写,一棵大树的空镜头;一种剪接是先愁闷再大树再微笑,另一种则先微笑再大树再愁闷,含义便全然相反。谢晋说拍《水乡的春天》的时候,就只是注意蒙太奇。他拍《舞台姐妹》的时候,还没有机会看到法国新浪潮电影,甚至都不知道法国有个特吕弗在1959年拍了部《四百击》,成为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也不清楚有个叫巴赞的电影理论家提出了对蒙太奇挑战的、提倡长镜头的,叫做记录学派的新理念。但《舞台姐妹》开篇的长镜头拍摄,他确是自觉的,是想做一种大胆尝试,不靠后期剪接,而是一气呵成地通过一个镜头来完成环境、时代、故事主体戏班的综合交代。他说这是他第一次出国,当然也是第一次踏上新浪潮电影发源地的法国,他还没有看到《四百击》,不知道那最后令巴赞生发出一套理论的长镜头是怎么拍摄的。他说,长镜头的拍摄,你有了构思,还需要有技术上的支撑,他拍那开篇的长镜头,技术部门费老大劲了,要长长的滑轨,还需要升降机。那时候是胶片拍摄,进口的彩色胶片非常昂贵,浪费不起,因此需要摄影机的机位非常准确,推拉摇移必须浑然天成……他问翻译:《四百击》这片名什么意思?翻译说出自一句法国谚语:一个淘气顽皮的孩子要挨四百下打才能消除灾难,祛除恶魔,变成健康听话的儿童。特吕弗的这部片子的主角正是个“问题少年”。

从南特返回巴黎,那年头巴黎飞北京一周只有两个航班,我们等候飞北京的航班,可以停留三天。在巴黎酒店,我和谢晋住一个套间,共享一个卫生间。我巴不得有机会在巴黎游览。可是约谢晋同游,他却说好静不好动,只有两次跟我们一起应邀到法国友人和华侨家里做客,但面对无论是真诚的赞美还是客套的捧场,他都付之沉默微笑。在酒店房间,我开他玩笑,说你名字里那个山西简称,该改成安静的静才是,他竟微笑颔首。他似乎总在喝酒。有国内带来的酒,也有巴黎华侨送的酒。我们那套间里总弥漫着酒香。为了让他能独享安静,我总不主动去他的房间。那一年谢晋已入花甲,他真正做到了耳顺。在北京,我听一些大体同龄的电影界人士说起谢晋,尊敬之余,又难免啧有烦言,说谢晋是他们不以为然的“海派电影”的领军人物,形成一种“谢晋模式”,说黄蜀芹根据王蒙同名小说拍出的《青春万岁》,步他后尘,令人遗憾云云。谢晋知道这些议论,却毫不生气。南特电影节为他特办回顾展,对他的艺术成就给予极高评价,他也并不喜形于色。真个是宠辱不惊。

陶玉玲在《柳堡的故事》里饰演的二妹子

在巴黎,我每天约陶玉玲同游。陶玉玲1957年在《柳堡的故事》里饰演的二妹子、1964年在《霓虹灯下的哨兵》里饰演的春妮,嵌入了几代人的观影记忆,我很高兴竟能与她相识,成为游伴。我们不会法语,我只会说简单的英语,法国人对英语是不感冒的,但那年头法国人难得见到中国游客,我用蹩脚的英语问路,他们倒也能客气地用同样蹩脚的英语回应,双方居然沟通成功。就这样,我和陶玉玲一起参观了铁塔、巴黎圣母院、卢浮宫,罗浮宫极大,藏品极丰,我就重点询问米罗的维纳斯在哪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哪里,依照人家指点,和陶玉玲一起都看到了。后来,我又问到了罗丹博物馆的去法,一起去看了罗丹雕塑的真品。还去了伤残军人荣誉院,里面有拿破仑墓。陶玉玲是个机灵人,我说谢晋可以叫成谢静,她则可以叫成陶灵。

在南特,我们俩应邀去了墨西哥电影代表团住的酒店,他们就在酒店大堂里举行招待会。墨西哥来了个女明星,我和陶玉玲都觉得很像我们在五十年代看过的一部墨西哥译制片《被遗弃的人》的主演,一度从墨西哥红到好莱坞的大明星陶乐赛·德里奥,想必是传承其衣钵的后起之秀。

墨西哥女演员陶乐赛·德里奥(1905-1983)

那女明星见开幕式上登过台的中国人来了,过来迎接,极为热情,我们语言不通,这可怎么是好?陶玉玲大方地与其用眼神与手势沟通,难道演员与演员之间会有一种超越口语的密码?她二人倒好像是他乡遇故知般,顿成闺蜜,那女演员招呼我们去吃墨西哥煎饼卷,亲自用餐巾纸拈了一个递给我,陶玉玲则及时递我一杯龙舌兰酒,噫,倒好像是一对姐妹在招待我这么个外方人!

临返京的前一天,我回到酒店,谢晋主动到我房间里来,并不问我和陶玉玲又逛了哪些地方,而是握着酒杯,兴奋地跟我说:“心武老弟,我有个主意,说给你听听,你觉得如何?”忙问他什么主意,他说:“我想让北京人艺的童超演个军长,怎么样?”我吃了一惊,吓了一跳。童超?我从小就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观众,几乎看遍了他们演出的剧目,童超扮演的别的角色我都没记住,只牢牢记得他在《茶馆》里演的庞太监,真是入木三分啊!但是庞太监,那是什么形象啊,三分像人,七分是鬼,阴阳怪气,腐朽不堪,解放军军长,找他演?原来谢晋在酒店房间里,哪里只是喝酒,他腿不动,脑子一直在动,我知道,他的下一部戏,是要把李存葆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搬上银幕,而且知道他特约了与电影缘分极深的作家李凖编剧,更知道他一贯重视演员的挑选,他要启用童超出演军长?我脱口而出:“呀!你是想突出奇兵吧?”他满意地笑了:“心武老弟你猜对啰,我看出来,童超他有一种潜在的特质,就是老到而威严,谁说他只能演庞太监?我要把他的另一面展现在观众面前!”后来,电影拍成上映,童超戏份不多,却活生生是个军长的范儿。

童超在《高山下的花环》中饰演雷军长 

很惭愧,除了《如意》,至今我再没有任何作品被拍成电影。但有此一片游,此生足矣!

2021年3月22日 温榆斋

(0)

相关推荐

  • 1957年,12位美女明星格外耀眼,陶玉玲秦怡新凤霞向梅袁霞

    1957年,我国影坛呈现了百花齐放的状态,各家电影厂都拍出了众多好电影,其中有12位女明星--陶玉玲.王丹凤.秦怡.新凤霞.王晓棠.张瑞芳.宋雪娟.王蓓.向梅.袁玫.袁霞.贺小书,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 徐林格:陶玉玲好战友,一生主演3部电影都成经典,45岁便去世

    徐林格:陶玉玲的好战友,一生主演3部电影都成经典,45岁便去世

  • 里程碑式的电影,《四百击》发自本心的力量,禁锢不住的自由心

    法国谚语说,一个淘气顽皮的孩子要挨四百下打才能消除灾难,怯除恶魔,变成健康听话的儿童.这部法国犯罪电影<四百击>,可以说是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开山之作,里程碑式的电影,全片有一种不经雕琢的.发 ...

  • 电影《啊!摇篮》1979年

     1979年,由谢晋导演的一部反映抗战时期一大批部队指挥员的子女甚至是烈士的遗孤,还有从敌人的监狱中解救出来的我军烈士的后代,由前方转到后方,路上经历了千辛万苦. <啊!摇篮>由上海电影制 ...

  • 刘心武:汪曾祺想写未写的小说

    汪老有写作冲动却并未成篇,使我少了一桩特殊的念想,更是时下汪粉的极大遗憾. 1983年在西安(左起:贾平凹.刘心武.林斤澜,右二汪曾祺) 上世纪八十代初我常和汪曾祺.林斤澜一起参加笔会.游览各处,记得 ...

  • 【六盘人文 ‖ 1477】诗词 · 陈伟——《​​​​游灵武水洞沟》

        游灵武水洞沟 文|陈伟 游灵武水洞沟 史前发祥地, 灵武东南游. 人猿相揖别, 瀚海无尽头. 时光四万载, 历史一叶秋. 远古绘画卷, 今朝展风流. 注:宁夏水洞沟遗址位于宁夏灵武市临河镇,是 ...

  • 作家看作家 | 刘心武:萧红的神秘魅力

    刘心武 河南文艺出版社 著名作家萧红 1980年到1986年,我在北京市文联当了六年专业作家.那时候还不兴将专业作家"折合"为行政级,没有什么一级.二级之分.但作家们开会,必分为两 ...

  • 观点连载‖《百家讲坛》该不该请刘心武?

    从<百家讲坛>请刘心武讲座看媒体传播的严肃性 刘心武事件炒作得这样沸沸扬扬,这里面蕴含的不单单是如何认识刘心武编故事的能力,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比如媒体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时是否应该保持 ...

  • 观点连载‖我们为什么要批驳刘心武

    其实从刘心武的"秦学"理论出炉开始,批评的声音就没断过,只不过由于"秦学"一开始影响太小,所以支持也好批评也好,在社会上没形成什么效应.自从"秦学&q ...

  • 观点连载‖为什么会有人支持刘心武

    说是观点连载,却中断良久.虽然知道关注这个话题的人不会太多,但还是决定继续发出来,感兴趣的可以看两眼,不感兴趣的也大可忽略.虽然此事早已不是热点,但很多事上的很多道理,大抵都还是相通的. 还有一个理由 ...

  • 观点连载‖从常识上看刘心武“秦学”的不可思议

    (接上文) 刘心武的"秦学"不但在史学上站不住脚,听刘心武的讲座,往往是矛盾之处颇多:有与原著的矛盾.有自己前后推理的矛盾,有与历史事实的矛盾,甚至与生活常理的矛盾,虽然伴随着各种 ...

  • 刘心武 | 请启功题字

    刘心武:请启功题字 这个题目有问题.但又确实该是这么个题目.怎么回事?听我絮絮道来. 我虽然出生在成都,祖籍却是四川省安岳县.安岳这个地方知名度不高.一位同乡夸张地说,历史上安岳属于"兵家必 ...

  • 找吴恩裕先生约稿 | 刘心武

    作者与曹雪芹雕像(霍波洋作)合影 今年春末又到卧佛山庄小住,除了去寺内看卧佛,到樱桃沟看杉树林,到牡丹园看姹紫嫣红的牡丹,少不得也还要漫步到黄叶村,再到曹雪芹纪念馆兜一圈,在馆后书店,见有吴恩裕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