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脐——值得益开发的保健特区
肚脐,从外表看只是脐带留下的一个“残疤”,却有众多奥秘隐藏其间。祖国医学对肚脐更是刮目相看,命名为“神阙穴”。一指神之所舍,即生命力所在处;二指神气通行出入的门户。它相连于十二经脉,相通于五脏六腑,对外抵御邪气入侵,对内向全身输布气血,其特殊地位是其他任何穴位无法比拟的。将其列为人体的保健特区,并予以重点开发,你将受益无穷。
01 按摩肚脐 心、肝、脾、肺、肾是中医学强调的五脏,一旦出现病变,通过按压肚脐周边的对应穴点就能发现端倪。
心脏遭受外邪干扰,表现出心情郁闷、口舌生疮等症候,此时用手指按压肚脐上方边缘,可有明显压痛感;
若为肝功能异常,人往往有易怒、生气等情绪异常,按压肚脐左侧边缘会有明显的压痛;
若为脾功能异常,人会疲倦乏力,食欲差,伴有腹胀、腹泻或大便稀溏等现象,按压肚脐中心可有明显的压痛感;
若为肺功能异常,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按压肚脐右侧边缘可有明显压痛感;
若为肾功能异常,多表现为腰膝酸软、健忘、四肢发凉,肚脐的下方边缘可出现明显压痛感。
找准五脏对应点的位置,即用你的拇指指腹末端适当用力按压,出现明显压痛感觉处便是所选穴点。以拇指指腹末端顺时针按揉所选穴点50次,再逆时针按揉50次,同时配合均匀的深呼吸。每天早晚睡觉或起床前都可操作,直至症状消失。有温通阳气、健脾和胃、强壮祛病等功效,可帮助脏腑功能恢复正常。
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按摩前修剪好你的指甲,防止刺伤皮肤而诱发感染。
02 艾灸肚脐 用艾条或艾柱对肚脐进行灸治,属于神阙温养法。中医认为,温养肚脐可鼓一身之阳气,对胃、肝、胆、胰、肠等器官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对腹痛、腹泻、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结肠炎等湿寒之气入侵的疾病疗效也不错。
点燃艾条一端,在距离肚脐皮肤2~3cm处悬灸,持续时间10~15分钟。或用“艾炷”灸,直接置于肚脐上点燃,或垫上姜片、盐末(分别谓隔姜灸、隔盐灸)。不妨间隔施行。每晚9点灸之,每月10次左右,每次可灸3~5炷,以感局部温热舒适、稍有红晕为度
艾条或艾柱灸肚脐具有温阳固脱、苏厥救逆、补中理气之功效。现代医学发现艾灸可提高人体内一种称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收到抗病强身保健的作用。
高血压患者、易上火生疮者、过饱(饭后2h内)及饥饿状态者(空腹)等不宜灸;注意防范烫伤;亦可用热水袋热敷代替艾灸,水温不宜太高,感觉温热舒适即可。
03 肚脐拔罐 与艾灸同属温养之法。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肚脐部位,形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现象,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之目的。操作时用竹筒,或玻璃瓶、陶瓷杯(杯口一定要厚而光滑),将一张小纸片点燃投入罐内,立即将罐口捂在肚脐上,15~20分钟取罐。
肚脐拔罐能回阳固脱,可治疗长年不愈的腹泻;能扶正祛邪,可治疗风寒型感冒;活血祛风,可治疗顽固性荨麻疹、哮喘或过敏性鼻炎;调和中下焦,疏通胃肠气机,可治疗腹痛。拔罐后再贴敷相关药物,效果会更好。最好请专业人员操作,以保安全。
04 药敷肚脐 脐部贴敷药物又称脐疗,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医学研究证实,肚脐没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丰富,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弥散于人体内通达全身,且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而用药量少、见效快,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发挥复元回阳、开窍固气之功效。
本法常用于失眠(黄连、肉桂等量烘烤为细末,用蜜调为糊状,用75%酒精消毒肚脐后敷于脐中,再用伤湿止痛膏固定,12h后取下并清洁脐部)、腹胀(莱菔子小火炒黄研成细末,取10g以米酒调和成直径3cm的薄饼,将脐部常规消毒后盖在肚脐上,并用纱布固定。每12h换一次药)、前列腺增生(葱白1根约3寸长短,白胡椒7粒,捣成泥状。常规消毒肚脐后敷于脐部,盖以保鲜膜,胶布固定。每天1次)、高血压(川芎、吴茱萸各30g打末,每次5 g填在入肚脐,用麝香壮骨膏固定,每天1次)等。
肚脐贴敷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具有培元固本、安神定志、舒肝利胆、益肺固肾、通利三焦、调畅经络之作用,用于上述诸病皆有一定效果。
皮肤高度过敏者,患有传染性皮肤病者,肚脐及周围长有肿瘤(肿块)者,脐部感染者,患有严重心脏病、精神分裂症、抽搐及不合作者,不宜使用。
05 做做气功 肚脐为经气之海,平时多多聚气,确保气海充实,则可强化血液循环,收到诸多保健防病之功。
站、坐、卧皆宜,全身放松,双手掌重叠覆盖于肚脐之上,用腹式呼吸法,配合意念(鼻吸气时腹部慢慢鼓起,意想气息进入肚脐;口呼气时腹部下陷,意想气息向全身扩散),每次5~10分钟,早晚2次常做可温阳补虚,消食导滞,对阴阳两虚、体弱无力、气短神衰者效果尤佳。注意贵在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