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人才美是最高的社会美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在欣赏社会美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人的形体美和相貌美,而且还要通过人的语言美、人格美、心灵美、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真和善相统一)所蕴含的美,从人类自身去探讨美的根源和美的主题,人的美是最重要的社会美,而人才的美则是最高的社会美。
所谓人才美,即人才的美,是指各类人才在其特定的实践活动中所蕴含和具有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和产品美,也是人才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所显现出来美。
人才美具有客观性、主观性和价值性。人才美的客观性,是指人才具有创造性和进步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本身具有客观性,体现了一种历史性的存在,不依人意志为转移,不管你承认或者不承认;人才美的主观性,是指人们对人才美的认识、理解和评价,要受到评价者自身主观意识的影响,包括评价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人才观的影响,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雷锋有时被某些人认为是傻子;人才美的价值性,是指人才美既具有客观属性,又要满足特定社会主体的需要,才能实现人才的社会价值。因为从美的质的规定性来看,美是真与善相统一的感性形象,因此,人才美也就是人才认识世界的真与人才改造世界的善实现了和谐统一的感性显现。
人的美是社会美的主体,人才的美是最高的社会美。社会美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美,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的直接体现。社会美体现于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历史过程中,也体现在人类社会实践的成果中。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在人的美中,各类人才的美又是最具代表性的,人才的实践活动既体现了先进性,又体现了创造性。正是各类人才在征服自、改造自然和变革社会的实践中,创造性的实现了本质力量,展现了人才实践作为人类主体实践的巨大力量,如人才的品德、智慧、意志、性格和创造力等得以充分展现。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人才实践力量的崇高与伟大,由对人才的才能、力量的积极肯定而产生了肯定性的愉悦情感,人才的实践活动本身获得了审美的价值。所以,如果说人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着自身,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那么,各类人才美则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的典范和代表,也是社会美的核心中的核心,应该处于社会美的最高端。
在大千世界中,唯有人这一高贵的“动物”,才是最宝贵的,也是最可爱的,更是最美丽的。从传统儒家的审美观来看,孔子关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体现了人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其中“文”是人的外在显现,“质”是人的内在素质。孔子的审美观极大的影响了后世知识分子的审美观。屈原非常重视人的内在美,他把人的内在美称之为“内美”,是指与生俱来的美好的素质。《楚辞·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脩能。”清戴震《屈原赋注》中注:“内美,生而质性容度之粹美。脩能,好修而贤能。”因此,屈原吸收孔子“文”与“质”和谐统一的思想,主张内在善与外在美的统一,内美外修,相得益彰。
实际上,既然自然美以形式取胜或见长,而人们又把人体美视为最高的自然美,那么,社会美则以内容取胜或见长,一方面社会美离不开人才美的支撑,一方面丰富多彩的社会美又为人才美提供了生动深厚的生活源泉。实践证明,特定社会如果充分肯定人才的社会美,并且把人才美视为最高的社会美,就会为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为社会倡导学习的典范和人生理想的奋斗目标,这在客观上非常有利于为全社会注入重要的人才开发的原动力。
我们倡导人才美是最高的社会美,旨在对当前大众文化审美取向的扭曲进行认真的理性反思。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一方面,人们追求美既是人性的自然展现,又体现了社会的发展进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必须充分肯定人类爱美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但另一方面,很多人并不了解托马斯﹒阿奎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句名言的真谛,而走向了片面追求感性美的极端。近年来,美容业和减肥业非常繁荣,人造美女美男也不时见之媒体。美容和减肥本身无可厚非,但是为了追求外在美,而忽视了内在美的修炼,实质上是本末倒置,因为减肥和整容而损害身体健康甚至造成死亡的新闻屡有报道。
女贪官刘光明为了爱美,不惜做几十次手术,甚至不惜花上几十万元整出个“最美屁股”。根据2008年9月2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
《鞍山女贪官花500万整容 整出“最美丽的屁股”》
鞍山市国税局原局长刘光明很是出名,一则因为她是一个巨贪,还是女的——一般介绍文字中,总会标明“女局长”;再则就是据说她拥有一个鞍山市“最美丽的屁股”,什么样的呢?“饱饱的,翘翘的,让男人看上一眼就忘不掉”。这样香艳的传说,很是吸引一般人的眼球。9月22日,郑州纪委王书记在给派驻各单位纪检监察机构的负责人上培训课时,上来就举了鞍山市国税局原局长刘光明的例子,说她为了以色相勾引官员,前后花500万元去香港、上海等地整容,光臀部整形费就达50万元,整出了一个“鞍山市最美丽的屁股”。(2008年9月23日《东方今报》。)
可以设想,刘光明为了爱美,不惜花费这么多的时间精力,整出了一个“鞍山市最美丽的屁股”,她怎么可能集中精力干好工作呢?
新闻媒体多次报道一些年轻人为爱美所作出的荒唐事:有个女大学生相貌普通,甚至曾想让当农民的父亲卖掉一只肾,为她整容,后来认识转变后才放弃了这一荒唐的做法;有的姑娘为了爱美,甚至想卖掉自己的器官为自己美容;有不少女性为了爱美,去美容院整容,结果却被毁容;有的女性为了减肥,却导致生命垂危甚至死亡。这些现象绝非偶然,也绝非用爱美就可以搪塞的。究其实质,这种过分地爱美实际上是审美取向的扭曲,是把追求人体美所特有的外在美视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人才美的追求,这些所谓爱美的群体,根本就没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成才方面;而人最应该追求的则是社会美,尤其是人才的美。
从父母对孩子因材施教的角度来看,对于外在美而言,家长不应该引导孩子在穿衣带帽和美容方面去赶时髦,而是应该引导孩子追求简朴舒适的美、青春活泼的美、朝气蓬勃的美、积极向上的美;对于内在美而言,家长则应该引导孩子在学会做人的基础上,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坚韧的意志,塑造和谐完美的个性,拥有文明的人文素养等等,要引导孩子欣赏人才的美,进而追求人才的美。
近些年,随着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出现,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貌不如人,为了就业,就去整容。这种现象可以理解,但不能矫枉过正,因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最重要的还是德才兼备,而不是你的相貌;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最主要标准也还是看你的品德和才能,所谓“花瓶”或者说是“绣花枕头”,实际上只中看不中用。因此,大学生希望在就业中获得比较理想的岗位和职业,从根本上还是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靠自己的德才兼备。因为只有人才,才能从更高意义上体现为真和善相统一的感性形象,才能赢得社会更多的尊重和信赖,因此理应把人才的美看作是最高的社会美。
可以设想,人的一生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人作为社会性的存在,理应追求自由,追求完善,在时间和精力都十分有限的前提下,固然可以欣赏千姿百态的自然美,玩味令人陶醉的艺术美,但更应该追求以创造性和进步性相统一所蕴含的社会美。这种追求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肯定和赞美他人在社会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创造性和进步性;二是个人自身应注重个人的人成其才,在成才的社会实践中展现出自己所特有的本质力量,放射出人才美的光辉。就特定个体而言,任何个人作为审美主体,在对社会美的欣赏方面,一方面应该以全社会的人才美作为自己的审美对象,把人才美纳入自己的审美视野,促进自己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提高,追求人生理想的崇高美;另一方面,特定个体还应该使自己人成其才,自觉做他人的审美对象,为社会塑造个体的美好形象。这样,人与人之间互为审美主体和互为审美客体,个体作为审美主体,使他人客体化和审美化了;个体作为他人的审美对象,主体也客体化和审美化了。通过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双重相互作用,非常有利于促进人才开发。
审美实践表明,对人才的审美观照不同于一般的审美活动,而是更多地体现了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在一般的审美活动中,一般来说,审美主体在对审美对象的审美观照中,主要是受到审美对象性质和特点的影响,从而促进审美主体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提高,而审美主体的审美观照一般不会直接影响到审美对象的性质和特点。自然美和艺术美虽然与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直接相关,有赖于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但自然事物和艺术作品本身并不直接受到审美主体的影响。比如说,蓝天白云、高山流水、鸟语花香、月明星稀,这些事物的美有赖于人类而存在,但这些事物本身无论我们是否喜欢,它们都会以本来的样子存在;艺术作品的意义虽然是意向性存在,但作品本身一旦问世,也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存在。
与此不同,人才的美却是一个动态的存在,具有较大的易变性,不仅有人才自身的主体性,而且还有作为审美客体的受动性,因为一方面人才自身的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另一方面社会对人才的理解和评价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才的发展。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全社会如果能给予各类人才以审美的观照,给予积极的赞美,这无疑将会极大地调动人才的创造性和进步性,就会有利于激励青少年人成其才;从人才自身的角度来看,自己在得到社会的审美观照以后,更有利于进一步展现自己的语言美、心灵美和行为美,促进事业发展的锦上添花。
所以,对人才的审美观照是一项对个人和社会都十分有利的高级精神活动,它带来的不只是健康的审美的情感愉悦,而是更有利于促进人成其才和全社会人才的繁荣。相反,社会如果不积极肯定人才的美,甚至以美为丑或以丑为美,则只能阻碍人才美的发展,制约和影响了人才开发。据2012年2月28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发表作者林云的文章《被三次带进精神病院的活雷锋》,文章报道了雷锋班班长田永亮复员后,回到家乡山东省曹县,因为长期学雷锋做好事而曾被3次送进精神病院的惊人历程,后来在组织的支持下,全村父老乡亲才理解和认同了田永亮的雷锋之美,社会各界为永亮唱响了“愚人颂”:田永亮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济南军区学雷锋先进个人”、“山东省关心国防建设十佳人物”、“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田永亮的特殊经历,客观上说明了社会究竟应该以什么为美的重要问题,颇发人深省。与此相类似的还有一些见义勇为的英雄们,他们救人于危难之中,但有时难免遭到冷遇甚至是误解。这些现象除了引起我们的社会学思考以外,还应该引起我们的美学和人才学的多重思考。
从美学角度来看,上述现象恰恰说明了人们对社会美的淡化、麻木和冷漠,这显然也意味着人们审美观和价值观的扭曲,揭示了人们是非不分和美丑不分的特殊社会现象,非常值得我们反思和研究。如果社会对这些现象熟视无睹,甚至麻木不仁,就会寒了“雷锋”们和英雄们的心。若如是,社会美岂不悲乎?望美兴叹不亦发人深省乎!如果做好人好事,不但得不到肯定,反而还受到误会嘲笑,审美取向的扭曲必然制约人们不去做好人做好事,很显然,这样对于促进人才开发是极其有害的。
责任编辑:张涛
新/书/推/荐
薛永武教授新著《论语译评》列入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由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年出版。作者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把《论语》纳入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进行现代阐释,通过对《论语》的丰富思想进行全方位的深度解读,力求对《论语》思想做出新的阐释,揭示其多维的现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