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清醒
作者:胡玲
读《世说新语》,特意去查阅作者刘义庆的资料,发现他真是个“人间清醒”。
刘义庆乃宋武帝的侄儿,天资聪颖,才华横溢,深受宋武帝和宗亲的喜爱。后来,刘义庆的堂弟刘义隆登上皇位,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减少各种潜在威胁,刘义隆大肆诛杀宗亲成员,许多皇室子弟都惨死于刘义隆刀下。
目睹宗室成员惨状,刘义庆借故离开京城,远离政治,避开纷争,收敛锋芒,舞文弄墨,著书立说,过起了闲云野鹤的日子。刘义隆觉得刘义庆无欲无求,不争不抢,无法威胁到自己,便放下了对刘义庆的杀戮之心。刘义庆化险为夷,幸运活下来。
所谓人间清醒,是时刻保持着清醒冷静的头脑,对自己、对世事皆有清醒的认识。他们是低调的智者,看得明白,活得通透,会辨析当前,也能洞悉未来风险。
清醒者,有一双洞悉世事的慧眼,能看清自己,知道自己有多大的头,能戴多大的帽子,知道自己有多大能耐,能办成多大的事,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不会抱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脚踏实地,量力而行。
《红楼梦》里,晴雯是个悲情人物。她生得美貌,颇有林黛玉的神韵,而且口齿伶俐,特别能干,尤其擅长针线活,深受贾母的喜爱。如若她是个清醒明白人,谨言慎行,完全可以在大观园里很好地生存下来。可惜,她自视过高,性格暴躁,身为宝玉的丫鬟,却不知收敛自己的性子,常把自己当成主子,待人接物尖酸刻薄。
一次,晴雯打骂小丫鬟,被王夫人瞧见了,对她心生厌恶。后来,有小人在王夫人面前进献谗言。王夫人在她重病之时,把她撵出大观园,致其悲惨地死去。
曹雪芹形容晴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一针见血。
人要有自知之明,任何时候都别忘了自己是谁。
许多人的眼睛,只看到他人的问题和缺陷,却看不清自己的模样。明明资质平凡,却自以为出类拔萃;整日游手好闲,却做着飞黄腾达的美梦;从不付出汗水和心血,却坐等收获的果实。无才又无德,却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到头来,一切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看过一则故事,颇引人深思。砍柴者上山砍柴,在山上遇见放羊者,就和他闲聊了一整天,最后,放羊者的羊全吃饱了,而砍柴者空手而归,白白浪费了一天光阴。
说到底,砍柴者没认清自己的定位,砍柴才是砍柴者的首要任务,是他赖以生存、养家糊口的工作,他丢下正事,跑去陪放羊者聊天,人家和他聊天的时候羊也已经吃饱了,一举两得,砍柴者却只是充当了一天陪聊者而已,一无所获。
清醒者,从不自以为是,也不会妄自菲薄,不会好高骛远,亦不会过度自卑,他们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身处高位时,不会飘飘然忘乎所以,在人生低谷时,会自我鞭策,自我治愈。
清醒者,用眼睛和心去感受世界,分得清是非曲直,不会随意站队,不会随波逐流,不会人云亦云,他们恪守本分,珍惜羽毛,懂得远离诱惑和陷阱,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钱钟书是我喜欢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直面现实,直击人性,最欣赏的还是他“人间清醒”的性格。
钟老名气大,许多人想结识他。有人宴请他,他很直接地说:“我不去。”记者要采访他,他也拒绝。有人高价请他参加剪彩、站台,他更是置之不理。还有些人想登门拜访,他说:“假如你吃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又何必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幽默得体地谢绝了拜访。
钱钟书明白,今天见了这个,明天还得见那个,参加了这个宴会,还得参加那个饭局,长此以往,珍贵的时间都浪费在无聊的交际应酬上了。他更喜欢在家里陪夫人、逗孩子,把时间花在愉悦喜欢的事情上。
一次,有位相熟的作家朋友采访钱钟书,他不好拒绝,接受了采访。采访后,朋友将写好的采访稿件拿给他看,他把夸赞他的文字全部删除,对朋友说,吹捧得太过了,会让人反感,过奖必招骂,这是辩证法。
钱钟书清醒地知道,不必为虚名浮名而累,人家捧你越高,你越是要谦虚低调,要不然日后会摔得越惨。
在钱钟书的潜意识里,人就得用成果说话。他把精力放在写作、阅读和研究文史上。多年的积累,他学富五车,博古通今,不仅精通多种语言,熟读史料,对唐诗宋词如数家珍,还创作出《围城》等多部优秀作品。
尘世繁华多姿,乱花渐欲迷人眼,擦亮眼,立正身,看清自我,看清脚下的路,才不会行差踏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