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闽札记18:悟佛 毕波罗树叶下
《日照紫云》山石码 梧闽
《日照紫云》赏析
一行禅师
今天专心研读了一行禅师的《故道白云》,我觉得他没有"白云'',属古印度的尼泊尔佛祖证悟的故道,仿佛在眼前,那一碗供他的乳计,那一片毕波罗树的叶子下,把自己怔成一树菩萨!
乔达摩·悉达多不同于现代科学家或心理学家,把目光和精力都投向外面的事物世界,而是把甚深的瑜伽定力,反观自己的身体甚至毛管细孔的感受,他直觉到身体每一个细胞都像是出生、存在、死亡一连串轮迴,是这轮迴的生命河流中的一滴水珠,他无法在反观的身体上,找到任何一微小细胞永恒不变或独立自在。溶汇在他身体之流的细胞都是缘起的变化感受之流,而每一个瞬间的感受,都是一滴水的形成、流动、蒸腾、消失过程,身体就是这无数的点滴,缘起聚集在一起,又一起挤迫在出生、存在和病变、死亡的过程中。人的灵识感受,一些是美好的,另一些则是痛苦的,当然也有不偏不倚的麻木。但无论如何,病痛也好、快感也行、无明麻醉也好,它们的出现与消失就如体内细胞生灭一般无常!
有一天,在紫云岩五楼聊泡,有位处级老革命坦白说"我的怏怏不乐有时很多很久,但快乐总感觉过得在一瞬间,如拿到考中大学的录取通知,听到提拨升级的那一刻,入洞房家施进洞射精高潮时分·,这几刻,都太短了,生了孩子,都是牵肠挂肚的一生劳累苦事.''哎!
在这棵毕波罗树的树叶下,乔达摩用他的瑜伽定力,努力去感悟探察身体上的感知、思维、意识流,这些灵识的点滴在出生、存在和死亡中彼此交溶和互相影响。如果人有正确的思维、健康的意识,处世的一切行为则呈现正气、正流、正能量,快乐就常随俱现。但如果一个人的思想,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正确,其心中的实相感知被蒙蔽着,处于无明状态,就封存着错误的自见我执,而被困于无穷的苦海里,因为这些凡人,相信那些不时浮观,但无常的东西为恒常的,无自性的东西是有独立本体的,无生灭的东西是生灭的,而凡人又把不可分割的因果律等,分成了不同的部分看待,如孩子是果,夫妻是因,孩子目前的一切,具在夫妻做爱那一瞬间缘起的,嘿嘿!
佛祖乔达摩确实了不起,在2552那年不久,就能够具足超常洞察力,把人类不快乐的病灶一个一个找出来,这些苦根病源,大都折射到肉体的精神感受上,如恐惧、愤怒、憎恨、傲慢、嫉妒、贪欲和无明。而这一切的总根,便是蒙蔽人类的无明,人一旦从无明破题,犹如劈竹一般,获取劈腿一样的常乐,所有的肉体或精神疾苦,一如影子在太阳初升之前烟消云散,这便是悉达多坐在毕波罗树叶子下面,禅定的慧果!
那一天,太阳初升那一刻,佛祖悉达多微笑着,抬头望着上面一片倚在蔚蓝天空的毕波罗树叶,他很清楚见到太阳和星辰在在叶子上空,没有太阳,没有光暧和雨露,树叶是不会生长出来的。这是这样,因为那是那样,悉达多又见到泥土、时间、空间和心识,全都同时存藏在叶子的纹理中。其实在那一刻,整个宇宙都见在叶子上,后来咱们中国人用诗达意,即''一叶知秋'',或"片片枫叶情",咱龙海九湖林下掉下一片''叶子''女娃,现在中选为漳州作协副主席,佛祖早就知道了!
那片树叶子,在悉达多的眼中实相,就是宇宙中奥妙的奇迹!
佛祖觉得,这片毕波罗树的叶子和他自己,两者都只不过是瞬间的显现一一在这浩浩瀚瀚的宇宙时空,可以不生也可以不灭,但既然生了也一定会灭,有了这种彻彻底底的悟道,生与死、出现与消失都一并溶解,而树叶与自己可能随之流露出来,当年他就联想,任何一种现象(因)的存在,都有引起其它现象(果)产生的可能,单一之中包含着所有,而所有也存在于单一,或一片叶子,这一觞一水的无极!
当年此刻,悉达多了悟到''一切世法皆空",一切事物都不可能是恒常不变的,独立个别自在,把握世界是互依性与无我这两个原理,就有开启解脱烦脑与痛苦的锁匙。薄薄的云彩在天空中飘飘而过,替透着阳光雨露的毕波罗树与白云,互为背景衬托。没有无常与无我,任何事物都无法生存与发展,犹如一粒谷籽,如果不是无常与无我,它就不会成长成一穗稻香。如果一个小孩,不是无常性与无自性,就不可能长大成人。"因此",佛祖悉达多,在毕波罗树叶下说过''接受了生命,就是去接受无常无我。痛苦的根源正是来自有常和有我分别的妄见。体悟到这个道理,就能明白一切皆无生无死,无一无多,无内无外,无大无小,无垢无净。有常有我都是无明的障碍意识,只有洞悉一切事物的空性,如如自来自去,因而从痛苦的巨轮中解脱出来。''
毕波罗树
佛祖证悟时,在毕波罗树的叶子下··嘿嘿!
作者风采
清朝顺治九年,石码大埕郑思美先贤迁居云洞岩——梧桥拓圃定基,传下二十一世裔孙郑亚水,笔名梧闽,自号"山石码'',毕业于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龙海市作家协会主席,《龙海文学》名誉主编。
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
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该论文已经被清华大学收归《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
2010年度荣获中国散文学会颁授“中国当代散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