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孔子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

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首先是要富,然后是教。这种“先富后教”的思想符合社会发展史的规律,也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

13.9

【原文】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译文】

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人口真多呀!”冉有说:“人口已经够多了,还要再做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起来。”冉有说:“富了以后又还要做些什么?”孔子说:“对他们进行教化。”

【评析】

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首先是要富,然后是教。这种“先富后教”的思想符合社会发展史的规律,《管子·牧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孔子这一思想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充分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我国在极左路线时期,由于天天搞阶级斗争,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科学和经济的发展,所以,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首先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富裕起来,要奔小康。由此可见,孔子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阐明了“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科学地指出了先富后教的发展理念,这是非常富有远见卓识的。事实证明,时至今日,孔子所说的“富之”与“教之”以及“先富后教”的思想仍然非常重要。

13.10

【原文】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译文】

孔子说:“如果有人用我治理国家,一年便可以搞出个样子,三年就一定会有成效。”

【评析】

孔子这句话是在言志,也是对自己德才兼备的高度自信。历史证明,孔子这种自信绝非虚妄自夸,而是对自我的正确认知。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50岁时,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四方皆则之”足以说明孔子的成就是多么的显著而引人瞩目,被四方引为楷模。

后来齐国大臣担心鲁国重用孔子而强大,可能会威胁到齐国的利益,竟然向齐景公献言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在著名的夹谷之会中,孔子帮助鲁定公战胜了齐景公,他的才华令齐景公大为震惊,《史记》记载齐景公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认为孔子是以“君子之道”辅佐鲁定公,责备了自己身边大臣的“夷狄之道”。

由著名的夹谷之会表明,孔子可谓文武兼备,文韬武略,是一个难得的杰出人才。

13.11

【原文】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译文】

孔子说:“好人治理国家,经过一百年,也就可以消除残暴,废除刑罚杀戮了。这话真对呀!”

【评析】

孔子说,好人需要一百年的时间,可以“胜残去杀”,达到他所理想的境界。其实,从这句话的本意去理解,好人施行“德治”,但并不排除刑罚的必要手段。孔子这段话还揭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发展规律,即一个社会通过治理要达到“胜残去杀”的和谐境界,并不容易,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几代好人的努力。由此观之,我们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要在短期内超英赶美,实现共产主义,客观上恰恰说明我们当时没有读懂孔子这段话。治理国家不能靠头脑发热,也不能靠想当然与一厢情愿。没有“为邦百年”的历练,没有长期的努力,没有几代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接力发展,就不可能建设和谐社会。

新中国1949年建立,按照孔子的推论,“为邦百年”,我们也许最早要到2050年才能达到和谐社会。

13.12

【原文】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译文】

孔子说:“如果有王者兴起,也一定要三十年才能实现仁政。”

【评析】

上一章孔子讲,好人施行德治需要一百年的时间才可以到达理想境界,本章又说,王者治理国家也需要三十年的时间才能实现仁政。同样,王者在实现仁政之前的三十年间,也不能排除刑罚杀戮手段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孔子这段话也说明了实现仁政的艰难性。朱熹《集注》:“王者谓圣人受命而兴也。三十年为一世。”意思是说,圣王在位,经过三十年的仁政教化,天下就可以归仁了。由此推论,我国建设精神文明,也是任重道远,不能一蹴而就。

13.13

【原文】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译文】

孔子说:“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管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

【评析】

前章孔子谈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可以与本章的内容互释。俗话说:“正人先正己。”孔子这里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孔子把“正身”看作是从政为官的重要方面,是有深刻的思想价值的。简言之,执政者自身注重修身,具有很高的道德素养,率先垂范,行政管理就比较容易了;反之,自身不正,怎么可以正人呢?这也是前章所说的“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让被管理者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服从管理者,才能真正形成发展的合力,功德圆满,善莫大焉。

责任编辑:孙圆圆

好 书 推 荐

简  介

薛永武《审美与人才开发》一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人才强国战略出版工程出版物,由中组部归属的国家级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出版。

该书是人才美学的代表作。作者运用了哲学、社会学、人才学、美学、文化学、教育学、现代仿生学、脑科学、思维科学、价值论哲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与成才、对于家庭和各类学校教育,提供审美的视角和方法,通过审美全面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感悟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人才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开发;对于国家人才战略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而言,拙著对于全社会克服金钱和权力对人性的异化,引领人生超越平庸,走出人生迷途,促进全社会的人才开发,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