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由》│书海遨游No.999
书海遨游
No. 999
当你想要自由的时候,你已经不自由了
——《论自由》
推荐程度:***
(虽然思想很深刻很受启发,但太晦涩了,阅读很累)
自由这件事真是说不清理还乱,如果只是逻辑复杂、语言晦涩的话还算好。最烧脑的是导读里面还建议这本书和洛克的《政府论》一起看,这明显脑细胞烧光了都不够使的。
貌似哲学的语言,特别是这种经典著作的语言必须要拗口、晦涩,因为必须要阐述较为复杂的思考逻辑,甚至还要陈述一个模棱两可的观点。如果高度概括的下,这本书或者说这篇论文就是在说什么是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个性自由(行动自由)进而主张作者自己关于自由如何应用的观点。
书中有学多思考的角度会让人很触动,甚至惊讶,会感慨在日常我们实在忽略了太多视角乃至于养成了许多固化甚至不好的惯性思维。
就比如,“人们若要干涉群体中任何个体的行动自由,无论干涉出自个人还是出自集体,其唯一正当的目的乃是保障自我不受伤害。”
这句话看似简单也很容易理解,或者说很多人都会觉得现在就是这么在做的。但其实我们一直在宣称的自由与这个原则相去甚远。特别是几个重要的讨论自由的领域,道德、宗教和政府,我们都或多或少的必须承受着自我伤害才能获得所谓的“自由”。与其这样,我觉得我们还不如索性直白点,就接受现况也可以,何必去披那层“自由”的外衣。
还有一个很值得思考的角度,就是对于异端或者异我存在的思考。你是异端怎么办?你对待异端又是什么态度?而且很喜欢一句话,“如不能确定这一推理在极端情况下仍然有效,就不能确定它在任何情况下都为有效。”无论是道德还是宗教,今天的我们似乎都是在做大家认为“对的”事情,已经不存在乃至于不接受异端之说,这本身就不是自由的状态。
而且我们现在所笃信的“对的”事情在其形成之初往往都是一种异端,而且似乎也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形成真正完整乃至正确的观点。对于当下很多把正确性看成有用性的一部分的时候,我们对于“自由”的思考就会尤为重要了。
看过密尔这些关于自由的讨论,想着自由这件事,慢慢的疑问越来越多。我们真的有自由吗?或者说我们真的是想要自由吗?很多人以为是所谓的“无奈”让他们没有了自由,但也有可能是他们原本接受不了自由的状态,而放弃自由造就了“无奈”的借口。想到了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也许自由就是奴役,也许当你想到要自由的时候,你已经不自由了。“自由”这个词本身似乎已经成了一个掩饰“不自由”的标签而已。
“自由”到底是什么?其实密尔自己也说不清楚,或者我们去比较这本书从严复开始每个译本的区别也能看出些端倪,每个人看同一段文字都理解都会不一样。
最后只有借用密尔书中的两条自由的准则,来启发对于自由这件事一辈子的思考。
“第一,只要个人行为仅关一己利害而与他人无干,个人就无需对社会负责。”
“第二,对于其任何有损他人利益的行为,个人都应对社会负责,并且如果社会觉得为了自身安全必须施于某种惩处,则行事者还应受到社会舆论或法律的惩罚。”
2017-4-7